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衰老”不要怕(附殊胜日提醒)
2010年3月16日,藏历润一月初十。
莲师荟供日
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杂隔热班玛色德吽!
人到了老年时,口中原有的两排牙齿脱落,嚼不动坚硬的食物,说起话来也吞吞吐吐。现代医学认为,人在40岁以后,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少了,就更容易出现牙周炎,致使牙齿腐烂、牙龈萎缩。
老年人体温失调,衣服稍微单薄,便感觉冷得要命,同时支撑力下降,无法承受沉重的衣服。他们穿少了觉得冷,穿多了又害怕重,真的很可怜,所以大家对老年人要特别关心。
人老了以后,皮肤、头发、骨骼等都会加速退化,他们虽渴望欲妙受用,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体的风脉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极其薄弱;常受众人欺辱,感到万分绝望,徒生苦恼;身体四大紊乱,故要遭受百病萦身、多重损恼的折磨;行住坐卧、活动活动也是气喘吁吁,感到困难重重,做什么事都很费劲……年老的这些痛苦,不用多说,相信许多人也应该清楚。
但是同样是衰老,修行人在面对时,与世人有天壤之别,甚至还能利用它导人向善。
公案丨良宽禅师
日本有一位良宽禅师,毕生精进修持,从未懈怠。晚年时,家乡的亲戚来找他,说他外甥不知上进,整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希望禅师能用佛法开导他。于是禅师答应回去看看。
禅师回到故乡后,外甥对他的突然到来,有预感是来教训自己的,但仍然殷勤接待,并特地留他住了一夜。谁知禅师一句重话也没说,好像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样子。
第二天,禅师临走时,对外甥说:“我老了,两只手老是发抖,你能帮我把鞋带子系上吗?”外甥很欢喜地照做了。
这时,禅师语重心长地说:“谢谢你了。唉,人老了,做什么都没用,连一个鞋带都不能系。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基础打好。”说完话后,禅师就离开了,对他的非法行为只字不提。但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痛改前非,再也不去花天酒地了。
可见,有些老禅师因为一生修行,点点滴滴的行为都能感化他人。所以,我们学院的老年人回去时,跟世人接触的过程中,也不要动不动就示现忿怒相。本来你的年纪就已经大了,样子就是“忿怒母”了,如果再加上嗔恨心,那就更不好看了。所以,要以微笑的“忿怒母”来接近别人,切莫认为自己是老人,大家就非得尊重你。有时老年人脾气不太好,就算以前修行不错,但到了最后,经常对人大发雷霆,一直没完没了、啰啰唆唆,致使别人都不管他了。因此,老年人自己也要注意,如果你想度化众生,应当采用一种其他的方法。
总而言之,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讲过,生老病死是一种规律,谁也没办法超越 。有些人因承受不了衰老的痛苦,故希望尽快死去,但实际上,所有的老人又非常害怕死亡……诸如此类的老苦,也相当于是恶趣众生的痛苦了。
坦然面对
其实,人一旦衰老,就应该坦然面对。不要像有些老人那样,明明已经80岁了,却非要年轻40岁,想重新过美好的生活,这是办不到的。萨迦班智达也说:“诸人羡慕得长寿,又复恐惧成衰老,畏惧衰老望长寿,此乃愚者之邪念。”一味地渴望长寿、畏惧衰老,这是愚人的邪念。因此,人也不要太愚痴了,怕老是根本没有用的,而应像藏地有些修行人那样,老了的时候特别开心,以这种方式来面对。即使你做不到这样,也不要总想着要长寿:“医生,你不能让我死啊!一定要想办法让我活100岁!”这是不现实的,医生又不是万能的。
当然,这一点口头上谁都会说,但衰老真正到来时,你到底会如何面对?这要看你肚子里有没有一点境界了。如果有境界的话,实际行动中就会做得出来。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每日箴言
末法时代,人们修行当中违缘特别多,最好的一个选择,就是经常祈祷莲花生大士。没有违缘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人因为祈祷得比较好,修行就圆满成功;有些人可能祈祷得模模糊糊,后来中间也是退失道心。
-- 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