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找回最初的你·二规教言论》法师辅导|第03课 Back

《找回最初的你·二规教言论》法师辅导|第03课

卑劣行为如何感苦果之理

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

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1、总说

如果违背盟誓则护法神也没办法帮助自己的道理。


2、分说誓言不坚定

下面我们从苦集灭道的角度来对颂义进行分析,后面的也类似。

苦:发的誓一个都不去认真落实、完成是非常不好的。

集:人品不好的人随随便便就发誓,根本不考虑自己能否做到。

灭:我们发誓愿之前要观察自己,觉得可以做得到就发誓愿。

道:在做的过程中,如果的确因为很多客观原因没办法落实,也必须要有惭愧心、要忏悔,或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追加完成。


卑劣行为:

(1)“无耻非法行”是指用无有耻辱的方式做很多非法的、伤害别人的行为,或者违背十善业道的行为等。

无论是世间和出世间的非法行都非常不合理,如:贩卖经典、屠杀众生的生命等来获得受用,通过欺骗的手段骗取很多人的钱财,并且没有任何惭愧地使用。

(2)“不顾闲言恶语”,对于别人批评自己的闲言恶语根本不在乎,不管别人说或者不说,根本不关心这件事。

苦:“身神肩神皆消遁”,这些俱生神(身神、肩神,有些住在左肩,有些住在右肩,有些在自己的身体上安住)全部消遁,不愿意接近自己。

集:如果完全不顾及这些闲言恶语,也不去改正、不去关心,那么这个人就相当于石头一样。

灭:得到护法神的保护。

道:从出世间角度说,将别人的闲言恶语观为空性或者当成修安忍的对象可以使自己的修行增上。

从世间角度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身不要随意传播闲言恶语。


他人财富圆满时,自心无端感刺痛,

恒时讥毁众人故,依怙神众无力护。


1、总说

这也是不如法的行为,“他人财富圆满时”,当看到别人财富很圆满的时候,“自心无端感刺痛”,没有什么理由自己内心就很不舒服,嫉妒心特别强。“恒时讥毁众人故”,而且恒时去讥毁其他人,觉得他的财富是通过不清净的手段得到的,名声也没什么了不起,看不惯别人,愤世嫉俗。经常讥毁别人说明这个人的品行非常下劣,所以“依怙神众无力护”。


2、分说

(1)护法神众是我们的依怙、怙主,能够帮助我们,当我们无助、感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是我们的后盾。但是如果自己的品行非常不端,那么这些作为依怙的神众也没有力量保护我们。

(2)嫉妒心

苦:对自他没有任何利益,纯粹是让自己消损福报。

集:有些人看到别人财富圆满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无端地感到非常不舒服——“自心无端感刺痛”。

灭:在别人拿到财食后不会觉得不舒服。

道:看到别人财富圆满时不会产生嫉妒心,应该作意这是他前世种下的善根,现在他的财富是应该得的、是很公正的。如果自己想要得到就必须付出努力,现在自己得不到就说明以前没有付出努力。

(3)神众不依怙的原因

苦:依怙神众没有办法保护自己,没有力量。

集:没有调伏自己的心,心胸很狭隘,经常产生嫉妒,自心无端感刺痛。“恒时讥毁众人故”,通过很多恶语去讥毁、诽谤别人。不经常供养护法神。

灭:护法神显出很强大的威力。

道:供养者的信心。平常我们应该经常去供养、赞叹护法神。


如此彼等之因缘,摧毁自续之福德,

如人住于不净地,虽求百千天龙尊,

然欲亲近极难为,尔时有人如此说,

哎呀吾辈多祈福,何故于事无稍利?


1、总说

这个颂词讲到,我们要想得到加持,则自己的心要相对清静,否则就得不到这样的加持。


2、分说

(1)“如此彼等之因缘”,如上所述这么多不好的因缘。

(2)“摧毁自续之福德”,它可以摧毁自己相续中的福德,一方面是行为本来就不清净,再加上这些行为会摧毁一切以前已经有的福德。

(3)“如人住于不净地”,好像一个人住在很不清净的厕所里面,在里面摆很多供品,然后呼唤百千的天龙尊降临。

(4)“然欲亲近极难为”,想要天龙尊降临到这些地方是非常困难的。

(5)在这种情况之下,“尔时有人如此说”,有些人讲,我自己已经念诵、供养了很多,“何故于事无稍利?”为什么对于成办事情没有稍微的利益之处呢?好像一点点的好处都没有一样。

(6)遣疑:为什么是这样?

苦:天龙不会降临,成办任何事业。

集:在不净地或者在厕所里面,在粪坑旁边,羊圈、牛圈里面摆设坛城。

因果:如果对因果的信解程度不够,对三宝不够恭敬,对父母也不孝敬,也不知恩报恩,虽然自己天天在做供养,但还是于事无补。

劝浊时众生应遮恶行

浊时众生福报浅,平时行为不善巧,

受彼报应当了知,汝应莫作诸恶行。


1、总说

五浊时代,众生福报很浅,平时的行为不是很善巧,“受彼报应当了知”,受到没办法得到加持和安乐的报应也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知道“汝应莫作诸恶行”,千万不要做很多恶行,要制止自己不好的行为。


2、分说福报浅的原因

苦:得不到加持和安乐。

集:五浊恶世;众生福报浅;罪业深重、众生烦恼重;道德观念泯灭;不知恩报恩、不畏惧因果、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

灭:得到加持与安乐。

道:坚持高尚人格;复兴传统文化;修习佛法的人在不断地发心,不断地行持善法;忏悔以前的罪业,注意现在的行为;知恩报恩、相信因果、有惭愧心等。

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理

士夫多数望自身,集聚一切胜福德,

然不了知无其根,如同瘠地播种子。


1、总说

世间的人们多数都希望自身能够集聚一切殊胜的功德和福德。但是如果不了知获得殊胜福德的方法、没有行持,就好像没有根就不会有枝叶、在很贫瘠的土地上播撒种子没有办法获得好的收成一样。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是自己的行为导致很多不如意的情况发生。


2、分说获得殊胜福德的因

苦:不会有胜福德。

集:前世没有这样的因缘,今生中也没有修持善法,行为不如法、不清净的缘故。

灭:获得很多的胜福德。

道:心相续很清净,心净则国土净,心一但调伏了外在就会调伏。


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

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


能够得到天人、护法等的加持的正确的因是什么?

(1)“拥有智慧福德”,如果一个人拥有了智慧和殊胜的福德,自然而然就可以具足一切的功德。“若具功德”,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这样的功德,诸天、护法神会自然而然地集聚,来保护、帮助我们。

(2)“不求亦将自然集”,即使没有每天去供护法,护法也会帮助我们。

苦:护法感应不会强。

集:为了成办世间事业而供护法神。

灭:供护法是为了加持入心、证悟法性;弘扬佛法过程中威力更大,让更多的人修行正法;或者为了自己修行佛法的自利。

道:坚信因果,对自己的戒律、密乘的誓言方面守护得很清净,主要是为了修学佛法不要出现违缘、障碍而供护法。


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

众人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须说。


1、总说

任何一个人如果表里一致,当面怎样,背后还是怎样的;在大庭广众中是怎样,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是怎样的。没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就说明这个人很正直。


2、分说“所发誓愿极坚固”

苦:世间众生和出世间的天尊都不会帮助。

集:随意轻诺,轻诺的人是很难实现诺言的。

灭:世间人都觉得他很可靠,护法神、天人就更加喜欢他。所以众人会尽力去帮助他,护法天人也会去帮助他。天人的力量远远超胜于人的力量,如果天神护法能够助一臂之力的话,很多难做的事情就比较容易成办了。

道:以前承诺的事情现在没有变,现在承诺的事情一辈子也不要变,谨言慎行。


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

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须说。


1、总说

如果是知恩报恩、深信因果、无颠倒而行的人,“人亦设法饶益彼”,世间人会想方设法地帮助他、饶益他,“诸天利之何需说”,诸天护法则更加想方设法利益他。


2、分说

(1)第一就是知恩报恩,知恩是很大的善法功德。

(2)“深信因果无倒行”,无倒行就是他一定会以某种行为去帮助对自己利益的人,一定会知道、了解对自己伤害的人,不会颠倒而行。利益众生从自已身边做起。

(3)“人亦设法饶益彼”,一个很好的人会有很多朋友,大家都是真心愿意帮他。

(4)“皆天利之何须说”,其他的护法、天众更加不用讲了,肯定会鼎力帮助。如果既得到了世间朋友的帮助,又得到护法神的帮助,那肯定会非常顺利吉祥。


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

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


1、总说

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很勇敢而且不脆弱,对于亲怨悲恨不颠倒,国王对这个人也是如眼睛一样保护,这些天神护法保护他何须说呢?更不用讲了。


2、分说

苦:无人帮助、喜欢。

集:有些人在外面特别软弱,回家以后很横,对自己的家人经常打骂、耍威风,在外面看到谁都磕头,颠倒是非。

灭:出世间的天神也会帮助他的,世间的国王也会爱护。

道:人品正直,爱恨分明,勇敢、不脆弱。

【注解:“亲怨悲恨不颠倒”是讲人品,还没有上升到大乘的高度。如果我们用大乘的思想去看当然会有抵触了,因此不要用大乘教义来套这里的颂词。这里纯粹是在讨论世间的人品规范,你应该了解谁对你好,谁对你不好。

世间的道德存在规范,即:对亲人应该很好,而对家人做伤害的怨敌,我们一定要有所表示。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佛法,不能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实行,但是这种世规理念是必须要了解的。】


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

于天却难保密故,欲得成就誓为主。


1、总说

一切的所取所舍事,在人前虽可保密,但是在天人面前难以保密,所以“欲得成就”,想要获得成就,“誓为主”,一定要守护自己的誓言。


2、分说

苦:天神及护法具有智慧眼,通过天眼可以把你的一切想法行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虽然你可以在人前隐瞒,但是在天人面前却是隐瞒不了的。

集:耍小聪明、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觉得反正我做了什么别人也看不到,他们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灭:对于天神、因果都有敬畏的心,就不敢肆无忌惮地做恶业。

道:尽量守好承诺的誓言,不要欺瞒天尊、欺骗这些见证者,这是很重要的。


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

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


1、总说

任何一个人如果发誓的语言很坚定,而且成办大事也具有智慧力,天人也对他产生敬畏之心。“余众畏之何须说”,其他的人也会敬畏他的,这方面就不用讲了。


2、分说

苦:如果一个人没有威望,虽然是大声疾呼,但是也没有人理,所说的话没有用,别人也不会信服。

集:誓言不坚定,做事情没有智慧,以至于一事无成。

灭:如果一个人在世间很有威望,他的事情会很容易成办。护法神也是非常敬畏,很愿意帮助他。如果护法神、天人很敬畏,其他人会更加敬畏。

道:誓言坚定,成办大事也具有智慧力。

编写师兄:定解G05

审核师兄:定解G09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