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学习大乘佛法,关键是靠发愿的力量。 Back

【上师开示】学习大乘佛法,关键是靠发愿的力量。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5-31


故应除疲厌,驾驭觉心驹,

从乐趋胜乐,智者谁退怯?

前面已经讲了,菩提心能净除罪障、积累资粮,胜过一切声闻缘觉之道。所以在修学菩提的过程中,应当遣除一切疲厌,早上最好三点钟起来(众笑)。修学菩提道的人不像世间人,世间人有吃有穿就可以,生活的意义就是吃喝玩乐,最多做一点今生的事情,为他人的范围非常狭窄。我们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两个人的责任不同一样,一个人只管几个人,一个人管无数个人,那么管无数个人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早上要很早起来,断除一切疲劳。然后“驾驭觉心驹”,觉心指菩提心,应当骑着菩提心的骏马,从安乐之处驶向安乐之处,对此,了知功过的智者谁会懈怠退怯呢?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要越过千山万水,没有一匹日行千里的好马是不行的。同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趋往菩提,恐怕也是没办法,但若有了菩提心的良马,那么一定会轻而易举地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道路不需要外道的苦行,也不需要身语的痛苦勤作,需要什么呢?就是六波罗蜜多的方便方法——首先要有发菩提心的基础,然后以大乘善巧的智慧摄持,这种方便方法实际上就是安乐之道。华智仁波切解释“善逝”时,也是说从安乐之道趋往安乐之果。

 

有些人趋入大乘佛法特别害怕,趋入密宗也是犹豫不决,心想:“我有没有能力发菩提心啊?有没有缘分入密宗啊?”其实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只要你对众生有悲心,对大乘佛法有信心,那你肯定是大乘种性,根本不用害怕什么。

 

有些人可能想:“怎么不害怕呢?大乘不是要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断除罪障吗?”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示说法。《大解脱经》、无垢光尊者的教言中都讲过,三大阿僧祇劫是针对众生的信解、意乐、根基不同而说,其实菩萨每一刹那均能积累无边资粮,不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显宗的般若经中也讲:“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后,若想很快成佛,七天内即可成办。”本来按照显宗的说法,得一地菩萨以后,要两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但如果发心比较强大,七天就能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因此,学习大乘佛法,关键是靠发愿的力量。即生中没有证悟大圆满、大手印或者禅宗的明心见性不要紧,但是获得人身、遇到大乘佛法以后,一定要在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前发愿:“从现在开始,我要像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那样,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尽管我们是具一切烦恼的凡夫人,但做到这一点也不困难。

 

发愿的重要性,有关经典中均有记载,比如《未生怨王除悔经》中说:无量劫前威严如来出世,一天如来与两位声闻弟子到城里化缘,路上遇到了三个孩子在玩耍。三个小孩看见极为庄严的如来与两位尊者后,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把自己玩耍的珍珠璎珞供养了如来与两位尊者。其中一个小孩默默发愿“我将来要与威严如来一样”,另外两个小孩则发愿“我将来要与两位尊者一样”。发愿成佛的孩子经无量劫的菩萨行后,成为释迦牟尼佛,而另两个童子分别成为释迦牟尼佛教下的舍利子和目犍连。

 

很多人不敢学习大乘佛法,不敢入于藏密,其实大乘佛法和藏密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什么?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要明心见性,“我”要马上开悟,“我”要离苦得乐……大乘佛教是舍弃自我、利益众生,所以为了众生而失坏自己不可怕,自私自利的心就像杂毒的食物一样非常可怕。

 

因此,大家应该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中转生为饶益一切有情的众生,不管是飞禽也好,走兽也罢,只要是对众生有利,变成什么都可以,甚至是石头、木头也没问题。但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千万不要把我变成国王、大臣、国家主席、联合国秘书长……”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发过菩提心的人,至少应无条件承担弘法利生的一两件事。一般人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尚且能披星戴月辛劳忙碌,利益众生的大事就更值得付出了。倘若以各种借口从发心中退下来,或者从来也不愿发心,这种人除了在懈怠无聊中度日,闻思修上也没有发现更大的进步。 


-- 索达吉堪布

2017金刚萨埵心咒 

微博链接(请复制粘贴))

https://weibo.cn/suodj?rand=278602

报名截止2017年6月6日 

点击这里获得金刚萨埵法如意宝珠仪轨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