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9 | 新时代,心的教育
高新民教授
悠悠寸草,虽没有苍松翠柏的高大挺拔,但只要根植于大地,只要还在接受阳光雨露的哺育,就一定会将春意散播开去。
假如大量人才的生活取向和价值观,都建立在金钱和物质上,建立在外在的发展上,从来也不注重内心的道德,那他们的未来令人堪忧。
藏地非常伟大的学者岗波巴大师,曾告诉我们,好老师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三点:
第一、少贪欲,不会整天为了名利地位,不替学生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第二、不具智慧,老师若没有深䆳、敏锐的智慧,根本不可能教导学生;
第三、有关爱心,老师时时处处要关心学生,毕竟自己是过来人,熟知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故应该对学生循循善诱,告诉他们以后该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什么?……在灌输智慧的同时,理应给学生教些特别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明白方方面面的道理。
“诸有具智人,心不随境转”具有智慧的人,心不会随外境而转。
慈善不是金钱,而是人心。
多存善心,多做善事是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彼此关联的社会中,帮助他人也就是成全自己,了达这一点对你们的将来,真的非常有用。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定义“教育”—“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务必要注重心灵教育,自己也要言传身教,以美德去感化他人。希望我们这一颗善心,这一刻的心灵交流,能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增添一分色彩!
如果你经常关心社会、关心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环保、节约能源、关爱弱势群体等,自己的好运也会自然而来。
假如你关心的问题越大,做事就有了长远眼光,事业的成功率也会越高;反之,倘若你关心的范围特别狭隘,焦点始终都围绕自己转,自私自利特别强,那干什么也不会有一番成就。
动机和结果比起来,善的动机更重要。佛教中也讲:“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意思是说,心善的话,前途光明;心恶的话前途黑暗。还有《功德藏》中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善恶的差别,唯以内心的动机来区分,不以外在的行为来辨别。
善和恶的标准,关键是以心来衡量。假如你的心没有自私自利,完全是想利益众生,这是最好的一种善。
造恶会招致痛苦,行善会获得快乐,这也都是一种必然规律。
旅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