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从故事中体会,父母是多么严厉的对境 Back

从故事中体会,父母是多么严厉的对境


大学演讲系列四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父母是严厉的对境


父母是严厉的对境,辱骂父母的果报非常严重,如果以恶心辱骂父母,甚至在即生中就会感受现报。


《大圆满前行》里有一个匝哦之女的公案与此处的公案非常类似,也说明了不恭敬母亲的果报。学了这些公案后,大家要恭敬自己的父母。


佛经中说,父母的恩德难以回报,因此有良心的人要尽量以佛法或财富来回报父母的恩德,即便做不到报恩,也不要用恶语来谩骂他们。


其实人老了以后特别可怜,他们的风脉明点衰败了,身体没有力气,心中充满了各种痛苦,除了少数有修行的人以外,很多老人都处于恐慌和无奈之中。


因此,做子女的一定要体谅自己的老父母,即使对他们做不到什么,但说一句安慰的话,以慈爱的目光看一眼,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很多出家人来讲,从经济上帮助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要长期照顾父母,对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障碍,但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关心父母。平时做完任何善法都应该把善根回向给父母,在有因缘的情况下,也要适当地和父母沟通。


我听说有些出家人从来不理自己的父母,他们说得倒很好听:“既然出家了,就要放下世间的恩爱。”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放下自己的父母,跟其他世间人却保持密切的联系。我觉得这有点颠倒:如果你真的看破了世间,生起了真实的出离心,那你不理父母也是可以的,但从你对其他世间人的态度来看,好像并没有看破放下的境界,那你为什么不理自己的父母?


而且我看过很多大成就者的传记,他们也并不是出家后就不管父母了,他们也以各种方式利益自己的父母。就连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


当年,世尊为了报答母亲的恩德,专门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三个月,藏历的九月二十二日就是纪念佛陀从天界返回人间的“天降日”。


《父子合集经》中也记载,世尊成道后,特意回国为净饭王宣说妙法,令父亲获得无生法忍。佛陀已经是“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之法我已得”,他还要回报父母的恩德,我们凭什么不回报父母的恩德呢?所以各位出家的道友一定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恩德。


总而言之,父母、师长、出家人都是严厉的对境,千万不要对他们口出恶言,否则果报是非常可怕的。


有些人因为在这方面造的业比较重,即生就现前了果报。


以前我家乡有一个在家人,他在外地冒充活佛,聚敛了不少钱财,而且他对父母也很不好,天天恶口骂他们。后来他生了一种怪病:身体的内脏都坏了,因为无法吃下饭,就在喉咙处插了一根管子,吃东西就用这根管子往胃里灌,又因为排不出大小便,就在肚脐处插了管子来排污,整个人活也活不了,死也死不了。临死前,他有所醒悟,后悔地说:“因为我以前对父母说过很多难听的话,而且以不正当的手段聚敛信财,所以现在感受这样的果报……”虽然他知道错了,但后悔也来不及了。






发露忏悔

要真正往生极乐世界,首先必须清净相续中的深重罪业。


现在我们正在讲忏悔杀害父母的罪业,有些人不一定杀害父母,但是他们不孝顺、不恭敬父母,甚至侮辱、虐待父母,这种恶行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


这是由于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对他们有不如法行为过患极大,就像一个人得罪了大领导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一样。


因此,如果自己曾对父母造过罪业,一定要好好发露忏悔。






匝哦之女

和杀害父母一样,殴打父母也有严重的罪过,如果不加以忏悔,以后也将感受苦果。


各位佛友回忆一下:从小到大,自己有没有打过父母?如果打过,有没有作过忏悔?希望那些打过父母的人好好忏悔,如果父母还健在,应该在他们面前忏悔,如果父母已经不在了,可以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


下面看一则因殴打母亲而感受果报的公案[1]。


从前有一位名叫匝哦的商主,他的很多儿子都夭折了,一次他家又生了一个儿子,为了遣除儿子的寿障,商主给他取名为匝哦之女[2],后来这个孩子确实活下来了。


一次商主去大海中取宝,不幸船毁人亡。按照印度的传统,一个人应从事符合自己种姓的行业,这个孩子长大后问母亲:“我的父亲是什么种姓?”由于担心他到大海取宝,母亲便骗他说:“你的父亲是卖粮食的种姓。”于是他去卖粮食,将每天赚得的四元钱供养母亲。


后来卖粮食的同行对他说:“你不是卖粮食的种姓,你不能在这里卖粮食。”他又问母亲:“我的父亲到底是什么种姓?”母亲告诉他是卖香的种姓。于是他又去卖香,将每天赚得的八元钱供养母亲。


后来卖香的人又禁止他卖香。他又去问母亲,母亲说父亲是卖衣服的种姓。他又去卖衣服,将每天赚得的十六元钱供养母亲。


卖衣服的人又不让他卖衣服。母亲又说父亲是卖珍宝的种姓。于是他又去卖珍宝,将每天赚得的三十二元钱供养母亲。


最后当地的商人告诉他说:“你是到大海取宝的商主种姓,你应该从事符合自己种姓的行业。”他回家质问母亲:“我的父亲明明是到大海取宝的商主种姓,你为什么骗我?我要到大海中取宝。”母亲说:“虽然你是商主种姓,但你的父亲和祖辈都是因为去大海取宝而丧命的,如果你去也是死路一条,你千万不要去取宝,还是在本地经营买卖吧。”但他执意不听。


临行的时候,母亲一边哭一边拽着他的脚。他气愤地说:“我要去大海取宝,你竟然这样不吉利地哭。”他一边说一边用脚狠狠踢母亲的头,之后就一走了之。


由于他的业力现前,取宝的船只在海上毁坏了。其他的商人都被淹死了,只有他抓到一块木板而幸免于难。之后,他独自一人四处漂泊。


因为供养母亲的功德,他在数千年中享受天人的安乐:首先在一个名叫欢喜的城市受到四个天女的恭敬承事,然后在更为庄严的具喜城市受到八个天女的恭敬承事,之后在比具喜城市更为圆满的香醉城市受到十六个天女的恭敬承事,最后在高耸入云的梵师城堡受到三十二个天女的恭敬承事。


在享受了多年的安乐之后,匝哦之女被业风所吹,逐渐来到南方的一座铁城。他走进城中一个三层门的铁室内,看见一个人头上旋转着巨大的燃火铁轮,脑浆脓血四处飞溅。他问那人:“你造了什么业落到这种下场?”那人说:“我因为以前损害过自己的母亲,所以感得这样的果报。”


匝哦之女想起自己也曾经损害过母亲,他刚刚产生此念,便从空中传出声音:“愿束缚者得解脱,愿解脱者受束缚。”顷刻之间,燃火铁轮便落到他头上,他也如同那个人一样脑浆飞溅,感受了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在这个时候,他想到:在轮回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愿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他刚刚产生这样的念头,铁轮便腾空而起,当下他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3]。


这个公案里的匝哦之女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看了佛陀在因地的遭遇,大家应该知道殴打父母的过失有多么严重了吧。


[1] 此公案在汉地的《杂宝藏经》中也有记载。现在有些人怀疑:藏传佛教是不是跟汉传佛教完全不同?前一段时间,有些净土宗道场的人说:“如果是汉传净土法我们可以学习,但藏传净土法我们不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分别念。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从本质上讲,藏地的佛法和汉地的佛法没有区别。我为什么给现在这部法取名为“藏传净土法”?目的就是想让汉地的佛教徒了解:藏传净土法到底说了些什么?它和汉传净土法到底有何区别?其实,这些人只要学习后便会清楚,这部藏传净土法就是把印度的佛法和藏地高僧大德的教言结合起来作了阐述,除了这些佛教的道理之外,再没有其它内容了。现在我们在前行和净土法里引用的很多公案在汉地的《大藏经》中都可以找到,比如此处的公案在汉地的《杂宝藏经》中就有记载,我查阅了此经,发现除个别细节略有差异外,两处的公案基本相同,只不过此处的主人公叫匝哦之女,而在《杂宝藏经》中则叫慈童女。


[2] 这是印度的一种民间习俗,为了使孩子能活下去,便给他们取不好听或者女人的名字。


[3] 他能够立即解脱,是因为自他相换菩提心的力量所致。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插图来源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