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切生命升起感恩之心
第四个恩德是什么?今天我们所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我们从学校里面,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但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基本的这些,比如说怎么样吃饭?怎么样生活?怎么样说话?这一切都不是老师教我们的,这是父母,尤其是母亲教我们的。所以母亲是在这个人世间当中我们的第一个老师。从这个方面讲有很大的恩德,这是第四个。
然后第五个,如果是一个佛教徒的话,我们今天有机会学佛,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容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为什么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呢?也是因为我的母亲有了我,因为有了我,我有今天这个机会。没有我的母亲,我有今天的这个机会吗?不可能的。
这样从五个方面去思考母亲的恩德,还有很多细节自己去思考,这些是思考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恩德。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当中的极少数极少数,极个别的人以外,都不会说母亲对我们没有恩德。但是我们的体会随着年龄、时间有可能会慢慢地淡化。还有些人受到一些文化的影响,说父母跟我们是平等的,父母养育我是应该的,这样以后,我们对父母都没有感恩之心。如果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都没有感恩之心,那我们对谁有感恩之心?不会有感恩之心的。
我们今天所有的所谓的成功,包括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我们以为是我自己的努力,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这个跟整个人类,跟大自然、所以生命都离不开。但是我们没有感恩之心,我们认为是我自己的努力,因为我很聪明,因为我很能干,所以我成功了。然后我开始傲慢,因为我是成功人士,他们不是,然后侮辱、歧视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都会产生。所以今天,我们人与人之间这么地冷漠,最后导致了什么呢?最后导致了有钱的没有钱的、有权的没有权的,所有人都感觉到很孤独。很孤独,然后焦虑,最后就是抑郁症。
为什么今天这么多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布: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将成为全球公众最大的健康问题。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没有吃没有穿?是不是因为物质缺乏?不是,就是因为我们感觉不到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温暖关爱,所以就变成这样。
今天我们的精神不健康,精神没有幸福感。精神当中产生痛苦,然后身体也不健康,最后我们也没有健康,也没有幸福。那有什么呢?有钱,我们有钱,但是没有幸福,没有健康,最后变成这样。
所以佛教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去思考我的母亲对我的这种恩德。这个思考了以后,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呢?我们对母亲生起感恩之心。整个这个过程它在培养什么呢?在培养感恩之心。我们对所有人、对所有的生命,需要有感恩之心,首先从母亲开始。因为母亲本来就是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德,从她身上开始培养感恩之心,这个比较容易做到。然后我们对母亲产生非常强烈的感恩之心的时候,然后我们再换另外一个人。比如说父亲或者兄弟姐妹,都是一样。
我在母亲身上培养感恩之心非常成功了以后,第二个是什么?我把父亲观想在我的前面,然后父亲对我怎么怎么好,对我有什么什么样的恩德,去思考,然后我们在父亲身上培养感恩之心。这个成功了以后,我们把另外一个兄弟姐妹或者其他的亲戚朋友观想在我的前面,然后我对他也这样去思考。
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样思考呢?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佛教轮回的观念,这个时候非常容易。怎么样容易呢?佛教告诉我们,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座的绝大多数的人相互之间不认识。但是佛教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我们曾经彼此都做过父母,这一点是肯定的,这是佛教的生命观。那么这些人做我的父母,尤其是做我母亲的时候,她们对我是什么样子呢?就像今天的母亲一样。
比如今天我们在电梯里看见一个陌生人,今天是陌生人,我感觉不到他对我有什么恩德,但是他过去有一世当中跟我今天的母亲一样对我有这样的恩德,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因为我们都换了一个身体,换了这身体以后,这一切都忘了。
我们现在的母亲也是这样,我们很多人非常非常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如果我换了一个身体,或者我的母亲换了一个身体,她变成了一个大街上的流浪狗或者流浪猫,或者是一个陌生人的话,我对她有没有现在这种感恩之心?有没有这种感情呢?没有的。什么原因?因为过去的一切我都忘掉了。换了一个身体以后全都忘了,所以我对他没有感恩之心,但是实际上他对我也有这样的恩德。
这时候我们把兄弟姐妹或其他人也这样去训练,这是佛教培养感恩之心的一种训练方式,用佛教的话来讲叫作修心,其实这个是培养感恩之心。我们今天很多人也说需要有感恩之心,当然需要有感恩之心。但是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对所有的生命、对所有的人类产生这个感恩之心?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佛教里面才有这种方法。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