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32丨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个恶性循环
原文
情绪通常代表着一个被强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思维模式,由于它的能量是蓄势待发的,所以一开始我们不容易维持临在的意识而观察到它。它要控制你,而且它通常都会得逞——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意识。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的情绪认同之中,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通常,在你的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一个恶性循环:它们相依为命。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活力。基本上来说,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这种情绪源自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由于它的无差别性,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描述这种情绪的名称。恐惧可能是最贴近的一个答案,但是除了不断地感到威胁之外,它还包括一种深深的被遗弃感和不完整感。我们把它称为“痛苦”是很合适的,因为它和前面说的那种最基本的情绪一样,是无差别的。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然而思维顶多也只能暂时地将痛苦掩盖住。实际上,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痛苦,痛苦就会越深。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请试想一下本身是纵火犯的警察头目努力寻找纵火犯的情形。除非你停止从思维认同中获取你的自我感,否则你将不会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只有停止思维认同,你的思维才会丧失它的力量,本体才会以你原来的本性显露出来。
DANG XIA
奶奶:之前我多次分享过,在我特别烦恼的时候,高人让我去看心,但我当时却完全看不到,只看到自己受到了冤枉、欺负和侮辱,无比愤怒,烦恼完全得逞了。高人失望地摇头:“啧啧啧,你就学成了这个样子!”听高人这样说,我还立刻反击道:“我不好,还不是因为您没教育好!”当时完全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没有任何临在意识。
对于凡夫而言,这种情况太正常不过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情绪的奴役之下,愤怒成为了我们,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我气到失去理智,甚至还扬言要跟他们一刀两断的原因。
思维与情绪相依为命,相辅相成,那时我的固有思维认定了“高人不能欺负学生”,觉得自己受气时当然可以发飙,想着“我绝不能轻饶了你们,绝不会让你们在我头上作威作福,哼!”
愤怒之火熊熊燃烧,无数念头疾驰而过,完全刹不住车,我想着:“这回一定要跟你们一刀两断!再也不当你的学生了!以前我简直是被骗了,我要离开你们,永远离开!”最后内心焦灼不已,又难过又伤心,恨不得去撞墙。现在回想起来,天呐,那时自己是疯了吗?怎么那么不可理喻呢?但我必须诚实地讲,那确实是当时自己愤怒情绪的波动轨迹。后来我常常跟高人们聊起此事,他们取笑我:“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你那个样子,那天你简直是被魔摄持了。”
包括发生在我身上著名的“地板事件”,也是因为情绪极端,我发了极大的飙,朝别人说什么“从此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以后就“一刀两断”之类的话,现在想来,真是太丢人了。
错误的思维模式让情绪不断升级,引发更恶劣的思维模式,二者相互催生,所以,最后我完全歇斯底里到无法自控,就差躺在路上打滚了。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开车,高人坐在后排,他看到情况不对,说:“你把车停下来平静一下,不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我急红了眼,哪管那么多,还唱反调:“没关系,要死我们一起死!”哈哈,这绝对是反面教材,真是不好意思。虽然过了那么久,今天我提起这些事,胸口还隐隐作痛。后来每次聊起,我和高人也会哈哈大笑,我笑的是自己那时竟如此恼羞成怒。确实,我们被情绪吞没时,行为可能连自己都无法理喻。
“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这种情绪源自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这里讲的,相信你们都懂。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是什么呀?贪爱、仇恨等情绪烦恼又源于什么呢?傻呗。这种原始的傻又激发了嫉妒、傲慢等烦恼。一旦知道了自己是谁,我们就能跳脱到情绪之外,恐惧的阴霾会自然散开,当以超脱的状态看着情绪的起伏波动时,可能还觉得很有意思呢。
因为“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因为无明,因为没有光明和智慧,我们生出了无穷无尽的情绪。用语言来表达这一点,可能稍微有点困难,而“无明”是较为准确的词汇之一。试问世上哪种情绪不是因“无明”而起呢?其实全部都是,无一例外。没有了光明意识的光辉,我们的内心便无法被照亮,缺乏觉知时,心灵就陷入了一片混沌与黑暗的泥潭,感到莫名恐惧。
我们不知这个“我”被欺负、被冤枉后有何种结果,于是奋力自保,挣扎、反抗,伴随而来的还有深深的被遗弃感。我们觉得这个“我”不再被滋养了——明明我是被你们宠着的,现在你们居然遗弃了我,害我不能成为“成都市著名JU士”了,太痛苦了,太烦恼了!但是,这个“我”在哪儿呢?如果看不清这一切,我们就觉得有个“我”受到了威胁和羞辱,在恐惧中打转。
“无明”带来了一系列恐惧和不完整感,我们变得害怕失去自我,不断向外抓取,时刻希望被关注。我们喜欢时装、首饰、包包,好让自己随时看起来拽拽的,我们热衷被赞美,包括找男朋友,也是因为需要被关注、被呵护,一切所作所为无外乎力求把这个“我”装饰得更加完美,好让它毫无错谬地存在着。
但如文中所言,无论我们多么努力,这个“我”也只能是暂时性地存在而已。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痛苦,痛苦就会越深。
幸福是有阈值的,一块面包能令乞丐欣喜;对于不愁吃喝的人,一部手机却会让他感觉更好;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换辆车或搬进别墅才值得庆贺……但财富自由、名利双收后,人就一定会幸福吗?不一定。因股票暴跌而轻身的有钱人屡见不鲜,他损失了一笔财富,即使剩下的数额依然会令很多人兴奋不已,但富豪却受不了十亿变一亿的落差,最后只能痛苦地选择自杀。
人人都在努力地摆脱内心痛苦,没面包时起早贪黑地挣面包,挣到面包后,高兴了几分钟就想追手机,拥有了手机,很快又不满足了,想要更好、更多的东西,最后越陷越深,欲壑难填。就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故事中的老太婆毫不知足,最终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无法满足其膨胀的欲望,最后只落下个两手空空。赚面包很容易,手机则难一点,后来又想当世界首富,随着欲望的不断升级,困难系数也会逐渐攀升,就算是想当世界首富,保不齐也能做到,然而就算美梦成真了,富人阶层也随时在更迭,地位并非固若金汤,接下来又该琢磨怎么稳固地位,如何应付一场场令人殚精竭虑的保卫战了。
“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我们努力从外在寻找幸福,这个方向本身就是错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在心外找到一个真正让自己幸福的东西。凡夫人只会不断抓取外境,制造着一个又一个不幸因素,我们以为,这就是幸福之道,殊不知,“抓取外在的幸福”正是罪犯本人,只有停止向外抓取,开除罪犯,转而寻求内在的幸福,才是重点。
我们总认为“只要怎样怎样了”这个“我”就会高兴,只要我们还坚持这样的观念,就永远高兴不起来。反之,当我们真正了解到,其实自己只是看着当下这一刻,感受当下这一刻,什么都不需要,幸福已翩然而至。
无论你此时正忍受着何种不适、疼痛,还是经历着何种舒适、畅快,或看见夕阳西下,光芒万丈,或静坐一处,听虫鸣啾啾,我们都只管看着,什么都不用做。
这份幸福对谁都一视同仁,无论是富可敌国的达官贵人,还是衣衫褴褛的街头乞丐,任何人都能拥有。
我不是在鼓励你们放弃对于生存的种种努力,而是真的希望大家明白一件事:幸福是人人平等的,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很少,然而,我们想要的却太多太多,说到底,令我们不幸的,还是那无尽的欲望。
- 连载中 -
各位宝宝,全新的《智慧融入生活》栏目将继续由日月慧灯平台独家推送,大家如果在工作、生活、情感、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有任何困惑或心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提问与分享,且听奶奶为您分解。(请竭力保护平台,专业问题勿提,提了我们也无法回答,反复提出且劝阻无效者,我们只能将您列入黑名单哦)让我们一起用正确善巧的方式,解决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吧!
另外,在后期整理时,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在往期文章or问题汇集中已作答,因此建议小伙伴们提问前,可以进入“日月慧灯”平台搜索关键词,在往期分享中寻找答案,若仍未解决,再提问也不迟哦!
心灵乐园
充满了烟火气的智慧小水滴
扫码关注
解锁智慧分享大礼包
更多智慧与生活内容分享
请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