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你是选择享洪福,还是享清福? Back

【索达吉堪布】你是选择享洪福,还是享清福?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8-02

林风无声息,

徐徐默吹送。

有福瑜伽士,

踱步思利他。

在森林里,悄无声息的微风徐徐吹拂,鸟语花香的生活,对修行人来讲极其快乐。具有福报的修行人,才可以呆在这里。没有福报的话,在城市里不一定走得开,即使走得开,在那里也呆不住,呆个一两天,把行李一放,自己就跑了。

 

世间上的福报,分为洪福和清福两种。所谓的洪福,指在红尘里当大官、赚大钱,比如当局长、书记、大老板,钱包里的钱很多,银行里的存款也多,还有好多轿车别墅,在世间人眼里,觉得他的福报很大,特别羡慕。还有一种清福,就是在山里面终年累月地修行,虽然吃得一般般,穿得也很单薄,但他的心情很快乐。所以洪福与清福相比起来,我们修行人应该选择后者。

 

我有时候看到山洞里的修行人,真的特别特别羡慕,但我们学院的修行人,在外面的人看来也很羡慕,住在简陋的木屋里,每天过着简单的生活,心里没有压力和痛苦,非常开心。

 

在桑耶青浦的一个山洞里,听说有个年轻的姑娘在修行,她大概二三十岁,长得特别好。许多人问她:“你是什么民族?”她说:“我是藏族。”“你在这里呆多少年了?”“三四年了。”她虽然很年轻,但通过简单的交谈,很多人发现她的智慧非常不错,可是为什么在那里过特别简单的生活呢?有些人就是想不开。其实这些人真的有点笨,总认为住在山里的人,就是无有前途、走投无路的人,被业力的风吹到山沟里去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真正有福报的人,才能在寂静的地方修持。

 

我以前在泰国看过一本书,是阿迦曼尊者的传记,其中有一段的描写与本颂很相似:“黄昏的时候,微风徐徐吹来,尊者坐在宽阔的石板上,静静思维缘起空性和利他的道理。到了半夜,月轮挂在天空,给安静的森林平添了几许凉爽和舒适,那种快乐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他的著作或传记中,经常有对森林的不同叙述,阐述心与自然相结合的道理,看了以后特别特别羡慕。

 

我一方面来看,跟我的同学比起来,我的生活比较清净,从出家到现在,我从来也没有后悔过,更没有羡慕过在家人的生活,在学院里这样呆下去,觉得自己很有福报。可是跟山林里的修行人相比,我就自叹不如了。有时候去朝拜圣地时,看到那里的修行人,我觉得自己散乱太多了,要是能一个人住在那里多好啊,但晚年有没有这个福报也很难说。确实修行需要福报,没有福报的话,不一定有这种缘分,即使有缘分,也不一定呆得下去。

 

修行人在月光下、森林中,有种特别快乐的境界,这种境界可能世间人不一定能了解。李白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是比较悲观,看见床头的月光,就一直思念故乡。而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利他”,没有必要特别想家乡,应该好好地思维利益众生。

 

在寂静处的修行人,修菩提心非常重要。有些人整天住在山洞里,可能是没有遇到善知识吧,我以前去五台山、九华山,还有藏地的部分地方,见过很多修行人,也问了他们,但他们的修行好像与菩提心没有相联,这样不太好。住在寂静地方的话,应该像无著菩萨、乔美仁波切、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那样,精进修持利他的菩提心。大家以后有机会住山洞的话,应以修菩提心为主,这一点千万不能忘!

 

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很难有住山的机会,如果没有的话,稍微有空闲时,把自己的佛堂当作山洞,修利他的菩提心也很有必要。否则,一直等辞职、等离婚、等……临死之前有没有机会也不好说。所以大家应该把握当下,从现在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作一番调整,以前应酬特别多、散乱特别厉害,那么现在需要调整过来,为修行创造一种寂静的氛围。

 

现在有些城市里的修行人,比山洞里的修行人还好。因为在山洞里没有别人的影响,有些人天天睡懒觉。而城市里的某些修行人,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每天都是特别精进。当然,如果在山洞里非常精进,功德也确实不可思议,依靠寂静处的加持力,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全部都会成为善妙,《月灯经》云:“山中空闲殊胜处,一切威仪皆为善。”但如果没有运用起来,恐怕在寂静地方的散乱也比较多。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今日开示提醒

北京时间2018年8月1日 晚19点30分-21点30分(悉尼21点30分-23点30分),索达吉堪布将传讲《孝经》第10课


平台直播:

新浪show:491755,491338, 491337

YY:78569736,72383501

试用平台:

【电脑】

https://www.bsasamaya.com/live-open/play.html

【手机】

http://zblive.ml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什么样的伟人也做不到将所有外敌消灭干净。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大乘的理念及调心方式,降伏自相续中的嗔恨心,假如相续中真的生起了“纵遇生命危险我也不害任何众生”的决心,所有的敌人全都已经解决完了。


-索达吉堪布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