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事炼心|“面对贪心”之二:你有“贪”病,佛有妙药
通过上一期的文章,我们了解了贪心的危害和控制欲望的必要性,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贪心”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如何消灭贪心。
欲望也即贪心,贪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贪心,包含了对财、对色、对名,甚至是对解脱的欲望。狭义的欲望,则仅仅是对名、利等的贪图心。我们应该适当地控制欲望,否则就会导致很多的痛苦。尤其是对人的贪心所导致的痛苦,就更具伤害性。比如,夫妻双方中的一个人出轨了,但另外一个人却舍不得、放不下,就会导致精神上受到极大痛苦和打击。轻微的,是当事人罹患抑郁症,生不如死,严重的甚至有可能走上绝路。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控制欲望,既然对方已经不喜欢自己了,再痛苦都无法挽回,只能伤害自己,又何必苦苦纠结呢?所以,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说过,破坏别人的家庭,是非常严重的罪业,叫邪淫,被列在十不善当中。在两千五百年前,这种问题还没有这么突出和严重, 但现在的确是非常严重且普遍的社会问题了。
当然,对世俗人来说,放下没有这么容易,但若能依照佛教的方法去做,也不是那么难。很多人因为不知道方法,才愚昧地选择了绝路。如果有方法,放下也不是很难。姻缘结束了,就让它自然而然地结束。控制自己的贪心,理智地对待情感的变故,就能走出情感的困境。控制贪嗔痴,不仅对现实生活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解脱。
以前很多人认为,物质发展了,生活问题解决了,学佛也就大可不必了,传统文化也不需要。但如今我们发现,现在比过去更需要这些精神食粮与抚慰。人与动物不同,猪吃饱了就可以睡觉,此外没有什么担忧。而人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还会有更崇高的追求。如果达不到,就会痛苦。这些痛苦金钱无法解决,迷信也肯定解决不了,必须通过自己的训练去解决。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必须找一个有智慧的、理性的方法。
就像温度、湿度、空间都具备的时候,种子才会长成苗芽,这叫做内在的因缘。贪心的产生,也有三种因缘。
第一,每个人都有贪心的种子。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与阿罗汉,才毁掉了贪心的种子。普通人即使是在没有产生贪著念头的时候,甚至是在深度睡眠的时候,贪心的种子也一直存在心里,只是贪心不明显而已,这是最大的根源。
第二,外在的因缘。比如,在看到隔壁邻居的汽车比自家的汽车好时,就会产生一种贪欲心:我一定要买比他家更好的汽车!在没有看到邻居汽车的时候,后续的想法是不会产生的。所以,看到邻居的汽车,就是此贪心产生的外在因缘。
国外心理学家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每天多看一个小时的电视,一星期的开支就会多出4美元。因为电视广告的刺激,会让我们不明智地去买回本来不需要的东西。另外,刷信用卡消费,也会超过现金购物的额度。因为在刷卡的时候,虽然也知道是要付钱的,但感觉不是那么明显,所以无所谓。而现金就不一样了,能看到钱包里面的钱越来越少,这都是心理在作怪。
有了外缘,就有可能产生各种烦恼,这是第二种因缘。
第三,非理作意,这也是最关键的。因外因刺激而产生烦恼, 佛教称之为非理作意。也即不理性、不合理、不合实际的观念。
若能在看了电视广告以后,控制自己的心念,让自己不生起贪心,则哪怕每天都看各种广告,也不会起心动念,想着要去购买。
三种因缘积聚之后,烦恼就会出现,如何解决呢?
第一,从根本上铲除心里的烦恼种子,但我们目前还没有这种能力。
第二,回避外缘。
比如,不看各种广告,不看邻居家的汽车等等,也可以减少一些欲望,回避一些欲望带来的痛苦。所以佛告诉我们,出家人或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尽量到比较偏僻、安静的地方去修行,这些地方没有丰裕的物质,从外因产生的烦恼也自然可以回避,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第三,消除非理作意。
比如,过去在看到新推出的电子产品时,买不起就痛苦,买了又傲慢,自以为了不起:只有我才能背得起名牌包,戴得起名牌表,其他同事都没有等等。以至于目中无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最后就是走下坡路、众叛亲离。
虽然有些商品是现实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如果没有,真的会很不方便,但商品的品牌,就往往与面子和虚荣心有关了。在满足虚荣心的问题上,就需要控制非理作意了。
对人的贪执也是一样。比如,自己喜欢一个人,但对方却不喜欢自己。在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人观想在前面,然后静下来思考:难道这个人真的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有魅力吗?我为什么喜欢他?是外表、才华、钱、权力、名,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当开始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后,其实就代表着我们已经走上了熄灭痛苦执著的道路。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对治贪心的具体修法,敬请期待!
“佛祖的教育不会让人们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而会让后学者与自己的贪嗔痴斗。战胜自己的嗔心,就等于战胜了所有的敌人;战胜自己的贪心,就等于拥有了一切财富。”
——慈诚罗珠堪布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历事炼心|“面对贪心”之一:在贪欲与苦行之间走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