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佛学会 >> 【有问有答】佛教里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与儒家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有什么异同?
Back
【有问有答】佛教里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与儒家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有什么异同?
问:
佛教里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与儒家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有什么异同?
索达吉堪布答:
索达吉堪布答:“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在提倡“人性本善”以及鼓励人人向善方面,的确有着很大的价值和作用。但这种“善”跟“如来智慧德相”是有差别的,它不排斥杀生,还有用鱼类等孝敬父母的说法;并且,儒家认为只有人性是本来善良的,旁生或一切众生善不善呢?就不说了。
这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相比,显然是狭窄的。所以我认为,儒家思想好是好,但它是属于人的学问。
再加上,它根本不涉及来世。人死了以后怎么办?守孝三年,以表达哀伤,仅此而已。没有超度的说法。不仅是儒家,道教里也不讲轮回。基督教算是有所涉及,讲天堂、也讲地狱,但远远不及印度教和佛教描述得广泛。
因此,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和他人,乃至一切生命及宇宙的真相,我建议你多研究佛教。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道理,佛陀在第三转法轮里讲得很细致。
——恭摘自苏州科技学院佛学问答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