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眼,方见文殊——《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 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记第1课
缘起
“安住如来性海,遍在众生心识”,文殊菩萨的智慧不生不灭、遍一切处。为阐发智慧这一金刚性海,2014年5月文殊菩萨圣诞期间,传喜法师于五台山清凉界,受邀于大宝寺方丈上照下见法师,连续三日宣讲《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这一唐密经典中千臂千钵的文殊菩萨形像,每一钵里都有一尊释迦佛,每一尊佛又现百千万亿身。象征着文殊菩萨千臂千钵,令一切有缘,策发菩提心,开根本慧,长养如微尘数的十方诸佛。
大乘佛子,当学习文殊菩萨的精神,于一切时、一切法,以最大的精进力量,身体力行地饶益一切有情众生。更要学习文殊菩萨的智慧,但净我心,菩提影现,来照见每个人心识中的文殊菩萨。
方见文殊
智慧之眼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
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记第1课
如寻舍利及丝发
未识文殊与世尊
视频:《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记第1课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愿力所化现的净土。古往今来,朝五台想亲见文殊大士者无数,得见菩萨者少。
五台山塔院寺大藏经阁正中门顶上至今挂一木匾,上书清乾隆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
上图:悟公上人于五台山大塔院寺留影
两塔,指的是塔院寺释迦佛舍利塔(大白塔)和文殊发塔。但是乾隆皇帝到塔院寺时,大白塔巍然屹立,发塔已经看不到了。所以他说:“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此处的名言是指《华严经》中“宝塔毕竟化为尘”,再美的塔,终有一天也会破败,变成尘埃。这世间的一切皆是“既成必坏”,从山河大地、富贵钱财,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名誉地位,皆是成而必坏,刹那间转头空。
“若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如果来到五台山,还以相来见的话,想看到释迦佛的舍利、文殊菩萨头发的话,那么此人既看不到文殊菩萨,也看不到世尊。
虽然来到五台山,要把山石树木都当成文殊菩萨一样恭敬。但我们内心清楚这些都是假有、是幻有、是名字有、是名言的有,诸法无自性,无自性空。慢慢地若能超越有形的山石树木,不以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如果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下就见到文殊菩萨了。
文殊菩萨修什么法门
文殊菩萨修的是观音法门,在《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文殊菩萨亲口如是宣说。佛陀问文殊菩萨,二十五位菩萨及阿罗汉各自宣说了其修行成就法门,你看哪个法门更符合阿难尊者和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
文殊菩萨回答,法是无有高下,但耳根圆通更对众生机,并且往昔我也是修此法门而成就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入三摩地,实以闻中入”,这是文殊菩萨亲自在佛面前,向我们所有众生宣说的。
文殊菩萨代表法,一切诸佛从法中生,所以文殊菩萨是诸佛之母,是菩萨之师。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如果你忆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名号,功德超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大宝积经卷文殊师利授记会》云:“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
文殊菩萨在我们众生面前主要是代表法,同时也是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大乘心,启发我们空性的般若正见,这是文殊菩萨不共的。所以在这里,我们要了解的是文殊菩萨在很多大乘经典里代表了法、般若空性的人格化形象,他其实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智慧身体。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精选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祈愿国泰民安】见佛足印,如同见佛(见者增福增慧,转发功德无量)
“八段锦”被央视官宣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宅家也能强身健体(内有视频)
【祈愿国泰民安】心旅斯里兰卡,不出门也能看世界——殊胜的佛牙舍利
我也曾被隔离……新年超度祖先】心灵是一个“隧道”,能让祖先得到解脱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佛教有这些殊胜的预防方法!(转发功德无量)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