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02) Back

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02)



辅导02



降妖除魔

     の 

密部宝典



往期链接:

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01)


前言

【从科判看本经的内容】


前面(第01课)是“吊胃口”,通过古德如何重视此经、有何特色、为何要学习等内容,希望引发大家的学习意乐。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楞严经》科判和经名的内容。


 【本经架构】


本经分成八大部分:

一、本经概论

二、楞严法门三大主旨

三、三昧总持论

四、本经修断之次第

五、劝发菩提心

六、首楞严三昧法门的殊胜处

七、释疑

八、古德序文


《楞严经》主要讲破魔开悟的首楞严三昧大定。后面会学习悟本论持心戒和修大定的方便方法,在此之前首先要学习开经初义的内容。


本经首先讲述在破魔之始,以阿难示现堕落因缘,佛陀说神咒破魔;中间以种种破邪、破魔、破妄为主轴;最后佛陀宣说五十阴魔,教诫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而结尾。


这就是整个降妖除魔的《楞严经》大致架构。


即概论中破魔之始有三段;然后中轴示教的次第——四种清净、明诲以及六十位修证的真菩提路,从开示蕴界处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入手,到如何设立坛城、建坛结界、修持楞严大定,最后开示世间众生生死因缘果报。破魔里讲到五十禅定阴魔的全部内容。


所以,我们生烦恼了就读读《楞严经》;着魔了就读读《楞严经》;修行止步不前,自己也找不到原因就读读《楞严经》。


因为本经的加持力极为广大、不可思议!





【细致研学】


本经广泛宣讲、详细著疏的版本可参考憨山大师、圆瑛法师、宣化上人的讲记,都很通俗易懂。


真鉴法师的是高僧大德们普遍依止的最早古本。


现代的讲记有南怀慬先生、慧律法师等所著。


但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上师的讲记,大家要仔细学习。




论题讲解

 

本经名比较长——有十九个人字的别题、一个字的总题。


总题是“经“。所有的经典,无论《法华经》、《涅槃经》、《般若经》等,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经”(也叫通名)。不共的名字是“经”前面的十九个字——别名。



为什么要立名字?

如果没有张三、李四等名字,沟通时就不能表达清楚。所以各种法要分门别类地起名字。就像天文学中很多星星,谁先发现就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很多海洋动物的名字也是如此而来。  


《楞伽经》云:“若不立名称,世间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因此,佛陀以善巧方便而为名言中的法立上了种种不同名称。


其中,上等根者翻看经论名称就知道其内容,如麦彭仁波切在三天中读完大藏经的经藏部,二十一天中通达所有论藏部的内容。

而他在给弟子们念传承时能完完整整的把经论里所有的内容背出来,无有错谬。他怎么背下来的呢?不是像电脑一样先扫描录入,而是只看名字就能做到,这就是大成就者不共的智慧成就。所以,上等根基者通过经论的名字就能通达里面所诠义和能诠句的所有表达内容。


中等根基者通过名称能了解大致内容、基本思想和要义。如同中医号脉,高超的医生一号脉就能知道病人五脏六腑的所有病症和潜在问题。一般的医生只能知道病人的大致病症;又如我们看到军人的制服及身上的佩饰就可知道他大致的的身份和级别。


下根者指不会拿错法本,知道所学的是什么。如中药房抓草药的人,虽然不知道每一味中药具体作用和组方,但可根据药物名称准确抓好每付中药。



本论的名称

一般经典的立名方式


一般经典有七种命名方式(从人、法、喻三方面分类)。


1、单以人物名称来命名。详细分析有说者命名、请法者命名。请法者立名,如《商主天子所问经》,说法者立名,如《维摩诘所说经》、《佛说阿弥陀经》等。


2、单以法命名。指以所诠义命名,如《大般涅槃经》、《中观庄严论》。


3、单以比喻立名。如《白莲花论》、《稻杆经》、《梵王经》。


4、二二合一,即人、法结合命名。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所诠法。


5、以人和比喻命名。如《如来狮吼经》。


6、以法和比喻命名。如《妙法莲华经》、《宝性论》宝是比喻,性是法、是所诠义。


7、以人、法、喻三者结合在一起命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楞严经》。


另外,还有其他命名方式,如以偈颂数量来命的,《唯识二十颂》,《中观四百论》;以说法地点来命名等等。


但主要起名方式是按照人、法、喻三者来命名,以上命名方式都可归摄于此。


本部经典的命名方式是以人、法、喻三者结合。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解释命名方式


1、如来,指成就之果、人之果,或菩萨是修道成佛的因,所以此二者指“人”。


2、密因、修证、了义、万行,指“法“。首楞严也是果法。


3、佛顶,是”喻“。

本经的命名——人、法、喻皆俱足。



解释经名


一、大

有四种义为大——大因、大义、大形和大果。


《大宝积经》中记载,佛陀刚成道时,有一位名“应持”的菩萨,从东方怀调刹土游化而来,他到鹿野苑欲求一见佛顶肉髻的边际,但依靠神通力无论怎样变幻自己的身高,向上追寻,哪怕越过恒河沙数世界,仍丝毫不着佛顶边际。后来感慨道:“欲见顶相,永不得见也。”以此公案说明,大佛顶所表达的浩瀚无有边际之义。


“大”本身有周遍一切之义。比如大圆满,表明它是九乘之颠、周遍一切法性的道理、是无与伦比、最尊、最贵、最第一的法门。


1、因大:因是广大的,它是秘密之因,不是凡夫、外道、声闻缘觉能了解的。本论讲的是密续部的秘密修行之因。


2、义大:指修证了义性极为广大。宣说的是了义之理、最快速成就菩提之义。


3、形大:诸菩萨万行之无量无边之修行。


4、果大:通过学修此经可获得首楞严大定,它是相应佛果、极为广大的,是开悟之方便、最直接的法而称为果大。


以上述因、义、形、果四大称为大佛顶,而不能称为小佛顶、中佛顶、佛顶。大是赞叹语,最尊最贵最第一。


二、佛


自觉觉他、觉心圆满,能现见诸法本性,是最了义无上的代表。佛就是圆满的觉者。


三、顶

顶指最高处,比如头顶是身体的最高点。同理,佛顶比喻毗卢遮那佛的本性,是万法的最究竟、至高无上之义。佛陀的无间顶相、肉髻顶髻也代表至高无上、无与伦比、难以测度衡量之意。密宗而言它代表普贤王如来,按华严和楞严的讲法是代表毗卢遮那佛的本性。


四、如来

如来指佛陀。无所不知、无所不来而称为如来。如来是佛陀十大名号之一,《大般涅槃经》云:“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不坏非有为法,以是义故,名曰如来。”


最初佛陀有一万个名号,后因人们智慧下降,无法记住而缩减为一千个名号;然后越来越浊世,人们还是记不住就缩减为一百个名号;再后来众生智慧更加低劣,于是缩减为现在的十大名号。


所以,十大名号通于一切佛,之首为如来。如果十大名号还是记不住,“如来”这一个名号总要记住。如来即乘真如法性而来,成正等正觉之义。


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当年宗喀巴大师最开始修《三十五佛忏悔文》时,他并没有把十大名号念完整,最后在他的净现中所有的佛陀只有身相没有头,后在本尊文殊菩萨的教诫下,把十大名号完整地念修后才见到诸佛全身庄严相好,可见所有的名号都非常重要。


虽然末法时代人们记忆力很差,已经缩减为十个,但不能再减了。如来本觉,如来与觉性相合,以不生灭之理而起觉性,最后悟道成就即是如来。


表格中有圆瑛法师和宣化上人比较通俗的讲记,我们可以参照学习和研究。


五、密因

指定力的本体,即秘密之因。如果没有修行密法境界的因,最终获得果位是很难的。


宣化上人说,一个人定力的本体叫密因。为何叫密因而不叫显因呢?因为这定力的本体是每个人都有的,所谓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虽是本具不无,但众生却不知,因为不知所以叫密因——这是秘密。此秘密是如来定力的本体,也是一切众生定力的本体。


众生因不觉察此密因,觉得自己不会禅定,更不知道什么是楞严三昧。密因告诉我们,通过学修就可开显佛性,每个人都可修成楞严大定,可依靠楞严大定成佛。依靠密因可让我们通达万法实相。


圆瑛法师说,因密对五种人而称为秘密:1、凡夫 

2、外道

3、方便不了义法人

4、小乘

5、利根但狂诲之人,因他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有如来藏还修什么呢?每天呼呼大睡,反正是要成佛的,从而唐捐光阴。


总之,每个人本自具足定力而称为密因。


六、修证了义

通过修证获得了义法。密因具足为基的本性,修证了义是道的本性,如来是果的本性。在解释如来时也可通过三身来分析。


修证了义讲——道。修证相应了义法的实相时(实指心性、安住窍诀,不依分别念了别)具备两个特点:


1、用根不用识:凡夫的识是有分别的。所以用根,则依不生灭,圆湛性成,然后圆成。即去除执著而成为了义。经云:“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


所有暂时的取相分别都消落,用觉性现前就是现前无上了义之方便。


2、称性不著相:指真正修证了义、不著形相事相,不著文字道理。通过闻思修行直接实现实证。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涅槃门就是本自具足佛性的道理,是了义的境界。修证了义就是以最无上的方法,或以直指本心的方法安住。这是最了义的修行方法,也是密宗说的“以果转为道用”的方法。


《楞严经》被称为密部宝典,因为其中的很多修行窍诀是直接安住果地转为道用而开显的,即直接开示大佛顶如来的境界。


七、万行

指六度万行,一至十地菩萨所修持的六度万行或十波罗蜜多。


八、诸

指圆满包含一切。菩萨的任何分位,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加上佛,即五十五个附位中,包括了千千万万的菩萨,不管行持哪一种都是修证了义的方法。


九、菩萨

指菩提萨埵,并具有三义:

1、觉悟我法二空,即一定要觉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

2、能觉法界无量有情,以自证可推知众生皆具如来德相。

3、智悲双运、以自利他利修行成熟 。


菩萨通过六度万行修证了义密因,获得大佛顶。


这一切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以佛顶首楞严三昧来表达。


十、首

是一切毕竟、究竟、万法之首。还有首要和头顶之义。首要就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除此之外无有比及。此经就是成佛最重要的方法。


十一、楞严

楞——坚;严——坚稳、勇健。合起来是一切毕竟坚稳之义。它描述了禅定——不被邪魔外道摧毁,显示佛性最高的禅定,又叫三摩地、舍摩他,或妙定。在这样的禅定境界中,自心不动,统摄万法。

“日月经天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这样的禅定具有圆满功德,寂静妙离的境界,这就是首楞严三昧。


《大般涅槃经》中说:“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狮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楞严、般若、金刚三昧、狮子吼三昧、佛性等都是一个意思。此处的“楞严”实际是一种三摩地,但它并不仅仅是禅定,而是代表一种非常坚固的最高修行境界。一旦我们得到楞严三昧的境界,在世间就不会被邪魔外道摧毁。


【总结】修首楞严定就是安住法性、修行金刚三昧,就是修无上无我般若波罗蜜多。首楞严三昧——诠释“诸菩萨万行修证了义如来密因大佛顶”的根本方法。


以上为此经别题的含义解释。



总结别题

菩萨万行归于一个根本窍诀——它能修证了义,成为秘密开发之因,最终成就如来果位,与如来心心相印,是成熟无上大佛顶的方法,是大佛顶的根本义。即通过首楞严三昧而成就一切菩萨万行,所以这部经有一个简略的名字——《首楞严经》,再简略可称——《楞严经》,再不能简略了。


“楞严”就是毕竟而坚固之义。可让我们成就毕竟而坚固的境界;让我们修证毕竟而坚固的方法;让我们遣除魔障,得到毕竟而坚固的三摩地。这就是此经所讲的内容。


我们做不到如麦彭仁波切一样,看到经名就能完全通达其义,但至少能做到中等行者那样,学习本论名称后,可大概知道本论要讲的内容和方向。


本论并不是讲一转法轮的苦集灭道、不是单讲二转法轮如何破实执、也不是单讲三转法轮如来藏之理,而是告诉我们如何修行现证大佛顶如来境界。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秘密之因,它是成熟诸菩萨修证了义的根本窍诀。而这个窍诀就是首楞严三昧。


解释通题


十二、经

梵语为“修多罗“,可翻译为契经,契是契合之义。“上契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而称为经。


为什么叫作经?古代织布有经纬线,《观经四帖疏》中,把“经”譬喻为经线。由于经线能够持住纬线,织成布匹的作用,因此相应地经文也有摄义、持机、度生的作用。


经有贯、摄、常、法四义。贯指贯穿所应了知法义的意思,祈祷不会散失的作用;摄指摄受所应度化的众生,令他们得到解脱;常指尽未来际也不能改变真理,法义不会被推翻;法指法轨、法理,十方众生必须依止的法,永远无有改变。


在《杂阿毗昙心论》中讲,经典有五种功德义:

1、出生义,能出生佛陀心中各种精髓义。2、泉涌义,如泉水般涌现不尽种种真理。3、显示义,显示我们如来藏的功德并开发如来藏潜能。

4、绳墨义,可成为依止的轨则,如木工做活时要用绳墨当标尺,有破邪归正之作用。5、结鬘义,令花鬘不散,全部编织在一起。同样,经典具足各种意义并能贯穿不散,通达一者则精通一切,通达一切则明白教义之间的关联性。



课后思考题


1、 经名的命名方式有哪些?本经的命名方式是什么?


2、 逐字解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别名和通名的含义。


3、 学习论名之后,作为上中下根基者分别会有怎样的所得?你学习经名之后,了解了哪些内容?请从整部经典的架构上,试着梳理一下本经的脉络。




文字  | 宝贝组合

排版  |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