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118 溺水时没有不祈求获救的
【佛教故事】118 溺水时没有不祈求获救的
溺水时没有不祈求获救的
溺水时没有不想看见岸边祈求获救的,沉溺于轮回中也总有颗期盼离苦的心。
有一次,舍卫城里有群信众聚集在一起供养所有比丘众,并且安排其中的一些比丘彻夜为他们说法。但是在听法的信众当中有些人无法熬夜,因此很早就离开会场回家;有些人虽然能够整夜坐在那听法,但大部份的时间里,精神无法集中,在半梦半醒之中度过;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专心一意的听闻佛法。
第二天,比丘们便将昨天所发生的事情告诉佛陀,佛陀说:“在这娑婆之中,大多数的人都执着在世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到达彼岸(证得涅盘)。”
佛陀接着告诫并提醒众比丘们必须时时自我警觉是否正念现前,而且只有自觉精进努力学习佛法的人,才能究竟解脱烦恼,证入究竟喜悦的涅盘。
佛经中有这样的陈述:"有八风,曰乐苦,曰利衰,曰毁誉,曰称讥。觉者不为八风所动。它们生速,灭亦速。莫恼彼人毁谤讥言,嗔怒伤汝心里自在。学得百般忍辱,直至风平浪静,看待称誉亦如是。分辨真假,认清事实真相。"至此可能我们会感叹,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很难企及。话虽论断消极,但事实上我们确实无法做到不为世间八风(乐、苦、利、衰、毁、誉、称、讥)所动摇,基本每天的起心动念都在别人的称赞,褒贬中情绪跌宕起伏,从而自己评论他人口舌不断,他人也如此,小团体、大团体都不离互相评论,这个社会的风气就渐渐形成,俗称"舆论自由"。可惜我们都在这些圈套中日日度过。这种循环的现象只是一个影射而已,每个人的生命体系中都有太多这样的枝繁交错,互相因果循环。
往大了说每个生命都会延续,会转换循环,会有生死转换,这种现象在佛教里叫"轮回"。轮回其实就是不停重复同一种过程的状态。轮回不单单指生死的轮回,平常生活中轮回也无处不在。我们每个生命体,从诞生起,一直在往前的,直到生命终结。每一秒的过去,新一秒的到来都是一个生灭现象,下一秒来了再过去这也像轮回一样无停歇。生命就是这样一次次的重复着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经历离别与重生,可是却不是洒脱的辞旧迎新,而是总在纠结过去、埋怨现在、和奢望未来。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还会不停的执著外界对我们的好与不好,这都是衡量是否冲击到"我"和"我的"标准。这样的执著也在不断轮回。
我们总想找到解决我们停止轮回的方法,目的性说白了就是苦不起,伤不起。这就像溺水者在无边际的水域拍打时,看见岸边似乎成了可以获救的希望。我们不停歇的心以及伴随表达情绪感受能形容的苦和乐,也是在循环。希望他们歇停的哀求越来越强烈。于是佛陀说了:这个世间无论贫富,年轻或年老,人类或动物,没有任何生命体能长久保持相同的状态,一切事物都会改变和灭去,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佛陀又说:"我们所能做的是观察身心的本质,他们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他们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是短暂的。"就像我们在意的一切,家人、朋友、财富、权力、地位、名誉等等乃至这个身体,都只是名义上是你的,但他们不属于你,全是自然因缘促成结合之后又缘聚缘灭而已。
一切的真相都如此,今天的毁就有可能是明天的誉,今天的友也可能是明天的敌,轮回时刻在上演。沉溺于轮回中急于离苦的心,答案都已经清晰告知,但执著无济于事,束缚与松绑都是"解铃还需系铃人"的道理,选择与定夺全靠自己。
——摘自《上师讲故事》
感恩您的阅读,愿智慧之灯时时伴随在您的左右,敬请关注下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