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每日一颂】《中论》
二十观因果品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二: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二、破承许时间为果之生灭因。
庚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观因果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四:一、观察因果二者而破;二、观察果之本体而破;三、观察因之本体而破;四、彼等摄义。
壬一(观察因果二者而破)分四:一、观察因有无果而破;二、观察能力而破;三、观察时间而破;四、观察作用而破。
癸四(观察作用而破)分六:一、观察因变为果而破;二、观察灭不灭而破;三、观察见不见而破;四、观察接触不接触而破;五、观察空不空而破;六、观察一体他体而破。
子四(观察接触不接触而破)分二:一、观察三时接触不合理;二、观察有无接触不合理。
丑二(观察有无接触不合理):
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若因果不接触,因如何能产生果法呢?若因果接触,因如何能产生果法呢?
本颂和《般若灯论》这一颂当中都用了“和合”这个词,但藏文颂词偏向于“接触”之意,两种说法都可以。
“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如果因果不能和合(接触),犹如光明与黑暗、东山和西山一般,那因如何能生果呢?如果从未接触还能生果,那么非因也可以成为因了,就如《显句论》中所说,石女的儿子也能生果了。
“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如果因果可以和合,即互相有接触,那因如何能生果呢?不可能生果。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因果互相接触,两者就成了同时存在的法。如果因果同时,一方面,由于果已存在的缘故,依靠因来生果就没有任何必要,另一方面,因果之间也会有互不观待的过失。
既然因果接触、不接触都无生,那因果如何成立呢?胜义而言,因果不可能成立。
◎名言中,因果是缘起自然规律
观察因果接不接触,已经触及到了甚深的空性,属于胜义量的观察范畴,并非抉择名言。在名言当中,我们只要承许“因缘和合可以产生”即可,因为因果本身是虚幻不实之法,所以对于接不接触的问题,不可能得出一个真正的结论,即使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无法给出合理答案。
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化学老师把几种化学元素混合在一起,一会儿气体就从里面冒了出来。他兴奋地说:“你们看,成功了!成功了!”几种化学元素混合产生气体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但如果问这些元素和气体之间接触还是不接触呢?无论谁都给不出真正的答案,最后只能说,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实际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饶益众生会得安乐,伤害众生会受痛苦……也是一种缘起自然规律,与化学实验没有两样。因缘一旦具足,化学反应物就会无欺产生;同样,善业或恶业一旦聚合,就会感受安乐或痛苦。
如果观察善业与安乐、恶业与痛苦、化学物和气体之间接不接触,就成了胜义谛的观察。若以胜义量来观察,善恶、苦乐、化学物、气体以及因果等一切万法都不成立,全部为空。
大家一定要通达这些要点,真正明白之后,才会对名言中因果毫厘不爽、胜义中万法皆空的道理深信不疑,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
◎因果法则不可毁
以前有位道友在学院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去其他地方参学,回来之后判若两人,不仅爱说大话、空话,也不谨慎取舍因果,完全舍弃了法王如意宝的传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轻毁因果法则,否则后果极其可怕。
还有一些道友人特别爱炫耀自己的境界,对于很多佛理却只是一知半解,这样的人也很可怜。希望大家能注重提高自己的闻思智慧,对别人多讲一些佛法,不要总讲很多自己的境界。如果真有一些境界,可以私下悄悄对我讲。(众笑)
一般来讲,没有境界的人最爱口口声声讲境界,真有境界的人一般都闭口不谈境界。前两天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他现在已经住在明空无二的境界当中,没有什么可取舍的。我在法王面前待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听法王说过“因果不重要、无需取舍,或者自己住在明空无二境界”这类的话。
大家现在毕竟处于名言当中,在胜义境界尚未证得之前,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并且不能舍弃念咒语、磕头、修加行等世俗善法。认为因果在名言中也是空的,已经完全曲解了《中观根本慧论》的教义。
◎自欺欺人不可取
还有些人把《楞严经》《华严经》或大圆满中讲胜义境界无取无舍的一两句教言背诵下来,给自己的懒惰找到了很好的借口。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明明自己懒于行持善法、取舍能力特别差,以这种方式安慰自己没有任何意义。希望大家不要效仿这样的人,而应随学上师如意宝的优良传统。虽然胜义中万法如虚空一般,但在未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因果是毫厘不爽的,一定要谨慎取舍。
现在我们正在听受《释迦牟尼佛广传》,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深受触动。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念诵佛号对自己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
比较而言,那些整天以大话安慰自己、没有闻思基础就闭关等行为,不一定能给自己的解脱带来真实利益。
生而为人非常不易,如果别人欺骗你,再怎么难,也有办法摆脱困境,但如果自己欺骗自己,那就无可救药了,谁也救不了你。希望我们当中不要出现这样的人,大家一定要经常反观自己。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