壮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命为死所吞,无有法常者。
——《大般涅槃经》
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有顶)、下至无间地狱, 六道的众生不计其数,不像地球上有六十几亿人口这么简单,但如此多的众生,没有一个能 逃脱死亡。(已获得长寿持明果位,或者不舍肉身而 直接飞往清净刹土的极个别大德除外。)如《解忧书》 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 岂闻或生疑?”
任何事物有生就有死。以前一休把师父心爱的杯子打碎了,他不敢直接告诉师父,等师父回来后问:“什么东西可以生而不死?”师父 说:“一切事物有生就有死,哪有不死的?”一 休从背后拿出杯子的碎片说:“那您的杯子死了。”结果师父也没责骂他。
世间上的任何生命,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谓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人们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 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无常集》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林间,无有地方所,死主而不至。” 无论是虚空中、大海里,还是山林间,没有死主阎罗去不了的地方,为逃避死亡而躲到何处也没有用。假如真有个不死之地,佛菩萨的慈悲心那么大,必会将无量众生安置于此,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我以前也讲过一个故事:两个学因明的僧人去某处求学,晚上因找不到落脚处,就想借宿在一个老太太家。老太太除了一个女儿,家里没有别人,她问:“你们是不是学因明的?学因明的人很麻烦,最好不要住在我家,不然的话,到时候会给我出难题。”他们听后连忙恳求:“我们虽是学因明的,但肯定不给您出任何难题!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找不到安身之地,请行行方便,让我们歇一晚。”老太太见他们说得诚恳,就勉强答应了。
吃过晚饭后,老太太在身上摸摸摸,摸到一只小虱子,就叫女儿说:“你赶快把它放在不死的地方(意即比较安全之处)。”一个僧人听到了, 马上说:“老菩萨,如果有不死的地方,可不可以把我们两个也一起放在那儿?”老太太特别不高兴,生气地说:“你们这些学因明的,嘴巴就是这样,刚才不是说不给我挑毛病了吗?早知如此,就不让你俩住在我家!”
因此,不死的地方哪里都没有,假如真有这样的地方,有钱的人、有权力的人、有能力的人,花多少钱、付出多少代价都愿意去。然而,人终有一天会死,这是谁都逃不脱的命运。对一般人来讲,通常也有这种认识,只不过死缘不定、何时会死这种念头,除了修行好的人 以外,人们普遍都没有。所以,我们懒惰的主要根源之一,其实就是无常观得不好。
尤其是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寿量不像初劫时那样,动辄便是六万岁、 八万岁,如今人寿非常短暂,死亡很快就会临头。实际上,我们自从出生那一天起,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寿命就像漏底的水池,从来不会增加,只有越来越少,死魔犹如夕阳西 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向我们逼近。许多人过生日时特别开心,众人都唱“祝你生日快乐”, 其实这非常愚痴,就像是一头待宰的牦牛,离屠夫越来越近时,有人在旁边“祝你快乐”,可想而知它会不会快乐。所以,有时候人们的行为值得观察。
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谁也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会死,谁也没有把握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之间,自己会不会命归黄泉。任你再智慧渊博、精通教理,但也不敢断言“我现在肯定不会死”,最多是以怀疑心猜测“我不会死吧”,而无法举出确凿有力的依据,得出颠扑不破的因明推理:我现在决定不会死,因为什么什么之故。
所以,《地藏经》中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死神从不与人约定时间,他往往出乎意料地降临,让我们一命呜呼。有时看到一些临死之人,感触还是比较大。前两天我去上罗科玛乡,有人请我给一个死者超度,我去的时候她还没断气,儿女亲眷都围在身边哭,她身体虽然不能动,但心里比较清楚,听到我在念经, 稍微会合掌一下。她的经济条件很不错,但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死时什么都带不走,不愿意也没办法。不过她的离开方式还可以,因为前一两个月病了很长时间,自己也觉得没希望了, 临死前就做了一些准备。
然而,很多人不一定有这种福报,诚如《入行论》所云:“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死神突然就来了,自己根本来不及准备。所以生命真的非常脆弱,但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无常观,天真地以为死亡不会那么快到来,有了这种心态,修行肯定不成功。《因缘品》中也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 岂是汝亲戚?”明日是否会死,谁也不知道, 故只要有一口气、有一点修行机会,就务必要精进,否则,难道你跟死主阎王是亲戚吗?想通过搞关系就不用堕入恶趣,而直接前往极乐世界?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忆念“我会不会死”。比如你上厕所时,应该想“我会不会死在这里”;去提水时,要想“我会不会死在路上”;晚上睡觉时,也想“我明早会不会醒不过来”……生命确实在呼吸之间。佛在《四十 二章经》中,问下面的弟子:“生命有多长?” 有人说是“几天”,有人说“在饭食间”,佛陀都摇头说不对。后来有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佛陀才予以首肯、点头称是。
人的生命极其脆弱,我们住的房子若没遇到自然灾害,差不多能保证几十年不坏,可是我们的生命却无法跟谁签合同,保证它能存活几十年。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意即我们的生命危害众 多、顺缘极少,就像风中水泡一样会瞬息破灭, 晚上沉沉地睡去,平缓地呼气吸气,但谁也不敢肯定在此期间不会死亡。如果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真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这样一说起来,没有修行经验的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好稀奇的:“我身体好好的,又没病, 睡觉怎么会死呢!”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晚上地震来了、房子塌了,突然死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前段时间就有个道友在禅房里闭关,不知道什么原因,房子突然起火了,等大家发现时,她早就死在里面了。对她而言,当天早上肯定没想到“今天是我离开人间的日子”,否则, 倒可以提前做些准备。曾有一个对佛教半信半疑的人,他跟我说:“要是每个人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岁再死,提前做一些准备,那多好啊!不然,什么时候死都不清楚,有时觉得特别可怕!” 他希望能像北俱卢洲的人一样有固定寿命,但这样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总之,每个人很快都会死。在座的几百个道友中,明年今日肯定一部分已经离开了,但由于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你有我。现在有些人只看眼前,根本不管死时怎么办、 死后怎么办,甚至一提起这个问题,马上就撇开不谈,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其实,我们如今不是回避的时候,应该是面对的时候,这方面一定要尽快做好打算。
修行人若对无常观得好,一旦自他身上出现无常,就能够坦然接受。我们经常也看得到, 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自己接近死亡时会面带微笑,看见亲朋好友死时,也不会哭天抢地, 因为他早就明白生命像风中灯烛一样,没有什么永恒性。但是没有学过佛的人,自己身上遇到无常或者看见亲人死亡,就特别特别难受, 这与没修行过有很大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会遇到很多违缘,如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就算是饮食、吃药等生缘, 有时候也会变成死缘,我们晚上睡下去而没死,理应觉得非常稀奇。有些法师解释“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时说,能在呼吸之间大彻大悟,真是稀奇。这种解释方法不对, 因为下面也作了一些阐述,再加上结合上面的内容看,正在讲无常的时候,不可能突然来个 “大彻大悟”,要真有的话,那倒是很稀奇。所以,给别人讲法时,一定要有传承,要把里面的内容全都搞懂,否则很容易产生误解。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虽知总有一天要死亡,但相续中并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这一点其实很关键,尤其是宁玛派和噶举派中学无常的人,对这个修法相当重视,若能真正产生定解,修行必定会很精进,不可能天天懈怠放逸。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过,世人如果有了嗜好,便不分昼夜,把时间都花在上面, 并引用了诗词说明他们耽执赏玩、饮酒、诗赋、 下棋的行为。最后大师说:出家人贪酒的固然不多,但对其他三事沉迷的,却未必能避免。如此把宝贵的光阴白白浪费掉,岂不是太可惜 了! 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修行人,对无常观得不好,在分别念的吹动下,每天忙忙碌碌做了不少,但这些是否对来世有意义,一定要观察。
如果你生起了无常观,随时都会忆念当下会不会死,而无常若修得不好,就会为了几十年后的事天天打算——“我再过五十年吃什么呀?喝什么呀?到时候该如何生活?”心里一直盘算很多很多,以至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
这部《大圆满前行》真的非常殊胜,希望你们对每天讲的内容反反复复读,以真正理解其中涵义。若能如此,会强制性生起一种厌离心,知道一切是无常的,对感情亲情、名利财产等万事万物,不会特别去执著。
有个佛友就跟我说:“您以前说得对!蚂蚁天天辛苦积累的食物,下一场冰雹就没有了。同样,我们辛辛苦苦积累一辈子的财富,来一场金融危机的冰雹,一下子什么都没了,一切变得空空如也,只有望着无边无际的蓝天……” 所以,无常修得很好的人,遇到违缘时会想起 一些教言;如果无常修不好,此时就会怨天尤 人:“我真是太倒霉了!怎么办?跳楼自杀好, 还是吃安眠药好?”由于不知道万法本体即是无常,就会觉得厄运突然降临到了自己头上。其实也不是这样,每个人的境遇都有因有果, 所以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有些人的精神有问题——呵呵,这句话不解释的话,你们谁也不懂。但要解释它的密意,只有我本人有权利。
许多人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荣华富贵,可正当天天沉湎于此时,死主阎罗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就来到你的面前。(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中阴法王或死主阎罗都是这种形象。对有些众生而言,死时确实能见到这些,有时候是没断气时现前,有时候是断气以后出现,不过也不是每个众生都能见到。)到那时,纵然你是国家**,拥有英勇的军队也无济于事,成千上万的士兵把你紧紧围绕、加以保护,依然无法摆脱死主的魔爪;纵然你是国家总统、国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于事无补, 死亡一旦来临,全国人民再敬仰你也爱莫能助;纵然你拥有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都统统无法拖住死主的脚 步。
假如用钱能换取自己不死,那富可敌国的大老板、一掷千金的大富翁,即使倾家荡产也愿意。我看见有钱人到医院去换心脏、换肝脏, 花多少万都不眨一下眼,只要能够多活几年, 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以前我在上海时,听说 一个老板非常可怜,他虽然腰缠万贯,穿的衣 服特别高档,但一直可怜巴巴地求医生:“只要我能不死,就算只有一丝希望,你怎么样也可以,钱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医生也束手无策:“慢慢看吧,你先回去好好疗养再说。” ——我们在医院里若听到“你先回去疗养”,应该不是个好消息,可以直接去寺院念颇瓦了, 没有必要哭哭啼啼,非要求医生护士再想个办法。
修过无常的人面对死亡,与普通人完全不同。以前也讲过,我曾带一个老修行人去马尔康医院看病,查出来他得的是肝癌,虽然医生没在他面前暴露实情,但医生的有些表情,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所以他跟我说:“不要浪费时间了,我还是回寺院去。你们也不要这样,没什么好痛苦的。”他主动要求回去,我就把病情如实地告诉了他。他听后脸色一点也没变,淡淡地说:“肯定没办法了,没事,回去吧。”这就是修行人的态度。
死亡真正来临时,我们即便钻进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兵刃, 箭矛尖端指向外面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 遮挡不住。(世间人大多不愿意死,而修行人有时恰恰相反。尤其是念阿弥陀佛的老年人,若念得非常有把握,就会觉得随时离开都可以,甚至想早一点死,这样就能见到阿弥陀佛了,否则,没有摆脱这个肉身的话, 就一直见不到阿弥陀佛。这种人对死亡非常有把握。但 世间人可能接受不了,他们觉得人间最快乐,根本不愿意离开人间,更想象不到死后会有什么快乐的境界。) 当死主阎罗将黑索套在你脖子上时,你只能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往后世。 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 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要死之 人,逃到天涯海角也躲不掉。如果逃到美国、加拿大就会不死,有钱人可以统统移民。然而红头发的人对死亡也特别害怕,以前法王去美国时,很多人对死亡的恐惧, 跟我们黑头发的人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好像他们更怕死。有一次,一个得了艾滋病的人,一直讲述如果世界上有药能让自己多活几年,他宁愿花多少钱,他在全世界到处寻找明医,但也没办法,因缘灭尽的时候,怎样也逃不开死亡。)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 没有任何尊者能以大悲心庇护,哪怕是大慈大悲的长寿佛、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
不懂佛教的人经常会问:“怎么活佛加持后还会死,上师加持后还会死?”这种说法非常幼稚。《俱舍论》里讲过四种众生,有些是福报尽了而寿命没尽,有些是寿命尽了而福报没尽, 如果你是寿命已尽,即使药师佛来到面前也没办法,但若寿命没尽而只是福报尽了,那么念经做佛事可以起到作用。所以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要随便妄下断言。
我们明白无常的道理后,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正法。当然,在修行过程中,懒惰是最大的障碍,如果你特别懒惰,就算活的时间再长, 修行也不会有长进。因此精进十分重要,哪怕只精进一天,收获也不可思议,《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因此,大家万万不要懈怠,否则,人身本来就短暂,再加上中间有很多散乱违缘, 修行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啊?
《禅林宝训》云:“圣贤之学,固非一日之具。”可见,成就并非是一两天的功夫,它需要常年如一日的积累。有些人认为:“我已经修行三年了,为什么还不成就呢?”是,你虽然修行三年了,但仔细核算一下,这三年中,你到底有几个小时在修学佛法?你不可能不吃不 喝,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修行,因此真正算起来, 三年中可能只修了一个月。即使修了一个月, 它质量如何也有待商榷。比如,你每天早上修半个小时无常,此时你安住在这种境界中没有?有些人在这半个小时中,前十五分钟迷迷糊糊,中间随便观一观,后面又开始胡思乱想,所以你说自己修了半个小时,其实连十分钟的功夫也没有,这样一来,又怎能奢望获得成就呢?
要知道,修行不能懒惰懈怠,否则修学很容易磨尽。《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云:“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 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以火焚之。”一个人如果太懒惰,一方面对修行提不起兴趣,同时还不能真正把握自己。很多人修行之所以不成功,最大的违缘就是懒惰、不精进。如果不精进,说明你没有无常观, 如此一来,早上肯定会呼呼大睡,睡几个小时都没问题。以前的高僧大德不是这样,他们有了无常的鞭策,心里始终有一种力量,晚上怎样也睡不着,白天从来不愿散乱,无意义的事情根本与自己无缘。 现在XH的很多人,观无常方面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以前整天浑浑噩噩的, 在吃喝玩乐中度日,过了几十年也不会心疼, 而如今,虽然有时也难免散乱,但散乱之后, 自己会有惭愧心:“唉,今天一天都没好好修行, 我这个人真是坏蛋!”开始拔头发、掐肉、用拳头打自己以示惩罚,这样很不错。我们修行的时候,内心的力量要提升起来,在这方面,许多高僧大德也有很好的故事。
假如无常观不好,其他修行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希望大家不敢说像前辈大德那样,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修行,但至少行为上要跟过去有所不同,不要太过懈怠了,否则世出世间什么法都不能成功。如果无常观得好,修行自然会有一种动力,其实修行到了一定时候,最好是 要“自”动,而不是“他”动,不要今天法师劝你修行,明天FDY劝你修行,不劝的话, 自己就没有自觉性,这样很麻烦的。就像一个孩童对学习没兴趣,完全让父母老师天天督促做作业,不做就要挨打、不让吃饭,那么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他不会自觉去学习,肯定会出去玩、看电视的。凡夫人也是这样,没有善知识引导的话,每天都会散乱懈怠。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祈祷上师三宝,以令自相续真正生起无常观,如此一来,修行就不敢散乱了。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