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对每个人来说,老师都是改写我们命运的人,
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依止善知识很重要。
《诸经要集》中说:“若有手执沉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知识复然。”如果拿着沉水香、藿香、麝香等等香料,短暂的时间里,手上也会自然而然沾上香味;同样的道理,如果依止一个善知识,短暂的时间里,心中也能得到他功德、加持的妙香。
佛经中还有一个比喻:一块普通的木头,被扔在玛拉雅山的旃檀树林中,很快会熏染上旃檀的香;同样,一个普通人,依止善知识身边系统闻思修,一个月、一年、两三年,他的行为也会马上有变化。
这些教证、比喻都很有意义。有没有依止善知识,有没有好好地闻思修,差别的确非常大。有些人以前贪嗔痴严重,后来因为一个善知识,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似乎染上了善知识身、语、意的所有妙香;而有些人原本很有智慧、善根,后来遇到一些恶知识,身心也都变了。
藏文版的《佛说华手经》中,讲依止恶知识有很大过患:“勿近恶知识,令住非法者,若近行非法,令人失心目。”也就是说,一旦亲近了恶知识,你的眼目和心一定会被染污的。
现在藏地也有一些学生在外地上学,如果学校的风气比较好,他回来的时候,就感觉行为很如法;如果学校的风气不怎么样,等他呆了半年、一年,或者读完高中、大学之后,就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人。
所以说,依靠善知识或者恶知识的因缘,你很可能就会变成善人或者恶人。
包括我比较熟悉的一些孩子,刚刚大学毕业的,有些跟教授、老师呆在一起,心就有很好的改变;有些跟暴力团伙混在一起,两三年甚至几个月之后再看到他,好像连眼神都不对了。我在这些方面观察得还比较细致。
所以作为修行人,要尽量亲近善知识,依靠他们的教言改变自己。这很重要。
🌻
寻找一位好的佛法老师,
从他的身上,
不是去索取你现在需要的东西,
而是认清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摘自索达吉堪布讲《胜道宝鬘论》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是寻常木,愿在旃檀林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看《胜道宝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