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主题演讲四:《如何構建健康社會:分析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儒教和人類基本道德價值的共同之處 》 Back

主题演讲四:《如何構建健康社會:分析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儒教和人類基本道德價值的共同之處 》

亞曆山大•伯金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4-08-22

演讲嘉宾:亞曆山大•伯金博士

Dr.AlexanderBerzin

哈佛大學遠東語言係博士、作家、翻譯家


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每個群體都有其特定的宗教或哲學思想,指導人們的行為規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不信仰特定的宗教或哲學思想。要想削弱自私,增長利他心,每個群體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如果目標一致,即創造和諧幸福的多元社會,這樣的社會必須建立在所有成員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基礎上。

當我們在社會上遇到困境,生存的關鍵是道德自律。這意味著克服自私自利、恐懼和消沉,在愛、寬容、友善、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合作。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儒家思想的普世價值,都有各自培養這些優良品質的辦法:

藏傳佛教看到逆境是眾多因緣的聚合。沒有任何一個因素或個人能夠控製這種情況的出現,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並終將影響事態的發展。

伊斯蘭教將逆境看作是神的意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掌握在神的手裏。伊斯蘭教徒會服從神的意誌,通過盡心盡力為神所創造的萬物服務,來表達對神的崇拜。

基督教徒會將困境看作是上帝對我們的考驗,並且以耶穌為榜樣,來幫助那些貧窮和有需要的人們。

儒家思想的追隨者會將逆境看作是隨時出現的不可避免的境況。發生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命。要解決困難,他們會遵守正確的指令,培養內心的仁慈和善念,以禮義和仁愛公平對待每個人。

遵循人類基本道德價值觀的人們明白,不管情況有多糟糕,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關愛。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彼此合作才能生存,如果彼此照顧,我們就會有力量和信心克服任何困難。


(以上為演講內容摘要,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查閱全文請點擊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