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法师辅导丨《藏传净土法》第43课 Back

法师辅导丨《藏传净土法》第43课

1.遮止为满足口腹之欲而肆意杀害众生的行为。

十不善业中杀业最重。

藏地修行人食用肉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是绝不能以此认为藏传佛教开许吃肉。古时藏地自然条件恶劣,物产资源贫瘠匮乏,交通也不便利,饮食除了青稞糌粑之外只有牛奶、奶渣、酥油、牛肉等;到了现代社会,环境条件有所改善,交通比以前方便许多,藏民在食物的选择上比以往丰富,加上各宗各派的高僧大德大力提倡素食,现在藏地食肉情况已大幅度减少。

有些高僧大德虽然没有断除肉食,但他们食用肉食与普通凡夫人相比有区别。在藏传佛教中,许多众生因肉被大德食用,就相当于与大德结缘, 随后可借用大德强有力的修力获得超度的机会,这与凡夫人带着贪嗔痴之心享用肉食截然不同。绝大部分具相善知识显现都是食素,若有食肉情况,我们也不要对此生起强烈的邪分别,认为他们肯定是假修行人。

在家居士应吃素。

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学佛要从吃素做起。在家居士生活环境复杂,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吃全素,不是自身贪恋肉食, 一定要酌情考虑:原则上一方面少吃,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吃三净肉来过渡,同时运用上师讲记中开示的各种善巧方便,比如说“自己要减肥”、“胆固醇高、医生嘱托不能吃肉”、或者说“以前吃肉太多,现在需要控制,否则身体会出问题”, 以这些方便妄语来解决目前与周边环境无法融合的问题。

一定要发愿自己生生世世都不食众生血肉,倘若自己因往昔业缘会转成旁生,也要发愿转成不损害众生、不食众生血肉的旁生。

⑥从利众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倡素食,使身边的人逐渐接受素食,从吃肉过渡到吃素。一是从营养学、养生学,健康、美容等角度向周围人宣传食肉对身体不利,吃素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和诸多好处;二是丰富素食菜品,改善味道,潜移默化中使家人喜欢上吃素。这里需注意的是要想真正对别人有饶益,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摒弃简单武断的方式,否则只能遭到家人、朋友的排斥与反感,不仅对我们产生邪见,更主要对佛教产生邪见,这是不合理的。

⑦有吃者才有杀者,而且吃的需求越多,杀害的数量自然就越多,所以我们要尽量减低消耗量,最好不要用众生的肉喂养旁生。

2.应远离杀生。

容易造作杀生恶业之人。

【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耻、无有悲心、野蛮好斗、酷爱兵器、催税所逼、惩罚所迫的人易犯杀罪。】

“不知羞耻、无有悲心”——有些人既不了知最基本的因果道理,也不具足最基本的慈悲心,这样的人很容易肆无忌惮地杀害众生,而且并不认为这种行为会有过患。

“野蛮好斗、酷爱兵器”——这些人相续中沾染很多不清净的习气,十分容易造作杀业。

“催税所逼”——由于债务缠身,最后不得不选择以残害众生生命的方式来牟取暴利,偿还债务。表面上债务已还清,但相续中却背负了极为严重的杀业。

“惩罚所迫”——这种人没有自由。有些人因触犯法律而变成罪犯,服刑时必须服从监狱里的管教,有时所做之事会与杀业有关;还有一种是雇佣关系,有些人受雇后需听从雇主的安排,很有可能身不由己地造作杀业。

②作为佛教徒,我们已经发了殊胜的菩提心,并且在三宝面前立誓要救度一切众生,如果遇到杀生的情况,我们应选择宁可舍去自己的生命也不应造作杀业。

③【遣疑】“学佛前造作了严重杀业,现在应怎样做?”

学佛后要多做忏悔,并把自己念佛、闻思、以及所做的一切善法功德全部回向给这些众生;多放生,放生一方面能够清净这些罪业,另一方面可以逐渐改变自身的习气;还要再再地发愿,愿生生世世不管转成哪一道的众生,都不做损害众生生命的众生。我们最为渴求的是在临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每个人的业缘千差万别、难以说清,所以自在之时,有必要提前发愿。

3.杀生的果报。

异熟果:异熟果的特色是投生到哪一趣中。杀生会转生到三恶趣中,果报的时间非常漫长。往昔若曾杀害了其他众生,后世自己就会转成这类众生被别人杀害。享用素食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因缘,我们要尽量遮止损害众生生命的行为,否则会在轮回中反反复复地感受这一果报,永无出期。

等流果:等流果有两种:一种是感受等流果一种是同行等流果。

A.感受等流果的特色是如果往昔杀害众生,即生中会以横难的方式被他人杀害,或者自身短命多病等。

B.同行等流果最主要的特色是习气——往昔喜好做什么,这辈子依然喜欢——以前的习气留存在相续中,就叫同行等流。偷盗的同行等流果就是来世容易转成爱偷盗的旁生,比如老鼠;杀生的同行等流果就是会转生成爱杀生的旁生,即使获得人身,也将转生为如往昔一样喜欢杀生的屠夫、猎人,继续造作杀生恶业。

增上果:就是造作业之后,果法会有增上的力量。

A.增上果成熟于自身:前世杀生的人,后世会受业力感召,转生为没有威力、卑微下贱之人,任人欺负。

B.增上果成熟于外境:虽然每个人造作业力后,果报会在自相续中成熟,但是外在环境与我们的业也会有一定关系。如果造作十善业,所感召的环境就是山清水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地方;如果造作十不善业,业力所感就会转生到经常遭受冰雹、蝗虫等天灾人祸威胁的贫瘠荒凉之地。

士用果:“士”如同士夫(指人),“用”是作用(指造作),意思就是因会对果产生作用力,有因必会圆满成熟果报,这就叫士用果。

每个人出生后的际遇、身体条件、生长环境等都与自己的业缘有关。这怪不得别人。

4.目犍连尊者和华杰比丘的公案。

百岁老人华杰比丘出家后因受到僧团里凡夫出家人的讥嫌,跑到河边想要跳河自杀,目犍连尊者带他来到海边告诉他前世的因缘,华杰比丘因此对轮回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而获得证悟。

公案启示:

A.百岁老人只要精进修行也会有解脱的机会。

B.因遭到他人讥嫌而想自杀,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并不是内心真正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很多佛教徒的心态属于亚健康状态,这会给佛教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也会让世人不理解佛教,以为佛法的教义就是消极颓废。只有真正缘于轮回的痛苦而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才能证悟阿罗汉果位。

C.我们要反观自相续,学会做一些简别。如果从未观察过自相续,自以为生起的是厌离心,但是日常行为非常奇怪、人很消沉,这绝对不是学习佛法所应具有的正常状态。末法时期有很多抑郁症、自闭症患者步入佛门,由于心态不健康,不具足真正的智慧,没有懂得佛教所讲的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等甚深教义,反而越学越郁闷、越学越自闭、越学越脆弱,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5.珍惜暇满人身精勤修行。

修行人如果想在一生中真正成办自身道业,当务之急是要精勤修行,尽力把握住有限的的时间,珍惜暇满人身。我们现在已经具足非常好的因缘,关键要看我们能否把握住这样难得的机会,好好成办道业,如果希望临命终时能够获得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大家在修行上一定要更加得精进努力。

编辑:定解G24

审核:定解E12

定解G23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