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26课 * 甘露丸
通达佛理的人生有意义
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修持净土法门者一定要了解这些道理,这才会有稳固的信心,如果不懂这些道理,对阿弥陀佛只有一个模糊、笼统的认识,就不会产生真正稳固的信心。学习任何佛法都要明理,以无常法而言,只有依靠教证、理证反复观察,从道理上明白了为什么诸法是无常的,才会对无常之理生起稳固的信心。
大家应当利用这次学习的机会,争取通达一些佛法的道理,这样人生才有意义。如果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享受,以吃喝玩乐来打发日子也未尝不可,但人活着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要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推佛法要。”如果终日忙于轮回的琐事,没有通达佛法大义,即使活上一百年,也不如懂佛法的人活一天有价值。因此,大家应通过学习佛法来使人生变得有意义。
比世间种姓更重要的是修持佛法
在佛教里,世间的种姓、门第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修持正法。在印度,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的人非常尊贵,在中国,出身于领导干部和大老板之家的人很受尊重,但在佛教看来,这些世间的种姓并不重要。佛经中说:“种姓门第不重要,三学(戒、定、慧)之宝极重要。”在佛教中,种姓、相貌出众者不一定会受到尊敬,只有受持清净戒律、具有佛法智慧的人才会受到尊敬。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族貌闻虽具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何者具此二功德,彼无他德亦应供。”
现在有些城里人对乡下人有歧视心,他们认为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高贵,而生活在乡下的人低贱。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城里人不信仰三宝,相续中连一分戒律都没有,他的身份并不高贵;而一个乡下人如果信仰三宝,并且受持清净的戒律,他的身份就非常高贵,一切人天大众都应对他恭敬承事。
总之,在一切种姓中,居于首位的是皈依、出家的三宝种姓。与世俗的种姓、门第相比,修持佛法更为重要,而在修行所依的身份中,最好的是出家身份,这是一切身份之王。如果想获得出家身份,并且出家后能守持清净的戒律,就应当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生生世世都会拥有不染任何细微过患、犹如莲花般清净的出家具戒之身。
佛光具有殊胜的加持
大家不要把佛光简单地理解为白、红、黄、绿等色法的光线,其实佛光是佛陀的智悲之光。佛光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佛光照触到任何有情,这个有情相续中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就会顿然消失。所以当你心情不好、想发脾气时,应当暂时放下手头的事,一心一意念佛,在佛光的沐浴下,马上你就会平静下来。如果有人相貌丑陋,众生不愿意接近他,只要诚心祈祷阿弥陀佛,当佛光融入这个人的身心后,他的相貌逐渐会变得庄严可亲。在佛光的加持下,不要说人类,甚至某些恶趣众生的身心也会变得调柔。
精进念佛有往生把握
大家要精进念佛,为了对自己有一种鞭策,念佛时必须计数。如果不计数,别人问你念了多少,总是笼统地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每天都在念。”这样不是很好。其实计数是鞭策自己精进的一种好办法,净土宗的许多祖师都要求计数念佛,蕅益大师说:“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藏地的大德也认为持咒、念佛应该计数。古代的很多修行人每天至少要念几万遍佛号或者咒语。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大家最好先念完一百万遍弥陀圣号,完成这个基数后,有生之年再不断念佛,这样临终时应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最近学院有些道友准备闭关一个月,如果在闭关期间每天能念三万遍以上的佛号,一个月下来就能念完一百万遍。汉地有些念佛道场打佛七时,每天要念十万遍佛号,要求十天或者半个月念完一百万遍佛号,所以我觉得一个月念完一百万遍佛号没什么困难。如果没有这样的精进,平时的信心好像很大,觉得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问题,但到底能不能往生也不好说。
出家是一切身份之王
现在有些人总是对出家有种种误解,他们认为:出家人可能是生活不下去了,找不到对象了,事业失败了……总之是走投无路了,才剃光头发躲到深山里的。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出家人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问题都出在世间人那边,是他们自己看不破、放不下。从根本上讲,是由于被浓厚的贪欲习气所蒙蔽,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出家人看破放下的伟大选择。
与出家人相比,世上再没有更高贵的身份了。北宋仁宗皇帝曾赞叹:“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清朝顺治皇帝曾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经中说:“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佛曾对阿难说:“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本来,转生到欲界天不是很容易的,但以一日一夜出家,就能感得连续七次从四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之间依次受生,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享受天界的安乐。不要说真正出家,甚至萌生一念出家之心,功德也不可思议。《难陀出家经》中说:“如果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在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得的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的功德。”
从行持佛法来讲,出家有巨大的优越性。虽然在家人也能行持佛法,但因为在家有种种过患,要圆满行持佛法是很困难的。以出家身份修持佛法确实很方便,在座的许多人如果没有出家,肯定每天会面对各种违缘,对一个初学佛者来讲,很难坚持下去。实际上,不仅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应当发愿出家,乃至获得圣者果位之前,所有的菩萨都唯一发愿出家。《普贤行愿品》云:“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入行论》中也说:“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出家受戒后即使破了戒,但以曾经受戒的因缘,以后一定能得阿罗汉果。如果从来没有出家受戒,只是造恶业,则永远没有得道的因缘。从某个方面讲,出家后即使舍戒、破戒,这也比不出家强。
在《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曾说:“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向时间,当期道果。”意思是,乃至于在喝醉酒时剃发,或在唱戏时披出家人的法衣,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就种下了将来证果的因缘。
即使不谈来世解脱的安乐,如果能看破放下而出家,即生也会拥有在家人难以想象的洒脱和自在。《宝积经》中说:“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在家多求故苦。出家无求故乐。”
出家身份是一切身份之王,因此每位道友都应发愿:愿生生世世获得具足戒律的出家身份!
见到出家人时,不要像狗见到青草一样无动于衷,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也获得这样的身份。为了实现这样的心愿,平时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并且行持断除杀生等一分以上的善业,在此基础上再发出家的大愿,则来世一定会如愿成为出家人。如果是老年人,就不要等到来世了,应当争取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出家。佛陀曾说:“老时具戒得安乐。”年轻人对世间特别贪执,不容易产生出离心,很难受持戒律,而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容易产生出离心,比较容易受持出家的戒律,所以老年人出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前印度的国王、施主们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便会说:“现在已经出现死相了。”于是舍俗出家。藏地也是这样,许多人头发一点点变白、牙齿一颗颗脱落时,都会到寺院出家。各位道友,如果你们的父母已经老了,希望你们也尽量劝他们出家。虽然他们年轻时没有出家,但在晚年以出家身份为人生划上一个句号也是非常好的。
中等家是出家顺源
一些有善根的人会对出家生起信心,如果想出家,应该当机立断,马上出家,切莫瞻前顾后,否则因缘可能稍纵即逝。
要想出家,还必须遣除过于富贵和过于贫穷这两种违缘,有些人就是因为过于富贵或者过于贫穷而不能出家的。“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以前法王如意宝去朝圣时,经常念这个偈颂发愿,以后大家也要经常念这个偈颂发愿。
为了避免过富与过穷这两种违缘,我们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来世既不会生于难以抛下财富的过于富贵之家,也不会转生到无有资具顺缘的过于贫穷之家,而是出生在容易出家的中等之家。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