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9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9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AlgmBgPlSLDW_O5qBTU8g 

提取码:2o4k

档案编号B07139-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享用亡财当谨慎


(一)不具超度能力者要以慈悲菩提心来对待亡者


1、理说

(1)正面:具菩提心则有益于自他

虽然没有修法的境界,但在超度亡灵时,如果有慈悲菩提心,不牵扯自私自利的心,那么单单依靠菩提心也可能利益亡灵,同时,也不会成为自己修行的道障。

对亡者有益:作为凡夫,好心好意念颇瓦、念往生仪轨,对亡者就一定有利。

对超度、助念者有益:《地藏本愿经》、《无量寿经》等经典里都讲过,为人诵经、超度,不仅于人有利,助念者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2)反面:不具菩提心则害自他

既没有一地菩萨的境界,也没有利他心,一门心思谋求一己利养,仅仅依靠口头会念诵来超度亡灵,又任意接受死者的往生马等等,这于亡者和超度者都是有害的。


2、喻说

颂云:“己未趋至解脱之干地,然却致力引导他人者,此二之理少许不相合,犹如溺水之人救溺者。”


(二)具超度能力者也要如法超度


具超度能力者不好好超度也会影响自他


1、生前:丹增秋佩大师重新为亡者回向

大证悟者丹增秋佩大师昔日收了一位亡人的往生马,却没有好好超度,在其转绕匝日神山期间,那位亡者出现在其境界中,从血海中露出头来,大师将自己转绕神山的功德回向给他,亡者才消失。


2、死后:杰美泰秋丹增圆寂后重新超度亡者

(1)公案

竹庆仁波切杰美泰秋丹增圆寂后,弟子迎请哲美扬炯滚波尊者念诵遗体火葬仪轨,但杰美泰秋丹增生前接受了一位罪业深重亡者的黑马供品却没为其念经回向,结果导致杰美泰秋丹增在圆寂后地道成就出现了障碍,于是哲美扬炯滚波尊者和杰美泰秋丹增不得不合力重新超度亡者。

(2)启示

这样的大上师都要受影响的话,那我们就更要注意了。不说大的供养,就是接受少量亡财,也应该念咒语回向。


(三)教诫:接受信财亡财后世当谨慎


1、例说

《极乐愿文大疏》:一个僧人生前接受了太多信财亡财,但却没有认真超度、回向,死后转生为一块磐石中的蛇,他的那些施主则转生为小青蛙啃食其身。


2、理说

(1)身居上师大活佛之位的人

超度不容易,因果也是不虚耗的。身居上师大活佛之位的人如果在接受亡财时,既不发心也不作回向、发愿、念仪轨等,而自认为“我是如何如何了不起的上师、大活佛,我是堪布、法师,别人供养我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2)小活佛们

即使是那些被无误认定的小活佛们,也不要在过早享用信财亡财,而要稍稍将精力放在修学发心、闭关修持上面。


3、教诫:不管是个人、僧众或居士团体,承诺为亡者超度以后,就应当如实去做。


具三想往生法接引平凡者


(一)简要修法原理


也叫做心识上师之往生,与《无垢忏悔续》所说的“依靠临终光环声往生”的意义相吻合。

“依靠临终光环声往生”:就是在临终时刻,将自心观成一个光环明点,伴随念诵“贺嘎”、“啪的”之声,往生到清净刹土。


(二)针对谁


1、平凡者需要

(1)平凡者的界定

修道尚未获得稳固或者罪孽深重之人。

(2)为什么需要

即使平时也在修善,临死时也很可能会变得手忙脚乱,甚至意识也糊涂了,而一旦失去正念,那就往生无份了。


2、具有殊胜证悟者不需要

(1)理说

具有殊胜证悟的补特伽罗不需要这一修法,他们依靠法身、报身、化身往生法即能成就。

修习生圆次第等的行者完全可以在生住中阴、临死中阴、转世中阴三种不同阶段,于法报化三身中获得成就。

(2)教说:死亡让瑜伽行者小成佛

《无垢忏悔续》中说:“死亡乃分别,可引空行刹。”

续中说:“所谓之死亡,瑜伽小成佛。”


(三)具三想往生法之功德


1、必定解脱

(1)不堕恶趣:如果拥有这样的窍诀,那么无论他罪业何等深重也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就算是造了无间罪业径趋直下的人们如果遇到这一教言,则一定不需要堕恶趣。

(2)不为罪业染:续云:“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以此道解脱,不为罪业染。”

梵志:即志求梵天果位的婆罗门,也是修行人。

(3)生于清净刹:续中说:“九窍之上方,意念可往生,不为罪业染,生于清净刹。”

(4)必定解脱:其他续中也说:“头顶日月坐垫上,具相上师尊足前,若知趋入中脉道,造五无间亦解脱。”


2、强制成佛

(1)略说

这一深道往生法的教言,是不修便可成佛之法,也是以强制性的方法使罪孽深重者得以解脱的密道。

不修:不是说完全不修,而是说不必用三大阿僧祇劫长久、费力地去修。

(2)详说

金刚持佛说:“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若遇此教言,无疑定解脱。”

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修持成佛法皆具,不修成佛法我有。”


3、小结

(1)那若巴:往生法关闭轮回之门

大智者那若巴说:“九门乃为轮回窗,一门即是大手印,关闭九门启一门,无疑趋入解脱道。”

(2)玛尔巴:平凡而死亦无惧

玛尔巴罗扎尊者也曾经说:“我今修持往生法,反反复复修炼已,平凡而死亦无惧,具有前修之把握。”

(3)笑金刚:往生法乃摧毁中有之向导

至尊笑金刚说:“此等往生融合[1]之窍诀,乃为摧毁中有之向导,具足此道之人可有否?命风进入中脉人安乐,彼将趋入法界唉玛吙!”


教诫:死路一条的我们应当重视往生法


(一)罪多善资少的我们前景不乐观


1、我们有什么:罪多

在我们值遇佛法之前,从小到大有意无意的杀生,乃至身口意的种种自性罪,不计其数。在学佛以后,进入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以来,烦恼深重也好,没有正知正念也好,佛制罪肯定也造了不少。


2、我们没什么:善资

凡夫人造恶业有特长,但一说到忏悔、修善,就既懒惰又无力,修不到什么功德。


(二)我们可以依靠什么:往生法


1、往生法的不共之处

一方面,阿弥陀佛的愿力宏大;另一方面,来自莲师乃至我们一切传承上师的教授,又有不共的加持。


2、往生法是我们死路一条命运上的转折点

在这条死路的尽头,如果你能用上这个修法,那你未来的生命就完全不同了。


3、遇到能解脱生死的如意宝不修就太可惜了

法王如意宝说:“遇到这么殊胜的修法,如果你们不修,是很可惜的。高僧大德离开世间时,心中多数都有把握,但作为一般的修行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境界,尤其是,如果能运用这一往生法,解脱是有把握的。”


(三)大成就者都在修,何况我们了


堪布嘎巴境界很高,虹身成就,但其生前每天晚上都修颇瓦法。像这样的大德每天都要修的话,那更何况我们呢?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9-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不回向后果很严重


(一)回向的含义?


大乘修行人行持善法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二)没有回向的过患


1、总说

如果没有回向,那么在善根的果报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


2、毁坏善业的几种情况

(1)发嗔恨心

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严重的瞋心可以毁掉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根。

(2)自诩功德

如果在行持善法后,故意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德、修行;夸夸其谈的宣传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3)于善生悔

行持善法过了一段时间后生起后悔心,会立即毁坏以前所积累的善根。

(4)颠倒回向

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而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


(三)如理回向之后,善根还会被毁坏吗?


一般情况下,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


五无间罪的解脱原理


(一)五无间罪的不同情况


1、定业不能改

(1)按照显宗的观点,无间罪属于定业,造了这种罪就必须要感受果报;

(2)汉传佛教有些经论中也说,不能改变的有三种,其中一种就是“定业不能改”。


2、励力忏悔,就能获得解脱

(1)汉传佛教有些大德说:尽管造了五无间罪,但如果即生中励力忏悔,命终也可以往生。

(2)如阿阇世王虽然造了杀父等五无间罪,但通过猛厉的忏悔,最后也获得了解脱。


(二)解脱的合理性


1、定业最怕有对治

(1)所谓的“定业不能改”,是指如果没有好好地忏悔,在没有对治的情况下,定业确实不能改;

(2)一旦遇到了对治,定业也是可以改变的。


2、认识五无间罪的本性

(1)教证说明

密宗十八金刚大笑中说:“有时候造五无间罪的人,和供养三世诸佛的人,是完全平等的……普贤如来我宣说。”

(2)分析五无间罪的本性

造五无间罪,也是一种心的迷乱、迷茫,一旦认识到心的本性,所谓的五无间罪便荡然无存,以这种方式就可以当下获得解脱。


(三)   定业如何对治?


1、菩提心为对治之根本

定业如果没有对治,来世必定会感受果报;但若遇到了菩提心,就不会堕入恶趣。


2、菩提心如何能对治定业

(1)以菩提心断除恶趣之因

依靠菩提心的力量,能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相续中有了菩提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堕入恶趣的。

(2)教证说明

上师如意宝经常强调:相续中如果具有菩提心,就根本不会堕入恶趣。当时所有的喇嘛以各种锐利的理证对此驳斥,后来法王依靠显宗、密宗的很多教证理证力折群雄。

《入菩萨行论大疏》中说:一刹那间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即使你的罪业再大,一旦有了菩提心,就像一点盐融入大海一样,盐味马上就会被大海隐没,同样,自己以前所造的杀生偷盗等罪业,依靠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力量,全部能被摧毁无余。

《涅槃经》中说:“何人一刹那,观修菩提心,彼之诸福德,佛陀不能量。”


(四)《华严经》中的比喻总结菩提心是解脱的核心之一


1、比喻

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

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


2、对应含义

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把握好临终时的心念


(一)处理好自己的财产


1、最上等的方法——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全部分配布施

或者捐给慈善学校,或者捐给福利机构,或者用于供佛、供僧、放生等等,尽量用来做善事。


2、中等的分配方式

留一部分给儿女也算是一种布施。


3、一定要断除的心态

不要贪恋不舍、紧抓不放。

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有丝毫留恋,否则就会成为往生的阻碍。


(二)不怕死亡,发起善愿


1、正面对待,不恐惧

告诉自己,虽然死亡是非常大的打击;但是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原本就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要面对死亡,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要面对,这样就不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2、不要对罪业念念不忘

虽然平时要励力忏悔恶业,但在死亡之际切切不要把自己的罪业看得太重,认为自己恶业深重、罄竹难书,以至于担惊受怕、悔恨交加。

如果过度紧张,就不能好好观修,这样就很难用上往生的窍诀。


3、正视自己的修行成果

虽然我曾犯下了十不善业等诸多罪业,但我也做了很多善事,罪过一定会得以清净,不会那么严重了。尽量把自己的罪业看淡,静下心来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


4、不忘发愿

按照《修心七要》所讲的方法发愿:但愿我生生世世能遇到大乘佛法,能发起菩提心,能遇到给我讲解大乘佛法的善知识。


(三)打破我执和爱我执


1、思维我执的过患

(1)无限的轮回

我从无始以来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流转,除了修持正法都对解脱往生无济于事。

(2)认定我执是轮回痛苦的根源

为什么我始终流转在轮回里?其根源就是对自己的爱和执着。


2、坚定打破我执

我终于在这一世临终前懂得了死亡的窍诀。依靠这些窍诀,我一定要打破我执和爱我执。


(四)引发力


1、保持面对死亡的觉知

当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人世,进入死亡状态时,就要提醒自己:不久我就会进入深度昏迷当中,然后,我会从中醒过来。当我醒来看到周边的一切时,我一定要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这时我一定不要害怕,要设法找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去投生。


2、引发后世的善根习气

下决心:我投生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一定要把这些善根习气带到下一世。


(五)观想佛菩萨


在死亡的过程中,尽量按照传承上师所传的往生窍诀,观想往生的次第。


(六)总结


临终时的任何念头,都对死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任何人、事,都不要怀有贪嗔痴的包袱,把万缘全部放下,轻松上路,开始新的生命旅途。


参考资料:《维摩诘经》讲记、《入行论广释》《回向殊胜——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如何面对死亡》


编写师兄:定解B19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7139-定解B19-008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39课讲记脉络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