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1课-窍诀&名词&教证
本课窍诀
一
地狱为什么千差万别
在藏传佛教中,大多数地狱的安立比较相似,但汉地一些圣者的地狱游记里,所提到的地狱名称和受苦情况有些不同。这一点,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讲过:“地狱其实是众生心识的显现,由于众生的心识千差万别,故地狱的状况也成千上万,不一定只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这几种。”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经典中对地狱的不同描述,是源于不同众生的业感所现。但在这里,我们只是以归摄的方式,大致宣说地狱的痛苦。
二
对于肉眼看不到的事物,要以教量为准
描述地狱的时候,希望你们先对佛的金刚语有所了解,否则,对地狱众生的寿量、感受痛苦的程度恐怕不易相信。作为凡夫人,对于肉眼没有见到、没有亲自感受的事情,常会产生种种怀疑。所以在这个时候,必须以教量为准,坚信佛陀和高僧大德的金刚语千真万确。虽然我们的智慧尚未成熟,也没亲自到地狱去经历这种痛苦;或者就算以前感受过,现在也想不起来了,但有关经论的教义无有任何欺惑,对此一定要有种信任、信心,这是很重要的!
三
超度可令地狱众生减轻痛苦,获得解脱
堕地狱的众生若没被超度,而全部感受完自己的业力,这个时间极其漫长。当然,中间若有人对它超度,就可以很快获得解脱。以前我看过西琼空行母的《地狱游记》,里面说她到地狱念观音心咒时,有些众生减轻了痛苦,有些已离开了地狱,有些则直接往生极乐世界。她还看到活着的人若对亡者超度,比如父母死后,子女把他的名字写上,交给僧众念观音心咒,那么此人虽在地狱受苦,但当下就能减轻罪业,得到人身或者直接往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四
随心随力请僧众超度
只要你发愿为亡人念经,通过打卦、观察之后,在没有吝啬心的情况下,随缘交些钱给僧众,这样就可以了。或者,你有条件的话,请僧众超度地狱为主的六道有情,愿他们早日减轻痛苦,以此发愿力而做佛事,则功德更大。
五
一个很好的推理证明佛所言不虚
前段时间有一个居士,我感觉他应该有所证悟,他说:“佛经中讲的人道、旁生的痛苦,我们都感受得到,而饿鬼和地狱的痛苦,虽然看不见,但肯定是有,因为这是佛陀说的。你看佛陀描述的人间痛苦,一点都不差,生老病死的痛苦讲得如是好,甚至现在科学家和医学家,对这些痛苦的描述也没没有这么确切。”
六
有了加行的基础,证悟才有希望
因此,我们在观修“轮回过患”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教义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有了这样的基础,再修一些密法窍诀也有希望。否则,你口头上说已经证悟了大圆满,实际上自己造的无数恶业没有忏净,全部堆积在阿赖耶上,最后两眼一闭的时候,大圆满窍诀还没来得及用,就直接堕入了地狱,这岂不是自欺欺人?因此,每个人务必要谨慎!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41-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心识
心与识。心梵语是质多,集起为义,指阿赖耶识所含藏积集的善恶种子;识梵语是毗若南,主要的意义是了别为性,是指依意根生起的前六识,了别的作用。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金刚语
确定不移的话。
——《藏汉佛学词典》
同行等流果
所谓的同行等流果就是说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如果前世是以杀业为生的人现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现世也喜欢偷盗等。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只要见到虫蝇等便杀害它们,喜欢杀生的这些人就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各自前世业力所感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有些人喜欢残杀众生,有些人喜欢偷鸡摸狗,有些人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修福,这都是前世作业旧习的惯性或者是等流果所致。如经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或豺狼等喜爱杀生,老鼠喜欢偷盗,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恶业的同行等流果。
——《十不善业的四种果报》索达吉堪布
恶作罪
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也造下了轻微的罪业,在心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恶业的种子、染上了恶业的习气,这就叫做恶作罪。
——《佛学大词典》
五无间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
五无间罪即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罪。
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此狱以‘五事业感’,故称无间。即:
(一)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
(二)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亦广八万由旬,遍满此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无有间隙。
(三)受苦无间,诸有情于剑树刀山、罪器叉棒、碓磨锯凿及锉斫镬汤等,备受诸苦,无有休歇。
(四)趣果无间,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
(五)命无间,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万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
——《佛学大词典》
果报
梵语vipa^ka。即由过去业因所招感之结果。又作异熟、果熟、报果、应报、异熟果。有二种:(一)总报,即由引业(总报业)而来之果报,如人之生存即由前生引业而来。(二)别报,即人人个别之果报,系由满业(别报业)而来,又称满果,如同生而为人,则有男、女、贫、富之分,此即为别报。
就时间而言,则有三时业之三时报:(一)顺现报,即今生造业,今生报应之果报。又作现报。(二)顺生报,即今生造业,来生报应之果报。(三)顺后报,即今生造业,再来生报应之果报。六道中,人、天二道系由持五戒、行十善而得之果报,故称为善果。然此善果仍有迷惘烦恼,故又称为颠倒善果。
又严格言之,果与报之意义亦有差别,凡由同类因而生之等流果,称为果;凡由异熟因而生之异熟果,称为报。据法华经玄义卷二上载,习果为果,报果为报。又后生之烦恼称为习果,苦痛则称为报果;故贫富苦乐等皆为果报。[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中二、俱舍释论卷三、卷五、法苑珠林卷六十九、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注解、摩诃止观卷八下]
——《佛学大词典》
即由过去的业因,所招感的结果。此又作异熟、果熟、报果、异熟果等。此有二种:(一)总报,即由引业(总报业)而来的果报,如人之生存即由前生引业而来。(二)别报,即人人个别的果报,系由满业(别报业)而来,又称满果,如同生而为人,则有男女、美丑、贫富之分,此即为别报。若就时间而言,则有三时业之三时报:(一)顺现报,即今生造业,今生报应之果报。又作现报。(二)顺生报,即今生造业,来生报应之果报。(三)顺后报,即今生造业,来生报应之果报。六道中,人、天二道系由持五戒、行十善而得之果报,故称为善果。然此善果仍有迷惘烦恼,故又称为颠倒善果。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著
须弥山
须弥,梵名Sumeru ,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略作弥楼山(梵Meru )。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佛学大词典》
阿罗汉
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据成唯识论卷三载,阿罗汉通摄三乘之无学果位,故为佛之异名,亦即如来十号之一。另据俱舍论卷二十四举出,阿罗汉乃声闻四果(四沙门果)之一,为小乘之极果。可分为二种,即:(一)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者。(二)阿罗汉果,指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而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证入此果位者,四智圆融无碍而无法可学,故称无学、无学果、无学位;若再完成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之八圣道,以及无学解脱、无学正智等十种无漏法,则称为十无学支。
——《佛学大词典》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中阴
(术语)又云中有。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也。阴者五阴之阴(新译云五蕴),俱舍宗以为有一定之中阴,成实宗以为无之,大乘宗以为有无不定。谓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直至所至。余皆有之。大乘义章八曰:‘命报终谢,名为无有。生后死前,名为本有。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文句四曰:‘中阴倒悬诸根皆毁坏。’见中有条。
——《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本课教证
1、法王如意宝:“地狱其实是众生心识的显现,由于众生的心识千差万别,故地狱的状况也成千上万,不一定只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这几种。”(2册P296)
2、“一日一夜万死万生”(2册P299)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如果在地狱里面受刑罚就死掉,那真正是恭喜他了,大喜事。地狱里死掉了,他不管生哪一道都超生,受的苦难都减轻,大喜事。死不掉,这个地方才死,风一吹又活了,活了再受,所以“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万是形容,不是数字,比万的数字还要多。死了又生,生了再死,干这种事情永远没有间歇,暂时休息一下都不可能。“除非业尽”,你造的业在地狱里面受尽,受尽了,那就在地狱里面死了,就超生。如果你的罪业没尽,你就没有办法出离,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3、《六趣轮回经》:“养已杀于他,当堕等活狱。”(2册P299)
4、《念处经》:“复活地狱众生寿量达人间十六万二千俱胝年。”(2册P299)
【俱胝】梵语,数量名,有说一俱胝为十万,也有说百万千万的。《土观宗派源流》
——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寿量】即寿命之长短。
——佛光大辞典
5、《极乐愿文》:“闻善功德恶过患,地狱痛苦寿量等,认为不实仅说法,此罪重于五无间,发露忏悔无解罪。”(2册P299)
对于造善业的功德、造恶业的过患,以及地狱的痛苦和寿量,你听到之后认为虚构不实,进而生起邪见,此罪业远远超过造五无间罪。
听闻善法的功德、恶业的过患以及地狱的痛苦和寿量等因果方面的甚深道理后,有些人由于智慧浅薄,认为这些道理不真实,只不过是佛教的一种说法,这是一种大恶见,其罪过已经超过了五无间罪。如果有人产生过这样的恶见,应该尽早发露忏悔。
——《藏传净土法》第七十四课
6、《六趣轮回经》:“于父母朋属,而生于损害,起妄语欺诳,当堕黑线狱。”(2册P300)
对父母、亲友、眷属等加以损害,并通过妄语来欺骗他们,命终就会转生于黑绳地狱。
7、《亲友书》云:“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2册P302)
倘若一日之中有三百短矛不断刺入你的身体,这种痛苦简直无法堪忍,但与所有地狱中最轻微的痛苦相比,就连万分之一也比不上。
8、《六趣轮回经》:“于猪羊狐兔,及余生类等,杀害彼无边,当堕众合狱。”(2册P303)
若杀过猪、羊、兔子等许多动物,将来会转生到此地狱去。
9、《六趣轮回经》:“起恶身语意,谗构相离间,如是罪众生,当堕号叫狱。”(2册P304)
身语意三门不如法,尤其是语言常说一些离间语,当面或暗地搞破别人的关系,其果报当堕此地狱。
10、《俱舍论》:“此下二万由旬处,即是无间地狱处,彼之上方七地狱。”(2册P306)
意即南赡部洲下方二万由旬处属无间地狱,其上方依次是七热地狱。
在我们南赡部洲的地下,确实有地狱,即从复活地狱开始,依次向下直至无间地狱。
【由旬】 古时印度计算里程的一个单位名,一由旬当行军一日程。
——《土观宗派源流》
11、《六趣轮回经》云:“若于佛法僧,及诸贪乏者,剽窃彼财物,堕大号叫狱。”(2册P307)
盗窃佛陀、佛法、僧众等三宝的财物,以此而感受大号叫地狱的果报。
12、 《六趣轮回经》云:“以火焚山川,林木及原野,烧害诸有情,当堕炎热狱。”(2册P308)
生前以火焚烧山川、森林、房屋、草原,乃至烧害众生,都会转生于此地狱。
13、《六趣轮回经》云:“谓法说非法,无根而诽谤,令他生热恼,堕极炎热狱。”(2册P309)
对别人作无因诽谤,因为自己对某人不满,就没有任何根据地故意造谣,以此果报会堕入极热地狱。
14、《俱舍论》云:“中劫即从无量岁,直至人寿十岁间,最终上增为一次,彼等寿即八万间。”(2册P309)
指从人类无量岁减至十岁,再从人寿十岁上增到八万岁之间,如是寿量一减一增,合成一中劫。
15、《亲友书》云:“如是一切痛苦中,无间狱苦最难忍。”(2册P310)
在一切痛苦中,无间地狱之苦最为难忍。……此地狱所感受的无量痛苦,经过无量劫仍不能获得解脱。因此,除了无间地狱,没有比这更大的痛苦了。
——《亲友书讲记》第十六节课
16、《六趣轮回经》云:“于父母师长,及有德贤者,起增上杀害,定堕无间狱。”(2册P310)
杀害父母、师长、德贤者(上师阿阇黎)的人,会转生于无间地狱。
编写师兄:定解BG4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41-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