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6课-脉络&难点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7K1Q_flmID1S8KTgyTDsw
提取码:3yvj
jpg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EUOObzHOKVQHQiw-dTySw
提取码:azt9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广说断除法器之三过
一、总说:闻思修行果五个阶段的五种比喻
(一)总说:教证(印度单巴仁波切:“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
(二)分说:
(三)总结和旁述(上师希望能够尽力表达出本论的甚深含义)
二、别说:听闻佛法
(一)听闻佛法应如野兽闻声(对应耳不注如漏器之过)
(二)以依师为例说明应将所闻之法铭记于心(对应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三)断除闻法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及不良动机(对应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四)总结:闻法要遣除三种过患,才能盛装佛法甘露
详细分析
广说断除法器之三过
(上节课从反面说明了该断除哪些过失,本课从正面阐述应如何做)
一、总说:闻思修行果五个阶段的五种比喻
(一)总说:教证(印度单巴仁波切:“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
(二)分说:
1、闻————听闻佛法:如野兽闻声
(以理证说明为什么闻法要专注)
1)因为:
①正见依靠听闻生起
②遇到宣讲正见的学说非常难得
2)所以:听闻时应如野兽闻声般专注
2、思————思维佛法:如北方人剪羊毛
1)略说
2)详说
3、修————观修佛法:如愚人品味
1)略说
2)详说
如何达到(愚人品味):一定要深入体会
4、行————行持佛法:如饥牛食草
5、果————最后得果:如云散日出
1)解释:什么叫得果
2)详说
(三)总结和旁述(上师希望能够尽力表达出本论的甚深含义)
二、别说:听闻佛法
(一)听闻佛法应如野兽闻声(对应耳不注如漏器之过)
1、应取之行为:
1)正说:以比喻对应意义宣说
2)进一步宣说:
①如何了知是否专注:从行为态度(等外相)上可以看出
②为什么要专注:闻法的功德不可胜言(以仙人、天人恭敬听闻证明)
③结论:一心专注才能得到利益
2、应舍之行为:
因为身体已经坐在闻法的行列里,所以语言,意念方面尤其要注意。进一步说,不仅不良行为要断除,甚至善法也要放下来。
1)意念方面:身体坐在听法行列中,心里杂念纷飞
2)语言方面:一听法就打开了绮语伏藏门,打断别人闻法思路
旁述:现状(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人,听闻佛法的行为逐渐有所改善)
3)善法方面:甚至包括持咒、念佛、诵经、转经轮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来而集中精力恭听
①略说
②详说
A、问题一:分不清功德轻重
a、例说:有些人放不下其他善行
b、放不下的原因:不了知闻法功德
别说:闻法的功德(正面/ 反面)
B、问题二:想全面获得功德
(二)以依师为例说明应将所闻之法铭记于心(对应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1、总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1)正面说
①理证宣说(大多数上师/佛陀)
②教证宣说(佛陀/龙猛菩萨/圆照法师)
2)反面说
①弟子错误做法:统统依赖上师
②上师错误做法:不讲佛法
2、分说:
1)上师:
①正面说:上师的责任就是为弟子讲经说法
②反面说:不讲法只让弟子干活是不负责的
③劝诫:摄受弟子必须要传授佛法
2)弟子:
①正说:弟子应将所闻之法念念不忘,并尽力修持
②过患:若对法义不能领会,相续不会有所改变
③结论:
A、正面说:应将上师所传之法牢记在心(大德/我们)
B、反面说:有些人对闻法有种厌烦心,与未曾闻法几乎无别
· 破斥: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学到了佛法
3、旁述:弘法是所有人的责任
(三)断除闻法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及不良动机(对应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1、正说
2、原因:教证说明
1)藏地:塔波仁波切/《华严经》
2)汉地:智者大师/藕益大师
3)如何做:以三殊胜摄持
3、例说
1)上师
2)道友
(四)总结:闻法要遣除三种过患,才能盛装佛法甘露
本课难点
闻思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乍一看本课的结构,好像在解释单巴仁波切的五种比喻,先是略说了闻思修行果,后面又把“听闻”单独提出来广说。但是后面上师又讲到了上师应该传授佛法,弟子应该身体力行,这才叫依止上师。表面看起来和“野兽闻声”般的听闻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如果仅此而已简单读过去,可能理解的是这节课也讲到了如何依止上师。但翻回上一课,发现科判是位于“法器之三过“这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翻开原文仔细看看,发现本节课讲的“广说听闻”,是在分别阐述“法器之三过”,刚才说到的上师应该讲法,弟子应该身体力行,是相合于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行持。所以本课的内容并不是单单解释这五种比喻,还是围绕着“三过”这个大前提而展开叙述的。那么如果是阐述障碍闻思修的三过,为什么不直接解释单巴仁波切的五种比喻的前三种,而单单只是解释听闻呢?其实,法器之三过虽然依次障碍闻思修,但实际上都是发生在听闻佛法的时间内,所以只是以听闻为例展开宣说。
以纯净的方式依师
我们通常以为,认了师父,献了拜师礼,师父说:“你以后就叫某某了,就是我的弟子了!”这种口头承诺就是师徒关系的建立,其实不一定。师徒关系是依靠佛法形成的,真正为你传授过佛法的才是你的上师,哪怕他没有说你是他的弟子,他是你的师父,但师徒关系也已经建立起来了。即使是从网络、光盘上听闻,但是传法者确实传递了佛法,你也从中确实得到了利益,这时候怎么能说他不是你的师父呢?
有些人觉得,我的师父要认识我,了解我,可以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度过难关,听我倾诉,帮我打卦,念经,死的时候还能超度我。姑且不说这种心态的自私,仅仅就师徒关系而言,如果没有以法来相系,就像凡夫之间互相帮忙一样,那就是“将国王从宝座上拉下来扫地”一样,非常颠倒。
我们依止上师,就是要跟随上师,学习上师相续中的佛法,学习无形的智慧与悲心并身体力行,不掺杂、少掺杂世俗的目的,以纯净的方式依师,如此一来,才能得到纯净的加持,真正的实现自利利他。
编辑师兄:定解B24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06-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