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79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法本
一
涉及到的原文
1、还有阿坝州的一位活佛,他去印度时遇到再大的困难,这本书也一直带着。同样,对于《大圆满前行》,我们也应像顶果钦哲仁波切那样,不管去哪里都不离身。
2、顶果钦哲仁波切十分了不起,以前我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不丹首府廷布见过他。前不久印度回来的一位活佛说,顶果钦哲仁波切在灌顶时,仪轨全部能背下来,找不到仪轨也没关系。1993年秋天,我在索甲仁波切的中心看过一个他的光碟,当时特别惊讶——他传法时完全出口成章,教证自然而然就讲出来了。这样的大德,每天都要看几页《前行》,对这个法本如此重视,我们这些业力深重、具足一切束缚、贪嗔痴遍满的凡夫人,又凭什么不愿意看呢?
3、意科喇嘛告诉他,自己一生中看过《大圆满前行》至少一百遍以上。
4、其实《前行》的每一个公案、每一个教证、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甚深涵义,若将此融入于心,所有内容能历历再现,那你的修行肯定不错。
二
为何要恭敬法本
1、从法本角度:
(1)、如佛塔庙,住持正法
《耳饰经》
1)“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
《金刚经》
1)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2)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印光大师: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
(2)、功德无量
《地藏经》
1)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滴,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以比量推测:以顶果钦哲仁波切为例
1)顶果钦哲仁波切在灌顶时,仪轨全部能背下来,找不到仪轨也没关系。他传法时完全出口成章,教证自然而然就讲出来了。这样的大德,每天都要看几页《前行》!
2)顶果钦哲仁波切在为某位大德单独举行灌顶时,站在其身边帮忙翻动仪轨书页的侍者惊奇的发现仁波切所念的根本不是当下翻的这一页,事后,侍者向仁波切询问,仁波切说,这些仪轨他已经完全背下来了,所以可以不必依靠书页,但是为了在那位大德前显现谦逊及恭敬还是要做出依靠书页的样子,实际上那些仪轨应都印在他心里了(《Brilliant Moon》)。
其他很多经典中都有类似的法本功德的开示。
2、从修学者角度
(1)、自利
智慧、解脱之来源
1)对没有不忘陀罗尼的我们来说,法本是我们得以闻思佛陀智慧、解脱之道的所依,借助法本,通过善知识的开显,我们得以了知佛的智慧,进而思维、修习,渐次得到解脱。
忆念佛之所依
1)《耳饰经》:“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
无上功德之来源
1)凡能发心,对于佛经佛像,或刻或写,或雕或塑,或装金,或绘画。如是种种印造等法。或竭尽己心,独力营办。或自力不足,广劝众人。或将他人之已印造者,为之流通,为之供养。或见他人之方印造者,为之赞助,为之欢喜。其人功德,皆至广至大,不可以寻常算数计。何以故。佛力无边,善拔诸苦。众生无量,闻法为难。今作此印造功德者,开通法桥,宏扬大化。遍施宝筏,普济有缘,其心量之广大,实不可思议。故其功德之广大,亦复不可思议也。
略说助印经典之功德
1)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
2)常得吉神拥护;
3)夙生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
4)夜叉恶鬼,不能侵犯;
5)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6)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寿绵长;
7)所言所行,人天欢喜;
8)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
9)永离恶道,受生善道;
10)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
(2)、利益众生之方便
1)为他人布施法本是十法行之一,自利利他。
2)能给初学者提供弘法利生的修行机会;
3)通过结缘法本、经书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开显智慧。
3、详说《般若摄颂》之功德
摄集善法:
1)只要经常不离这个法本,自然就会摄集善法,免遭任何违缘。
2)接触此经不仅仅对自身有利,即便身边的旁生听到,也能依此加持获得人身。
3)一孩童拿着《般若摄颂》法本无记中走了七步,以此功德死后转生三十三天。
遣诸违缘:
1)只要经常不离这个法本,免遭任何违缘。
2)经中也说:“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无机。”
遣诸罪业:
1)即使造了五无间罪也会得以遣除。
获证菩提:
1)有缘者得以听闻此《般若摄颂》,此乃迅速证得大菩提的象征。
所在之处众生均受益:
1)甚至《般若摄颂》所在之处,该地众生均会得到无穷的利益;
命终不堕落:
1)如果人在临命终时,没有道友守在近前,只要身边有此法宝,就绝不会堕落。
三
当如何对待法本
1、应取
(1)、心
恭敬
不但要恭敬法本,哪怕经书上的一个字,也都要像对待佛像的碎片一样恭敬。
(2)、行
法本外面
从外面保护好;
法本里面
如理修改:如有漏字、缺字、字迹不清,也要按规矩修改好;
放置位置
随身携带:每个人不管怎么样,都应选出一两本书,即生中不离身体,不论到哪里都要带着;
放置
放到高处,放到清净的地方;
顶礼
每天早上起来在佛像或法本面前恭敬顶礼,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磕三个头;
阅读
对法本经常阅读也是种恭敬。
2、应断
(1)、心
不恭敬心、轻蔑心等而恶心;
(2)、行
放置位置
总要求:不能放在低处和不清净的地方;
详说
1)不能放在地板上、屁股下面、凳子底下,或者不干净的地方;
2)脚不能在法本上踩跳。
3、常见疑问
(1)、能不能在法本上划重点、做记号?
以恭敬心可以开许
1)有必要(划重点、做记号),没有不恭敬的心态,为了使功德圆满,必要时做下记号,划一下,应该没有过失。如果有不恭敬的心,随便划、随便扔,就有过失。主要看自己的心。
(2)、如何处理那些不想要的法本?
不想要的法本包括:
1)是善知识所写,自己不再需要的;
2)确定是邪知识所写,自己不敢继续保存的。
怎么办?
如法的经书:流通
1)如果有想要誊抄、阅读的有缘弟子都要借给他、送给他;
2)或者放于方便的流通处继续流通。
3)一些寺院里公开流通的法本上,通常会写有“辗转流通,自利利他”的字样。其实,“辗转流通”也是我们受持十法行的方法之一。
4)不如法的经书:如法销毁。
5)如果通过教证、理证等观察,确认某些观点不正确,可以焚化相关物品,或者放在无人的山上等地方。
(3)、如何处理抄有经文的废纸条?
发心:清净心、恭敬心
行为:
1)藏地对这些纸张,一般都会烧掉。
2)如果为了这些经文不扔在垃圾桶等不干净的地方,而把它们烧毁,就不会有过失。按藏地的传统,这些经文都会放在灶里烧掉,不会扔出去。
3)放在一个比较清净的山上。
处理方式的出处:
1)藏地格色班智达所造的《现观庄严论略说》
那为什么说烧经书有过失呢?
1)这是指以轻蔑的心态、不恭敬的行为,故意烧毁经书。
2)就像文革期间,很多经书都被人以恶心烧毁,这是有过失的。
(4)、如何对待手机里的经书、论典、佛像
很多人愿意把佛像下载到手机里,但是手机到处乱扔,这样是否违反了皈依的学处?
1)只要没有不恭敬的心就可以。把佛像放在手机里,这也是出于恭敬心,谁也不可能整天把手机举到头顶上。若是有轻视的态度、随便的心态,就不行了。
存了佛像、经书的手机放在哪里比较好?
可不可以放在卧室里?
1)可能要观待自己的心态,如果是恭敬心应该可以。尽量不要有亵渎之心,如果是已婚人士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帘布等等遮挡起来。
高度呢?
1)如果有条件还是尽量放在腰部以上,就像一本经书,你没有翻开(合上的)的同时也要恭敬对待。
使用上师的头像做手机电脑屏保是不是可以?
1)个人理解,要看具体情况,特别是内心的状态,恭敬心很重要。
如果不得不删除手机中的某些佛像图片、经书时,如何处理?
🔸龙多活佛
1)下载了电子版经书或者佛像图片等等,不管以何种形式存在,只要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这个佛像是存在的,在不需要的时候直接删除了,(使之)不存在了,这种做法和毁坏佛像的过失是一样的,非常严重。
2)如果这种情况(换手机、手机内存满了等原因造成的必须要删除)不可避免的话,有一个简短的仪轨可以帮助你们。遇到必须删除手机或电脑中的佛像等资料时,可以先念诵这个仪轨,之后再删掉就没有很大问题了,这个仪轨没有传承也可以念:
⚫嗡 汝尊利群生 赐相应成就 今虽返佛境 复祈再莅临 班匝孟⚫
🔸达真堪布
1)若是以恶念,觉得这佛像不好,生起了极大的邪见,而去破坏,那么这个罪过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恶念就没关系。
4、我们可以做什么
(1)、以上所提到的恭敬法本的一切心、行;
(2)、助印经书
抓住那些可以随喜助印的机会别错过,想着以三殊胜摄持;
协助助印学会各种教材等机会不要错过。
(3)、顶礼经书
把经书放于佛堂上,每日礼拜,尤其是自己看不懂的经论。
(4)、佩戴《般若摄颂》
戴着世间的项链也不会让脖子也有功德,还是戴点有功德的吧。
(5)、随身携带自己有信心的法本
如果出门带包,那书包里装上《前行》等自己有信心的法本也不是什么困难;
如果您力拔山兮气盖世,当然可以多带几本,但是注意携带过程中的恭敬等问题,中道而行;
(6)、学习法本的精义
携带法本功德不可思议,但是更重要的是受持如来的智慧,毕竟转生到天界也不究竟。
参考资料:《弟子规另解》、《2018年观音九本尊法会问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索达吉堪布于汕头开示》、《极乐愿文.浅释》(希阿荣博堪布)、《慧灯之光》、《般若摄颂讲记》、《不共内加行与往生法——中国文化书院演讲》 、《助印佛经十大功德》(印光大师)、《Brilliant Moon: The Autobiography of Dilgo Khyentse》、《删掉手机里的佛像算不算毁坏佛像》(达真堪布)、智悲研讨论坛等。
笔记整理:定解B01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79-定解B18-008】
名词解释
原文:纵然遇到生命危险我也一定要去拜见上师,并且受持上师的意趣。
意趣
意志之趋向。即内心所欲表示之意向。佛陀说法有平等、别时、别义和补特伽罗等四种意趣,称为四意趣或四意。(一)平等意趣,又作平等意。此为蠲除分别见,立于平等之立场所说。(二)别时意趣,又作别时意。即为除去懈怠之障碍而宣说之教法。(三)别义意趣,又作别义意。此指为除去听者轻慢教法之障,而以另一意义来说明之意趣。(四)补特伽罗意趣,又作众生意乐意趣、众生乐欲意。补特伽罗(梵pudgala )系指人,意谓众生。此乃随顺众生之性格、志向而宣说各种教法,藉以打破其低层次之满足感。
----《佛学大词典》
原文:如果自己没有宿世的缘分,就不会有遇到贤善上师的福气。
宿世
宿世即前生、前世、过去世之意。
----《法相辞典》
笔记整理:定解B15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79-定解B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