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不能天天将时间虚耗在琐事,少有正知正念 Back

不能天天将时间虚耗在琐事,少有正知正念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0-11-17

有好多人早上一起来,不会观想上师三宝,而是想到自己的手机放在哪里了,第一个就是看所谓的“手机本尊”。晚上说:“哎,累得很啊!”什么也没有做,直接倒头呼呼大睡。这样说自己是一个大修行人,能够行持大善法,成就大事业,利益很多众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沙场上,身经百战的老将与敌人作战时有两种特点:一是能巧避锋芒,不与敌人针锋相对;二是能反过来降伏对方。

同样,经验丰富的老修行人,与烦恼作战的时候,也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回避烦恼的利刃,保护自己;二是能巧妙地对治,消灭烦恼,使其无法再度加害。

比如烦恼很炽盛的时候,你越压制就越是压制不了,应该放任,回避其锋芒,然后观察它的来住去,最后烦恼也慢慢地温顺起来了


正知,是指谨慎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三门是否如法。

正念,是不忘善法的意念,也就是忆念正法,时刻不忘修持善法。

如果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比喻为拴马的绳索,正知则如同马的主人。主人在放马时,需要经常要去看护它,用绳索拴住它,防止丢失;同样,我们修行时必须经常以正知观照三门,注意三门所为是否如法,然后以正念时时刻刻将三门安住于善法当中。

如果具足正知正念,就能及时发现烦恼,避开其锋芒。反之,如果丧失正知正念,就会陷入散乱烦恼的深渊,不断造作恶业。

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说,修行佛法者每天早晨起床时,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反思昨夜的梦境,善察自心;晚上也不要在无所忆念的状态中昏睡过去,应该在床上平缓安坐,像早上一样观察思惟,回顾这一天身语意三门做了多少善业和恶业,对善业则随喜回向,对恶业则励力忏悔


有好多人早上一起来,不会观想上师三宝,而是想到自己的手机放在哪里了,第一个就是看所谓的“手机本尊”。晚上说:“哎,累得很啊!”什么也没有做,直接倒头呼呼大睡。这样说自己是一个大修行人,能够行持大善法,成就大事业,利益很多众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修持佛法需要依靠长期坚持不懈,方能得到真实的功德。

如果我们能先培养早晚以正知正念观察三门的习惯,渐渐地加以纯熟,一天之中以正知正念省察身心的次数渐渐增加,两次、三次、……百次、千次,遍及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刻中,能做到这样,修行怎么会不成功?

有些学佛的人一天到晚稀里糊涂,从早上起床,迷迷糊糊地到处乱跑,将时间虚耗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晚上倒头就睡,这些人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的一样:与圈里的牦牛没什么差别。

一点正知正念也没有,很难修行,更谈不上有任何善业功德,等待这些人的结果,只会是无边的恶趣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正知正念。

依止正知正念的方式,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心上,保持高度警觉。

当烦恼刚刚生起时,就立即迎面遏制,而且不仅是遏制,还要发起两种心:


一种,是对造恶业不欢喜的心,远离一切罪业;
一种,是发誓不再造作的心,如果已经违犯戒律,造作恶业,就要自我谴责,精进忏悔,并暗下决心,发誓不再造作。


有了这两点,自己的修行才能进步。





如果想要一直保持有力的正念,就要依止善知识、善友以及多闻等。

札嘎仁波切在《山法宝鬘论》中说:“当上师健在期间,我们这些初学者应当像谚语中所说的‘小孩拉着母亲的衣襟’一样瞬间也不离开上师。

假如不具足这种因缘,有些大德也说了,那绝不能离开上师的教言

按照《毗奈耶经》的要求,修行人入门之后,最少十年不能离开上师。

但现在的有些人,刚刚遇到一位上师,上师也稍微给他指点一下,就马上到别处去实修了,这种修行是很难成功的。

因此,如果想要修行的境界得以增长,希望大家不要离开上师善知识。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在线学习 >慧持法师

《开显解脱道》讲记 第51课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