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一切现象都是上师的现象 Back

一切现象都是上师的现象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19-12-20



这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层意思。第一是唯识宗的观点,说外面这个世界实际上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影。第二是中观的观点,“尽在空中,世人性空”,这里面出来了一个空,性就是本性,本性是空的,这个空当中容纳了万事万物,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个空,包括如来藏佛性,这就是中观的意思了。


唯识宗这么复杂的一个道理,讲了那么那么多的东西,中观用那么复杂的推理方式讲了那么多,人家就一两句话全部包含了,这就叫做诀窍或者是窍诀。我们刚才也讲过了,不需要有太多太多佛教的知识,有当然是很好的;没有也没关系。为什么这么讲呢?就这一句话,懂了这些意思以后,实际上这些复杂的推理过程就不需要了。我们需要的是它的结果,而不是这个过程,什么样的过程都没问题,只要有这个结果就可以了。这些都叫做窍诀。


下面我们继续看。性含万法是大”,这个性就是本性或者是佛性如来藏。佛性如来藏当中包含了万事万物万法,这叫做大。为什么叫做摩诃呢?为什么叫做大呢?因为它容纳那么多的东西,所以叫做大。当然这个当中我们不能有大和小的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如果这种观点出来的话,那完全就不对了,完全错了。不能有二元对立的大,又了解为这个宇宙什么都可以装在佛性如来藏当中,所以说大怎么理解呢?这就是难题了。表面上用我们的语言表达的时候,可以说大、可以说小、可以说清净、可以说不清静,都可以说,但是真实的情况根本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这样。


我们想出来的大、小、智慧、愚昧等等,全部都在自己意识的范畴之内,那么佛性它已经超越了我们思考的范畴,幸亏有这样的一个直接的感受方法,没有这个的话,那确实是很难了,中观很难给我们说清楚的。讲到关键的时候,它就告诉你:你自己去尝试,我没有办法告诉你,你自己去尝试吧。这个很难、非常难的,我们学了这么多中观的书,全部学完了以后,希望找到一个答案,但最后发现——答案要自己去找,反正这些都不对。最后的答案要自己去找,这就是很失落的,这个时候我们到哪里去找答案呢?



所以我们有像禅宗、大圆满、大手印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意义。刚才把我自己的观点全部推翻了以后,然后有一个全新的东西,我自己就可以去体会,所有答案就在这个里面。佛一层一层地把这些方法都安排好了,佛知道什么样层次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所以有了禅宗、大圆满、大手印这样的方法。龙树菩萨的中观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到底是什么,但是没有关系,他也让我们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悟,然后就知道什么是大。


万法尽是自性”,万事万物都是自性,这个怎么理解?藏传佛教有一句话说:一切现象都是上师的现象。这个我们很不好理解,上师不是一个人么?大地、山河、宇宙怎么可能都是一个人的现象?其实它讲的上师不是指一个人,它讲的这个上师或者善知识,有内在的、外在的善知识。内在的善知识就是佛性,佛性才是真正的胜义谛的上师。那么禅宗讲“万法尽是自性”和大圆满上师瑜伽讲“一切现象都是上师的现象”,这两种说法字不一样,但内容都是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刚才讲万事万物是我们内心的投影,那我们的内心到底是什么?它的本质就是佛性,万事万物就是佛性的反映、投射,所以就叫作“万法尽是自性”。“性含万法是大”也是这个意思。


见一切人及非人、恶之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舍”,全部都不例外,善恶等等一切都不例外,全部都是我们心的本性的现象。


不可染着”,本性上面没有任何的烦恼,没有任何的污染,没有任何的执著。由如虚空”,就像虚空一样,我们心的本性像虚空一样。名之为大”,所以它的名字叫大。此是摩诃”,这就是印度梵文当中的摩诃,这叫做摩诃。



这个摩诃是什么意思呢?没有证悟的人天天说空性、佛性、清净、本性,天天挂在嘴巴上,空性、光明等等是他们的口头禅。所以“迷人口念,智者心行”,真正证悟的人,不会嘴巴上说那么多,就像惠能大师一样,他内心当中悟了。


 “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为大”,又有一部分没有证悟的人,空心不思。这个是我刚才讲的“空心不思”,就是说心里什么都不想,没有善、没有恶,不去思考,没有任何念头。这个版本不一样,你看我们这个版本是这么说的:“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谓大”,自己说这是大般若,其实他心里什么都没有,没有任何证悟,只是他现在停留在阿赖耶识上面。


我们一定要知道,对很多修大圆满、修大手印的人,藏传佛教有很多很多这方面的批评,批评什么呢?就是有一部分人他实际上没有证悟,只是他修寂止心非常平静,至少没有任何明显的执著。因为执著是我们的意识它要去执著,意识它那个时候已经消失在阿赖耶识当中,意识不在了,还没有出来。前面的意识它消失了,后面的意识还没有出来,所以在这个状态当中,他完全是一个没有意识的状态,只有阿赖耶识。


那停留在这个当中的时候,跟佛教讲的空性、大圆满讲的空性,还有禅宗讲的空性一模一样,至少字面上去看是一模一样。我刚才也讲了,修这种“空性”的人,他完全可以从佛经上找到和这个相对应的词,然后他更加地认为“我已经证悟了,佛经已经证明、已经肯定了我的这个境界”。其实佛经讲的不是这个意思,是他自己没有理解对,所以这个特别重要。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这虚拟的世界是谁设计出来的?

若空心坐,即落无记空。

修行切莫堕入无记空

“慧灯育苗“ 赠书长期开放(点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