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认真地去改变自己,强迫自己改变~ | 《楞严经》103导读
精彩摘录
1
这个时候,“得大随顺”,好像在修行过程当中没有任何的障碍,不但没有障碍,而且想什么都如愿以偿,特别的顺利。
我看有些注释当中说,他想见谁,就会见到;想去哪里,就去到哪里,比如说想见文殊菩萨,就见到文殊菩萨;想见观音菩萨,就见到观音菩萨;想见上师,就能见到上师,什么都能见到、能做到,特别顺利。有些好像在修行当中,自己感觉上也好,实际上特别顺畅,没有什么阻碍。
2
【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己言成圣,得大自在。】
这个时候,他心里忽然产生无量的轻安。
轻安的话,一般是身心比较堪能、自在,不会有阻碍,特别轻松的境界。
自己就开始自言自语,在众人当中说,我现在已经得到了圣者的果位。
没有说大乘小乘什么圣者,反正我已经开悟了,已经得到了果位。
现在已经获得了大自在,像我们其他论典当中讲的十种自在一样,寿命自在、来去自在等等,很多的功德自然显现。
那么,其实这个叫做:
【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
这种境界的名称叫做“因慧,获诸轻清”,因为可能有比较中等的一个智慧,获得了一些轻清。
轻清,有时候是轻在前面,有时候轻在后面。有些版本当中两个都是一起的。古文当中也许是故意这样要调个,下面的“好轻清”,也是调了个。实际上它是觉受当中因智慧获得的一种轻安。
你如果明白了的话,没有大的问题,它不是圣者的证悟。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圣者的觉悟,则有一分叫做好轻清魔,入到了你的心。
“自谓满足,更不求进”,自己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现在修行都已经好了,不用再精进了”。
3
其实我们有时候,虽然可能不是真正的着魔,但是有些闻思的时候,自己觉得已经究竟了,比如说得到了毕业证,得到了学士证,或者说闻思了十年、二十年,觉得已经满足了。
我看我们精进确实不够,现在我们这里有一些道友,闻思十年以后,自己特别满足;二十年以后的更满足,三十年还不断精进的话,比较少。
像我到了学院算是四十年,但还在下功夫,反正每天都是看看书。堪·布堪·姆因为讲课,不得不看书。除此之外,不知道我们普通的道友当中,30年、40年,还在每天看书,每天都是不断的这种人,有没有?
其实乃至佛果之前,我们的精进是不能松懈的。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是这么讲的,大家应该是记忆犹新。
所以有些不一定是着这种轻清魔,自己好像到了一定的时候,觉得我在学院里面待了这么多年了,已经可以了。该满足的地方不满足,不该满足的地方已经有满足,其实这样也不是很好的。
如果我们的一些毛病要改的话,这个有满足感是可以的,比如说有些人在修行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过失,他就勇敢的去改变,这个很重要的。
真的,毕竟我们都是凡夫人,凡夫人的话,自己的行为按照以前自己顺其自然的方式,发现这样的路不太对,然后自己开始调整,调整的时候,离开了原来的舒适区。一定要认真的去改变自己,强迫自己改变,这是非常勇敢的。虽然走错了一段路,但是自己如果改变过来的话,每个人的心是可以改变过来的,这个是很好的。
但是千万不能到了一定的时候,听到几堂课以后就满足了,或者学了几部论典以后就满足了,或者说得到了某个证书以后,再也不想学了。
世间人也是这样的,比如说已经考上了公务员,或者是考上医生了,这个时候,原来的知识全部抛之脑后,就不太愿意学习了。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毛病。
我们如果真的像前辈大德一样,学到老活到老、修到老,这样的一种精神的话,还是很重要的。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