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击掌空声 | 佛教的辩经(八) Back

击掌空声 | 佛教的辩经(八)

大学演讲系列五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辩经之魅力

藏传佛教广弘之因缘


问:现在汉地很多人在学藏传佛教。我周围的人,学藏传佛教的越来越多。堪布觉得这个因缘是什么?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答: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很长时间。我发现,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既要有信仰,又要有智慧,还要有客观事实。更突出的,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人们最希望马上看到效果。所有这些需求,藏传佛教正好可以满足。


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圆满的智慧体系,包括完整的辩论、理论和修行系统。其中,信仰、智慧和事实一应俱全,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心理。如今有很多人心情浮躁、忧郁苦闷,对他们来说,藏传佛教恰似一剂妙药,可以很快解除其痛苦;还有一些人想静下来,藏传佛教中,安住的方法非常完善;另有一些人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寻找一种甚深的道理,藏传佛教的逻辑推理非常深妙,刚好为他提供一条道路;还有些人想次第了解佛教的深广意义,同样藏传佛教也有这个传承。因此,现在不仅是汉地,包括西方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也有非常多的人前往尼泊尔、不丹、印度以及藏地去学习藏传佛教。他们不是为了别的目的,就是想寻找一种心灵妙药;而这种妙药,在藏传佛教中轻而易举可以找到。


——节选自:华南农业大学问答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藏传佛教备受推崇之因


今年我去了很多西方学校,发现里面的老师和学生,对藏传佛教都相当有研究和修行。感觉藏地很多知识分子,也许还没有他们精通。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现在藏地的有些年轻大学生被同化或者轻视自己的文化,对此我也感到非常忧伤。


而藏传佛教在西方备受推崇又是什么原因呢?有两方面:

第一,藏传佛教传承清净、理论体系完备。其人才培养体系完全可以跟国际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相吻合。比如,藏传佛教历来具有完备严密的讲辩著体系,诸如因明中的辩论,完全可以跟现在的国际大学生辩论比拟。


而且实际上,国际大学生的很多辩论,在藏传佛教的有些辩论师看来,一点都不严谨。其辩答方法,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甚至有些不是辩论,而是吵架。而藏传因明的逻辑性相当强,这一点学过的人都知道。也希望知识分子们,用理性智慧对此做观察。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讲:不要因为我是释迦牟尼佛就对我说的法恭敬,你们应该像提炼纯金般地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如果觉得合理就可以接受,如果不合理就可以舍弃。还有一位印度圣者说过:我既不站在佛陀的立场,也不站在淡黄派等外道的立场,哪个宗派有真理,我就站在他的立场。

这是佛教非常值得称许之处。任何一个地方有这样的理论,大家都应该接受。


——节选自:2012年3月2日汕头大学问答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解释西方信徒增多之因


问:您刚才提到,东西方的宗教有许多共同点。不过最近二三十年,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却开始信仰佛教。您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答:的确,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如今藏传佛教越来越兴盛。以前信众多是老年人,而现在,年轻人、尤其知识水平高的人比较多,还有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如明星、企业家等,也不乏其数。


原因可能是,其他有些宗教比较简单,只有仪式、概念、故事或行为要求等,缺乏相关的理性分析。现在的人,追求真理的心很切,如果只讲那些,他们不一定能信服。


对年轻人而言,喜欢仪式的比较少,喜欢研究的相当多。为什么佛教对他们有吸引力?除了少数人是因为一时热情,更多人则是源于对佛教智慧的认可。


尤其是学藏传佛教,必须通过长时间辩论,提出各种尖锐问题,不断地探索,才能得出可以说服自己的结论。这种寻求真理的方式,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佛教中有极为丰富的教理,这方面也有各种文字记录,通过深入了解,人们会发现佛教并不是一种传说,也不单单是一种信仰。


信仰如果只是简单的信心,很容易变质,但若能涉及智慧,谁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信仰一旦建立起来,什么时候都不容易动摇。所以,很多人对佛教的信仰,应该来自于对真理的抉择。


像哥廷根大学的学者们,爱好哲学,爱思考探索,思维方式相当严谨,这与藏传佛教的很多大德有相似之处。比如,学过因明逻辑的人,思维就非常深细,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也可以挖出来甚深道理,最终令对方折服。佛教中运用的,就是这种智慧。


——节选自:德国哥廷根大学问答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以智慧辨别真假

藏传佛教历来强调以智慧辨别真假,从来不以教主所说作为根据,要求人被动信受僵硬的教条,而是引导人通过探讨和辩论抉择真理。


古印度一位佛教大师曾说:“我既不贪执佛陀,也不嗔恨外道导师,谁的语言符合正理,我就承认他是本师。”


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无论在辩论场或者其他地点,从来没有人害怕问难,只要对方说的合理,就会欣然接受,如果不合理也会以正理驳斥。这种开放求真的精神,一直在藏传佛教的体系中不断流传。现在许多自认为客观公正的知识分子,也并不一定具足这种包容的心态。


出于对真理的崇尚,加上具有严谨完备的理论体系,藏传佛教从古以来培养出许多高层次人才,至今一直延续不绝。在藏地的正规寺院,那些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精进学修,通过严格考核的僧人,最后会获得格西或堪布学位,担负着弘法利生的责任。这种智慧特征,与其他建立在简单信心和形式上的宗教完全不同,这也是藏传佛教在东西方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既有深广透彻的智慧,也有怜悯一切众生的慈悲心,还有对整个世界勇于担当的态度。以此为根本因缘,导致其传承和教法被世界广为接受。


因此,藏传佛教的兴起并不是暂时的热潮,它并非如气功一般,只是吸引人的好奇心,热闹一时就消失了。实际上,许多人皈依藏传佛教,根本上是出于对真理的渴求,从这一点来看,藏传佛教的未来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节选自:藏传佛教在中国的现代表述,2013年4月11日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演讲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图片来源 |  网络


欢迎关注求学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