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能成福业者,是十白业道。二世五欲乐,即是白业报。【每日一颂】《中论》
“破暂时缚解”分三:一、破轮回之本体 —— 观缚解品;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观我法品。其中第一部分已经宣讲完毕,今天开始讲第二部分“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
十七 观业品
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
癸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分二:一、业之安立;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
子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分二:一、对方发出常断之太过;二、对此回答而剖析。
丑二(对此回答而剖析)分二: 一、说经部宗观点;二、说有部宗观点。
寅一(说经部宗观点)分三: 一、以比喻说明;二、结合意义而宣说;三、确定业果。
卯三(确定业果):
能成福业者,是十白业道。
二世五欲乐,即是白业报。
能成熟福德的业是十种白业道。今生来世的五种欲妙之乐即是修持白业的果报。
关于业的差别和种类,佛在很多经中都宣说过,这里主要宣说十种善业。
归纳起来,所有善业(自性业)可分为十种白业,即我们所说的十善业。它是修福德正法的方便,包括身体的三种善业:不杀、不盗、不淫;语言的四种善业:断除妄语、绮语、粗语、离间语;意的三种善业:断除害心、贪心,生起正见。颂词只讲了善业,并未宣讲恶业,但可以间接推出,造作非法的果报,是与修持善法完全相对立的。
有些经中讲,十善业有两种:一般的善业和殊胜的善业。不杀生、不说妄语、不生邪见等叫做一般的善业。不但不杀生,还通过放生来利益众生;不但不说妄语,且以真实语来弘扬佛法;不但不生邪见,且以正见抉择佛法的甚深道理;不但自己行持善法,还广泛弘扬教法……这些叫做殊胜的善业。
关于善法的含义,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中做了三种解释:一、正在造作的善业称为善业的正行或者白业,该善业圆满之后即称为善法;二、本品第一个颂词所讲的律仪、饶益、慈悲之心三者,可以称为善法;三、善法也可以指一般的共同善行。
有些讲义为了说明除了十种善业以外,调伏自心、 利益众生、慈悲心这些也都名为善法,故把本品的第一颂“人能降伏心,利益于众生,是名为慈善,二世果报种”放在了本颂的后面。从颂词的整体顺序来讲,把这一颂放到这里没有什么不合理,但青目论师、宗喀巴大 师、鸠摩罗什大师等多数大德都把该颂放在了本品的开头。既然我们学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我想还是遵照大师原文的次序比较好。
◎ 行持善业之果报
“二世五欲乐,即是白业报”,今生来世获得的色声香味等世间五种欲妙的安乐,即是修持这十种白业的果报。也就是说,如果行持十善业,在二世当中就能获得五种欲乐,因为这些是造白业的果报。
比如, 一个人今生守持十善业,彻底断除了杀盗淫妄等恶业, 一直处于一种善心状态,那么以此善业的力量,不仅他今生当中人格得以健全,道德变得高尚,感召许多悦意果报,来世也能享用人天善趣的五欲快乐。这些善业绝不会虚耗, 一定会成熟善妙之果,因为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关于业的受报方式, 《俱舍论》中有详细阐述:业有定、不定两种。定业有即生受报的顺现法受业、来世受报的顺次生受业、来世之后受报的顺后生受业,而不定业何时受报则不一定,并且有对治就能遣除。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