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一、前 行:
1、身要:毗卢七法入座。即:
(1)双足金刚跏趺或半跏趺坐。
(2)双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放于脐下。
(3)脊背端直:不可东倒西歪,也不可前俯后仰。有些修行窍诀中说,身端直则脉端直,脉端直则心端直,心端直则觉性自然现前。
(4)颈部稍向前屈:不能往后仰,也不能左右歪斜。
(5)臂膀后展放松:不要向胸前内收。
(6)双目垂视鼻尖:不能睁得太大。(垂视鼻尖是指垂视前方鼻尖的虚空,而不是眼睛专注在鼻尖上。)
(7)舌抵上颚。
2、语要:
(1)排九次垢气。具体做法:
1)右手握金刚拳,压在右大腿根的动脉上。左手以三股金刚印按住左鼻孔,从右鼻孔中排三次垢气。同时观想:无始以来自他众生以嗔心所造的一切罪业,以白色气体的形象往外排出。
金刚拳 三股金刚印
2)然后左手握金刚拳,压在左大腿根的动脉上,右手以三股金刚印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中排三次垢气。同时观想:无始以来自他众生以贪心所造的一切罪业,以红色气体的形象往外排出。
3)最后双手都握金刚拳,压在两大腿根的动脉上,从两鼻孔中同时排三次垢气。心里观想:无始以来自他众生以痴心所造的一切罪业,以黑色气体的形象往外排出。
(2)念加倍咒(三遍)
嗡 桑巴Ra桑巴Ra 波玛纳萨Ra 玛哈臧巴巴吽帕的所哈。
(3)念元音咒、辅音咒、缘起咒(各三遍),如果实在不会念,也可直接念“嗡啊吽”,依靠诸佛菩萨三金刚的加持,使自己的语言得以清净。
1)元音咒、辅音咒(三遍):
嗡 啊啊 额额 呜呜 热热 勒勒 唉唉 哦哦 昂啊 嘎喀嘎嘎阿 匝擦匝匝酿 札叉札札纳 达塔达达纳 巴帕巴巴玛 雅Ra拉哇 夏喀萨哈恰
2)缘起咒(三遍)
嗡 耶达儿玛黑德抓巴瓦 黑顿得堪达塔嘎多哈雅挖达 得堪匝呦讷若达 诶旺巴德玛哈夏玛呢耶所哈
3、心要: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发心,二是祈祷。
(1)发心:略而言之,发心就是排除恶心、世间善心等不良心态,真正生起菩提心。
皈依(三遍):首先念诵皈依颂,观想:“上师是三宝、三根本及一切诸佛菩萨的本体,我今天要皈依上师,乃至永远也不舍离。”以此心态念诵三遍:
那葵内色那卡刚瓦耶 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
喇嘛耶丹堪竹措南当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桑吉秋当帕波给登拉 诸佛正法以及圣众前
达当桌折给贝嘉色切 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发心(三遍):接着念发心偈,观想:“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要修持上师的果位而发无上菩提心。”以此心态念诵三遍:
达当塔意思剑南 我与无边诸有情
噫内桑吉印巴拉 本来即是正觉尊
印巴西波达涅德 了知如是之自性
香且确德思吉斗 即发殊胜菩提心
(2)祈祷:在前方虚空大概一尺高的地方,观想自己的上师,坐在千瓣莲花狮子宝座上。在上师面前一心一意祈祷:“十方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根本上师如意宝您,请一定要垂念我、加持我!让佛法融入我的心,遣除所有的迷乱分别,让我修行圆满成功,最终获得无上证悟。”“愿上师您相续中人身难得的境界,在我相续中生起来“.“愿上师您相续中寿命无常的境界,让我于一座间迅速生起”。以无比的恭敬心祈祷,念诵上师的祈祷文。
祈祷文(三遍):
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蒋华特杰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祈祷完之后,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身,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在这种状态中安住,不跟随过去的分别念,不执著现在的分别念,也不迎接未来的分别念,尽可能什么都不执著。
二、正 行:
反复观想自己未堕于八无暇中,并且已获得暇满人身,应当心生欢喜而精进修法。
若转生于地狱,则恒时遭受无边寒热之苦,根本没有修法机会;
若投生为饿鬼,时时都要感受饥饿的痛苦,不会有修法机会;
若转为旁生,经常互相啖食、被役使杀害,则无有修法机会;
若转于长寿天,一直处于无念禅定中长达数劫之久,最后临终时生起邪见而下堕恶趣,因而不具备修法机会;
若生于边鄙地方,那里无有佛法的光明,自己不懂闻思修行,故无有修法机会;
若转生为外道徒,自相续被可怕的邪见所束缚,从而没有修法机会;
若生于暗劫中,因无有佛陀出世,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所以无有修法机会;
若生为喑哑之人,由于意根不具足,而不能堪为法器,如是无有修法机会。
本来不能修习佛法的情况比较多,但概括起来,除了这八种众生,再没有其他的了。今生中幸好没有转生八无暇,否则,绝不可能有机会修佛法。未转生于八无暇,而有空闲修行佛法,则称为“闲暇”。如今我已摆脱八无暇,获得了闲暇之自性,因此应当唯行正法,精进修持。
后行:将所修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
【提示语】:
修的时候不是坐禅,有些人也不要安住于无念当中,而是要好好地思维,把每一个问题在心里想。想了以后,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人身难得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从内心深处有一种触动,以后看到外道徒或旁生时,就会觉得幸亏自己没有变成这样。如果你没有修的话,看见旁生不会觉得人身难得,看见不信佛教的外道徒,也不会感到获得暇满人身不容易。
这次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分别念都不起,所以在观修之前,最好能把引导文先看一下,这样修的时候就不用看了,对里面的内容基本上清楚。清楚以后再进行思维,就会对法义有另一种感受。
以前很多上师修加行时,都反反复复这样观过,后来在实际生活中他会用得上。非常希望大家也能得到一些感觉。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分别念特别奇怪,不一定能收得回来,但久而久之,就不会有这种困扰了,慢慢会得到修行的境界。
麦彭仁波切讲过,初学者应当先观察修,然后安住修。我们现在这样就叫“观察修”,以分别念进行观修,不是让心一缘安住,如果心不时地胡思乱想,就要把它收回来,强迫它对法义进行思维。通过这种方式来修行。
三、后 行:
回向偈:
索南德义坛加惹巴涅 此福已获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旁学匠 摧毁一切过患敌
洁嘎纳其瓦龙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类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若有时间,再念普贤行愿品回向。若时间不够,简短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成就所愿誓言: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成就所愿誓咒: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莲师心咒(三遍):
嗡啊吽 班杂格热班玛色德吽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皖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 人性之辩
汉地历来对人性有不同的说法。
战国时期的告子认为,人性本无。就像湍急的水,可以往东流,也可以往西流,同样,人依靠种种因缘,可以变成善,也可以变成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贤劣的差别,只是后天环境对人性的改造。汉代思想家扬雄认为,人性本是善恶混合,修善则成为善人,修恶则成为恶人。
这三种观点,如果以智慧来分析,都不太合理。合理的观点应该是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用《三字经》来讲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没有人是坏人
尽管习气不同,但每个人本性都是善的。
《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也就是说,每个众生本具佛陀的一切功德,但因为被各种客尘污染了,所以没办法现前。佛教认为,人的本性中没有争论、欲望等,更深一层的话,人性远离善恶等一切戏论。但暂时来讲,要承认人的本性是善。
唐太宗就证明过这一点。当年他在执政期间,有一次问390个死囚有什么心愿,死囚们都说,很想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儿。出于怜悯,唐太宗决定放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来年九月初四必须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听了这个决定,有大臣忍不住提醒:“他们都是罪大恶极之人,如果放虎归山,有去无回怎么办?”但唐太宗仍坚持这个决定,将390人全都放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约定的期限,所有死囚一个都没有逃跑,真的全部回来了。作为奖励,唐太宗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可见,大恶之人也有善的一面,只要因缘具足,这种善就可以显露出来。所以,我们也要挖掘出自己潜在的善念。
➤ 善在我手
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善的力量都很需要。随着负面信息的越来越多,有些人虽然本来善良,但慢慢学会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倡正能量。
当然,要想提升正能量,必须具备一些方法:
首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要有一种不满足的心。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而且,我们要随时调整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对事物的判断完全不同。面对同样的外境,心态不同,苦乐也不一样。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应注重培养自己的“逆商”,也就是面对逆境的力量。
➤ 近墨者黑
除了自己心态的调整,依靠环境和朋友等外缘来培养正能量,也非常需要。佛教讲,依靠善知识,功德像上弦月一样越来越增上;依靠恶知识,即使有慈悲、智慧等功德,慢慢也会荡然无存。
《诸法集要经》中说:犹如鲜花在哪儿都会散发芬芳,善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给人带来快乐。
《大宝积经》也说:“为善常安乐。”这就是善的能量。
➤ 信仰之善
若要增上正能量,最好有一种宗教信仰。
人来到这世上,一生遇到的问题,是否都能靠钱来解决呢?并非如此。大多数人的心灵困惑,在延续千年的宗教中才有解决之道。尤其面对生死时,宗教看得更远,分析更透,涉入更深。所以,宗教历久不衰,自有其原因所在。我们每个人应该去探索宗教存在的意义。
总之,人性应该是善的。要想回到这种本性,需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佛教的宗旨。“诸恶莫作”,是不做负能量的事;“诸善奉行”,要尽量提升正能量;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自净其意”,净化心灵。这样的理念,对现代社会也不可缺少。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湖南大学演讲
《佛教关于人性的探索和教育》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皖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