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为求法而苦行——值得!
为求法而苦行——值得!
我们利用今天晚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跟大家做简单的开示。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多数都是纯粹的佛教徒,还有一部分可能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但是通过这次旅游也好、朝山也好、拜佛也好……来到我们这个喇荣圣地,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应该会成为真实的佛教徒。
对我们佛学院来讲,一方面很欢喜:来自五湖四海的这么多的善男信女,以真诚的心千里迢迢来到喇荣圣地;同时,我们也很担忧,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活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各种各样的内外的原因,可能大家在修行和生活当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虽然我们所有的法师、所有的常住的学员出来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承侍,但是这次来的人非常多。以前我经常说,因为我们这里的条件有限,希望你们在当地参加法会,我今年想:如果我这样一说,好像来的人更多。所以我今年就不说什么,也不说来,也不说不来,但没有想到,起了反作用,反而来的特别多。刚才我们学院当中的很多法师也怪我:你为什么早一点不说,这次这么多人来了——因为大家都担心学院当中的条件不能接待那么多人。
这里确实不是你在城市里面所想象的那样。在这里,从某些角度来看的话,生活是很苦的。虽然今天你们来学院跟我二三十年前来这个喇荣山沟的条件截然不同,但是与你在大城市里的生活相比较也是有很大的距离。这次不管是在开法会期间也好,或者这几天在路上堵车,包括昨前天晚上的时候在雨水里面,大家都很辛苦,我们这边的接待人员也很累。今年我们找了大概200多个义工,但还是不够接待,令很多人没有人关心。我们也实在没办法——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多人突然就来了。
但来了也很好,因为这个喇荣圣地的的确确有一种无形的加持力,你来到这里,即使你没有听到法,即使你没有什么收获,但是你至少也看到:在世界的这么一个角落当中,有这么一群人依靠精神的粮食而生活着,也许他们的选择和他们的生活,心灵的快乐和心灵的欢喜也与大城市的人有所不同。所以,我想有些人可能在大城市里面学佛很多年,不如来这里一次,住一晚上,吸一袋氧气,输一瓶液体,苦行一两天,回去的话,也许在你的生命历程当中,它是很难忘的一幕,很有可能!因为,你在大城市里面,什么高楼大厦、高级宾馆、豪华轿车……这些都已经司空见惯了,现在很多人都已经麻木了,感受不到。也许在寂静地方的山林清净地修行,对你的终生,应该说有着不同的标记。
因此这次来到这里的每个学员、每个佛教徒,如果你在生活当中有一些困难和痛苦的话,希望你要想到前辈的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在悉心求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当年唐玄奘到印度去求学,他在路上,在沙漠当中,在森林当中,在猛兽面前,在怨敌面前是怎么样面对的;同样地,藏地的前辈的高僧大德到印度去求学的时候,也遇到了各种的猛兽,或者非常危险的境地等等。一些历史和传记都记录了他们为求法而苦行的故事。与他们比起来,我们从自己的家到这里来,在这种生活条件下,修学佛法,应该不算什么,大家应该能够接受。
再说,这次大家这样的苦行,也是一个忏悔,为了修行我们需要洗涤自己的染污,为了忏悔,我们也应该在身体上接受一些痛苦,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如果在生活当中有一些困难和痛苦的话,应该把它当作是忏悔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罪业的一种方便方法。这样之后,我相信通过参加这次的法会,大家诚心忏悔,那么你在年轻时代、孩童时代,或者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在你的阿赖耶上面积累着的,很多的恶业的习气都可以一扫而光。这是一种清净罪业的最好的方法。并不是我一个人在这里胡说,我完全是有前辈大德的这些开示的依据。
因此,大家要想到,这次来到学院也好,或者说到任何地方去求学佛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切的困苦艰难,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世间人为了养活自己、为了自己的生存也是在漫长的轮回当中受过无数次的痛苦,但是都没有很好的价值,只是一个苦处而已。而我们为了真正的自利利他、获得解脱,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首先请大家多多包容——虽然这次开法会期间,我们学院把一些喇嘛经堂、觉姆经堂、金刚降魔洲的经堂等平时不能住的一些经堂都借给大家住在里面,但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希望大家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同时自己也尽量地苦行。当然你们有任何修行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困难,我们在八天的法会当中,都安排有值班人员、相关的管家、义工和负责人,尽量给大家解决。
今天晚上,我先简单地做一个开示,然后念一些传承。另外,可能有些人以前没有正式在现场皈依,只是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皈依的,所以今天也有很多人要求重新皈依。
灌顶前对自他的观察、灌顶后对戒律的守持——重要!
首先,讲讲灌顶。明天上午十点钟门措上师要给大家灌顶,不仅仅是明天的灌顶,这里好多的居士可能得过一些灌顶,但我们要懂得,灌顶并不是一种形式,它是在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仪式!这个仪式在我们学习密法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灌顶之前,应该首先对灌顶的传法者要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要反反复复地观察自己的相续:你到底是不是真正要学密法?如果你并不是真正想学密法的话,那么你不一定非要求一个灌顶;如果你真的这一辈子当中绝对不会改变,不但要学显宗的法,更重要的是,一生当中一定要学密宗的佛法,那么我们修学的次第,最好是先学“前行”,然后一步一步地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有了灌顶是最好的。按照我们藏传佛教的传统来讲,有些大德要求学习“前行”,比如说学金刚萨埵仪轨,还有上师瑜伽,诸如此类的内容,一定要受过灌顶才可以学;也有一些前辈的大德,并没有非要要求在这个前面举行灌顶。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真诚学习密法的话,灌顶很重要。
其实灌顶的次数不一定要很多。现在有些居士,不管是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说是一个上师、一个活佛要灌顶的话,他也不懂什么叫灌顶,灌顶的内容也不懂,灌顶的作用也不懂,灌顶的功德也不懂,灌了顶以后没有守誓言和没有守持密乘戒律的过患也不懂,在这种状态下,很盲目地东奔西跑,一直都有很多这样的人。在这个上面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应该要谨慎,为什么这么讲呢?现在汉地,应该说是藏传佛教比较兴盛的一个时候,但同时,我们很多的佛教徒也是特别盲目,没有一个次第的、系统的闻思修行。正因为他没有闻思修行,以前他在信仰上是一个空白,突然遇到了一些所谓的上师、所谓的佛法之后,他来不及观察、来不及分析,很快就去求法、去受灌顶,但过一段时间自己也发现,可能得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灌顶,所依止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善知识。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建议今天在座的各位,在灌顶之前,大家应该冷静地思维,当然明天在我们这个公认的上师面前的灌顶不需要、我也不要求大家去观察,但是如果你没有信心,你不想学密法的话,确实也是不一定非要去灌顶、非要去修行,这是很重要的。
作为佛教徒,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佛教的基础知识。现在的佛教徒,大多数是很好的,尤其是这几年以来,汉地各个地方的佛教的学会的人、中心的人,还有各个学院和寺院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们,大家都很认真地在闻思。但是也有一部分没有很好地闻思,天天很盲目地,这种信仰也非常地冲动。在冲动的心情面前,你自己所抉择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很正确的,所以我们希望,这次你们来到喇荣圣地,不仅仅是用照相机或手机拍外面的这些林林总总的房屋住舍、蓝天白云,更重要的是,你们一定要发现:我们佛学院二三十年以来的精神是什么?
汉地有些居士学了十年八年以后,自己觉得是:哇,我学了好长时间,我学了一部论、两部论……其实在我们喇荣佛学院当中,学了几部论典根本算不上什么闻思!应该长期地,二三十年以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都是投入到这上面。当然你们在座的人,毕竟是有自己的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还有工作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要求你完全抛弃一切,一心一意地学习佛法,暂时来讲这个因缘是不能成熟的。但是你要明白,来到这个山谷以后,不要觉得很迷茫、很冲动,然后就寻找一些不合法的、不如法的,最后不但是对你个人没有利益,甚至给我们整个藏传佛教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这样是自欺欺人,没有任何的实义。因此我在这里也不得不排斥一些不正规的、不如法的修行人的行为,也不得不排斥我们有些居士的很冲动的、很激动的、特殊的一些行为。
这次大家都是以一种信心和因缘来到这个佛学院,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的确以上师如意宝的特别殊胜的加持和威德力,来到这里以后至少自己的信心会有所增上,至少自己的正见会有所进步,除了极个别的前世对佛教结上不良之缘的人以外,大多数人应该会有这样的效应和作用。
明天有个灌顶,灌完顶之后,大家要想到如何守持密乘的戒律。现在很多上师灌完顶以后,根本没有人讲守密乘的誓言,这是很危险的。我以前讲过,我们学院的其他堪布也讲过,接受灌顶之后,就像《大幻化网》当中所讲到的那样,至少密乘基本的五种誓言一定要能守持!在灌顶的时候,要具足二因四缘,依靠自身的诸根具足,观想金刚上师也好,或者简单地观想:现在是宝瓶灌顶、现在是句义灌顶、现在是智慧灌顶、现在是秘密灌顶;每一次灌完顶之后,自己要想到:通过这样的仪式,我已经获得了宝瓶灌顶、句义灌顶、智慧灌顶、秘密灌顶。
终生当中要一直修行——不改变!
你们来一趟也很不容易,大家从明天开始,白天晚上都一定不要浪费时间,因为与这么多的僧众一起忏悔是非常不容易的!网络上的这些道友,你们虽然没有来到喇荣山沟,但是你们的心应该在这里,在某些情况下,人的心比身体还重要。而个别的一些参加法会的人,虽然身体在喇荣,但是心早已经回家了——因为在这里气候不适应等等的原因,身体在这里,心在家里。另一些人虽然身体没有来参加法会,但实际上心已经参加法会了。到底是身体重要,还是心重要呢?按照佛教来讲,是心重要!所以不一定非要到这里来。
这次不管到现场参加法会的人也好,或者今天晚上在世界各个角落收听的这些道友,大家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我们明天灌顶没有网上直播,但是其他的法会的整个念诵、全天的仪轨都在直播,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家里,也应该认认真真地念诵。上等者,在八天当中一定要能念完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中等者,一个月念完;下等者,三个月念完。如果三个月还念不完的话,可能这个人太忙了,因为他可能不关心解脱,不关心忏悔,他非常关心其他的事情,所以也很难以救拔。
我是这样想的:每年我们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来忏悔非常非常地重要,大家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念。在念之前,我想这次,这么多的人一起发愿,发什么愿呢?我们作为一个密宗弟子,当然自相续先要堪能,自相续没有堪能的话,就没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密法弟子。要自相续堪能的话,当然我今天一堂课不可能解决你们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今晚上也可以提醒大家:我们的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大家有这么一个非常长远的、坚持的、不容易改变的一个发愿,这个很重要!希望大家不要认为参加这次法会就像我们世间当中参加一个活动一样,做完了就完了,没有什么,千万不要这样!通过参加这次法会,大家应该想:我终生当中要一直修行,不会改变!
在英国有个别的上师的一些弟子,他们跟这些上师多少年呢?已经四十几年了。他们在十八岁、二十岁左右的时候遇到上师,然后终生学这个法,最后上师圆寂的时候,他们还在不断地学。其实我是很羡慕这样的,包括我自己也是,依止了上师如意宝之后,终生学习这个法门,并没有变来变去。我们现在个别的佛教徒,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一直换胃口。不断地换,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一无所得!当然你自己观察,你不一定要学习喇荣的,也不一定要学习某一个上师的,但是你一旦认准了,一旦你选择了这个法门,就不要改变。现在很多的一些修行人,心情变得特别特别快,这样之后,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的收获,到头来是一场空,得不到真实的修行的利益。
因此,趁这个机会,大家要发愿:我要真诚地终生学习、终生闻思、终生修行。我觉得这对你们来讲很重要!当然,像我的话,应该是不会换什么传承,也来不及换。人生是很短暂的。我们想一想,大多数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童年的时候,都没有遇到佛法,包括我们在座的很多佛教徒,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四五十岁的时候才遇到佛法,那你如果在以后的日子当中,自己的信仰换来换去,自己的修行换来换去的话,可能没有时间了。人生那么短暂,我们世间的琐事是那么繁多,现在的工作和事情也那么繁忙,在这种情况和心态下,你哪里还有很多很多的这种机遇呀,没有的!因此要发愿自己恒常不变地学习任何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法门。跟这些成千上万的出家人和大德、圣者一起发这个愿,发了这个愿就会实现这种愿。这很重要!
你既然想学习密法,受持灌顶,接受金刚萨埵这样的忏悔法门,那就要有终生不变的决心,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我建议最好不要去参加灌顶。因为你对自己应该要有一个把握:我终生当中一定要很好地去学习密法;不会舍弃金刚上师;不会舍弃殊胜的密法;只要各方面因缘具足,我一定要把五十万加行修完。
我原来也象征性地给大家灌了一些顶,要求没有修完加行之前都是不允许参加的,当然我们现在很多上师比较慈悲。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很希望大家,要灌顶的话,至少将来要修完五十万加行。
有些人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要磕十万个大头?为什么要念十万个皈依?这是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的一个界限,比如说你要开飞机,你要当机长,那就会有一个专门的训练,要训练多少多少小时;同样的,我们想学习密法的话,也必须付出一定的精力,之后才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学习密法的弟子。而有个别佛教徒,刚开始学了一点,然后就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最后就半途而废了,很可惜的。
我们这样难得的人身,为什么一生当中连一个五十万加行都修不完?到时候离开这个世间,虽然你真实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善知识,遇到了各方面这么好的因缘,自己却没有珍惜。
我今天跟大家讲这些,不是为我自己,我这方面没有任何的私心,我是很认真地对待你们。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有些人说是你们只要快乐就可以,只要放松就可以,不修加行也可以,不用念四十万遍也可以,只要……这些听起来很好,很适合我们凡夫人的心态,就像有些父母对孩子非常放松,但他长大之后,他的前途是什么样?有些父母管孩子很严,他后来又是什么样?大家应该清楚。因此我们作为佛教徒,要认真地去修加行,要善待自己,要善待众生,这很重要。
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发愿!
接下来,我想说的,就是我们佛教徒不能盲目,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应该如法。
佛教是一个很好的宗教,它是智慧,也是教育。但是现在个别地方,有些佛教徒利用佛教来做自己的事情,这非常可怕。这个现象,我们藏传佛教所谓的上师当中有,汉传佛教所谓的上师当中也有,我们汉地和藏地的居士和修行人当中也有。当然比例不是很高,是少数人,但这少数的人经常利用佛教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有些是为财富,有些是为名声,有些是有其他的目的。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论是对自己、对别人、对佛法,都应该负责任,对众生应该负责任。如果连这样的责任心都没有,我们不要说是佛教徒,连世间一个基本的知识分子、一个基本的老师的资格都没有——而我们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佛教徒。
看看我们周围很多的宗教,很多的团体,他们是怎么团结的。他们弘扬自己宗派精神的时候,如果中间出现假冒,他们会一起打击,一起根除。但我们很多佛教徒呢?则是以慈悲为怀为借口,置若罔闻,不理不睬,任由很多非法行为蔓延,致使我们佛教越来越衰败。众生得到的是什么呢?就是越来越深远的痛苦——这个结果应由谁承担?
因此,作为佛教徒,我们不能盲目,不能愚痴,不能迷信。自己应该要花一定的时间来修行,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所谓的上师身上,上师毕竟也是人。虽然有些上师像法王如意宝一样,确实是超越的大成就者,但其他大多数的所谓的上师呢?都是通过说教来度化众生,并不是看一看他的身体就可以,摸一摸或者笑一笑就可以,不是这样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给你们指示解脱道,解脱依赖于自己——这是佛陀亲口说的。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也说,我已经给你们讲了,如何断除恶法,如何行持善法,上有天堂,下有地狱,这个因果不爽的真理已经给你们讲了,关键看你自己能不能行持取舍因果、取舍善恶了,这完全是靠你自己。
因此,我们佛教徒有信心当然是很好——这次你们这么多人从各个地方来到学院,有些是多年以来一直很想来学院的,这次终于各方面因缘具足。虽然我特别特别理解大家,但是我们佛教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更重要的是智慧!这种智慧在任何事物面前,在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当中都不可缺少。如果我们是有智慧地信仰佛教,那它永远都可以生存;如果我们对佛教的信仰是没有智慧的、盲目的,那它不可能前进,而且不到22世纪的时候就会倒退。所以,我们佛教徒始终需要一种智慧。而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地上长出来的,一定要靠自己勤奋学习,任何一个智慧都是需要下功夫的,精进、苦行以后才能得到的。
我们佛教徒经常讲到的是什么?就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首先自己要学会,不能盲目。我始终认为,我们佛教徒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智慧和悲心难以想象、非常超胜,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特别迷信,修法、行为、说话……很多方面越学越不如法,越学越糟糕!这个我今天也不得不说,希望你们能够反观自己,也看看我们周围,佛教应该怎么样才能有希望。
今天主要说的是我们佛教徒,非佛教徒或者是对佛教感兴趣的这些人,我也希望你们能用智慧来观察,佛教里面有什么不合理的、不如法的,你们可以直接点出来。当然我完全相信,佛教经得起任何的推敲和以理观察,这一点,我是有把握的。虽然一些非佛教徒,可能经常看到一些佛教徒有非法的行为,因此生不起信心,这个是情有可原的,但这并不是佛教造成的,而是我们佛教徒造成的。
不过,现在已经不像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了,总体来讲,现在各个城市的佛教徒的水平都有所提高,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大家一方面应该有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呢,就像我们观察世间法一样——我们买任何一个东西,无论是国产的、进口的,我们会观察,不可能轻易花钱买,同样的道理,在对待各种各样的佛法的问题时,我们要用一种理性的智慧去观察,而不是用一种盲目的心态去接受,否则后果自负。因此,所有的佛教徒,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学习,要懂得用细微的智慧和眼光去观察。
现在我们佛教的的确确还是有希望的,尤其是这几年以后。我去了很多汉地的学校,以及美国和德国的有些学校,他们都问,为什么现在汉地这么多有水平的老师、学者都来希求藏传佛教?我是这么想的,虽然藏地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的历史演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佛教真正的教理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包括我们的法本也好,寺院也好,基本上重要的一直保留着;同时,藏传佛教的教育方式,也就是现在这样的传播方式、培养人才的方式没有受到损失。因此,汉地很多善心人士来到藏地之后,不但可以用照相机拍到藏地的美好风光,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心灵的慈悲与智慧,满足和包容等等——而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现在最缺少的财富。
所以,虽然像我前面说的,我们周围确实存在一些盲目的人,但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到来不是盲目的。那么我们就要共同去创造一种度化众生的氛围——因为大乘佛教的核心归根结底就是帮助众生。那帮助众生当中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精神上的帮助。物质的帮助是暂时的,而精神的帮助才是永恒的。为什么我们会特别感恩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会特别感恩自己的根本上师呢?就是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世间人所给予我们的丰厚的物质财富。
因此,我很希望我们这次来参加法会的人不要仅仅是走一个形式——念完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的。谁都可以拿着个念珠,边走边念: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埵吽!
大乘佛教的精神归根结底,就是要利益众生。那至少在今年当中,大家要发愿:每个人至少要度一个人。怎么度?——让他学习真理,让他从心理上解脱痛苦、拔除痛苦、真正学习佛法,加入佛教。虽然我们现在不提倡加入学会,因为学会这边压力越来越大了,人越来越多,我们这边的工作人员很累。但还是希望大家能系统地学习,因为人生很短暂,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希望大家能真正学习像《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前行》之类的经典。
再过一段时间我准备要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和《大乘庄严经论》。以前在网上直播,谁想听都可以,这次不会这样,一定要有个界限。如果真正想学的,那么三年当中不管是多少堂课,一定要认真去听,这样才可以,而且在开始听课之前可能要写一个保证书,除了特殊情况以外,尽量不断传承。所谓特殊情况,也就是因为你们作为一个世间人,作为一个在家人,可能有很多应酬,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但是,如果缺课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就没资格听了,我想到时候应该有个这样的界限。
《大圆满心性休息》对我来讲,用世间人的话说,应该是最拿手的,是自己最熟悉的,而且自认为是在修行上最有加持的。我本人也是刚开始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遇到了这些法门,有非常大的信心。当然这个工程是很大的,你们很多人,可能想都不敢想。我也是考虑了很长时间,到底我这样开讲的话,能不能圆满?就像刚开始讲《大圆满前行》的时候,当时也想过。《大圆满前行》我讲了好像是200堂课,现在听一次讲座、两次讲座大家都觉得很累,200堂课,对于忙碌的凡夫人来说,是很难完成的。我当时讲《入菩萨行论》、《现观庄严论》、《六祖坛经》等等,可能有些道友是在网上听,有些是在我们学会的课程当中同步进行。
对于学会里面认真地、系统地、不断学习的这些人,我非常地感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确实把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放下来,坚持去学习,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些在管理上、有些是在提供道场、提供各方面资源方面很发心、很认真,功德非常大。所以,这次我们这边也还是会开一些交流会,这个非常重要!没有特别情况的话,希望你们相关的人都可以参加。你们这次来,一方面是学习金刚萨埵法会的一些道理,另一方面,有些是有双重身份,是要来参加交流的。除了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我们也没有什么要想的。
我们现在在各个地方通过开班,通过现代的网络,共同利用一个平台来学习。还有现在的一些新媒体,微信、微博、博客等等,我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将真正对人们有利的精神食粮、佛法的智慧,传递给他人,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很多佛教徒是完全有这个能力的。你们每一个人,哪怕是发一个微信,将有意义的一些教义传递给你身边的人,这就是你一天当中利益众生的一个方法。
以前弘扬佛法的方法跟现在弘扬佛法的方法有一定的差别。以前一个上师在山沟里面讲课,只有在这个山沟里面的人才听得到,除此之外就没办法了。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这个时代,好的东西传播得特别快,不好的东西传播得也非常快。这样的话,所谓的正能量、所谓的善法,如果能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身边人的命运就会一直不断地在变化。这种时候,如果我们佛教徒都有一颗利他心,大家都不是为自己宣传、为自己谋利、为自己做这样做那样……甚至自己的解脱都不一定那么重要了。菩萨是先度众生,后度自己,而声闻缘觉——我们经常说的小乘,则是先度自己,然后才度众生。
我们在座的人,很多都是发了菩提心的,既然发了菩提心,就一定要有一种自信,不要认为像我这样子的人很难度化众生呀,我哪有能力度化众生呀——不能这么想!甚至还有些人,不但不用这么好的佛法度化众生,完全是像我刚才讲的一样,用我们这个平台来做自己的事情,做自己不如法的事情,那这样就太可惜了!就像用金银财宝来做粪扫用具一样,是非常愚痴的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有一种度化众生的勇气!
所以,我希望大家,这次到了学院,不仅仅是参加个金刚萨埵法会就可以了,应该每个人都要想一想:自己以后要怎么样修行?有些人可能已经是老油条了;有些人可能已经来过很多次,无所谓,没有感觉了;还有些人可能不懂。大家层次不同,但是不管怎样,你们这次来了,我希望你们对自己的修行,要发一个永恒的愿;还有就是发愿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用现代的一些方便方法,让多少人受益,让他们得到度化。那这样的话,真的是功德无量!
对于很多佛教徒来说,其实现在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以前很多时代的人不一定有现在这样的机会。当然,现在也特别容易散乱。我看到每个人拿着手机,每天都是在忙碌,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个弊病。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佛教徒,应该发菩提心,认真、系统地学习佛法,同时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度化众生。
我今天可能有点语无伦次,但这些确实是我发自肺腑的一种心声,可以这么讲吧。好,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么多!
下面,我念一下《佛子行三十七颂》,以前可能在网上,或其他地方也给大家念过,但今天也是给大家的一种加持吧,因为无著菩萨写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任何一个人听了以后,自然而然会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 20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