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此心 | 中观之父龙树所著《六十颂如理论》 (十三)
2015年十月,在加德满都,宗萨钦哲仁波切连续七天开示中观之父龙树菩萨所著的《六十颂如理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到他的身边,聆听他的开示。那是一段仿佛在天上的美好时光。
在悉达多本愿会与西游译文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完成了此开示的1-6集视频制作,最近,刚刚完成了7-13集的视频。整部教授到今天就全部圆满发布了。
让这珍贵的开示融化在我们的心里。你会看见一个闪闪发光的世界,那光芒,来自你自己。
龙树 · 六十颂如理论
今天我们将会完成教文的讲解。我想要提醒各位,如果你是佛法的追随者,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追随者,那么很重要的是,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尤其从事有关佛法的活动时,首先必须具持菩提心——基本上就是要顾念一切有情的证悟。即使当下这一刻我们并不具有完全的勇气能够出离一切,但很重要的是必须记得,无论如何,轮回——或说世间的三有界——总是会一直出问题。虽然其中有些问题可以解决,但大部分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必须意识到:世俗的奋斗并无可依靠的意义。
我们将在今天的前半部分课程中讲完教文。我只是想告诉你们这点,这样如果有人需要赶飞机或做其他事情,教文会在茶歇前讲完。茶歇后,应一些人的请求,会很简短地授皈依和菩萨戒;还有人祈请了几个口传,例如《普贤行愿品》以及一些其它的密乘仪轨,像是前行修持等等。
首先我们继续讲解教文,现在已经到了结尾部分:
诸有住心者,惑毒何不生;
何时住中间,亦被惑蛇缠。
如童执实有,于影像起贪;
世间愚昧故,系缚境笼中。
我们一直在讨论事物如何不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它们看似存在。这里,基本上龙树是在总结理解空性的利益,亦即了知事物不是真实存在的利益。这一偈直指重点,它说:“诸有住心者,惑毒何不生”——如果你认为某个事物真实存在,显然你将会有烦恼。这是可以理解的,这符合逻辑:如果认为某个事物真实存在,毫无疑问地,此人将会被烦恼之蛇捕获。对于喜好的事物起贪执,对于不喜欢的事物起嗔恨,对于只不过是假名安立或造作出来的事物则有愚痴无明。“何时住中间,亦被惑蛇缠”,即使一个人没有主动做什么事情,但是只要你有认为事物实际存在的倾向或习气,这样的人将会被烦恼之蛇捕获。
“如童执实有,于影像起贪;世间愚昧故,系缚境笼中。”这里的“孩童”指有情众生,也是一个类比。像是小孩子去看马戏团之类的表演时,他们不知道面前展现的只不过是一场表演,孩子对表演的一切感到惊奇或入迷,就像那样的情况。
“无明的有情众生”(世间愚昧)指那些不了解为何事物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由于这样的无明,当他们与世界交流互动时,最终总是会陷入其中。这里用了一个极为优美的字“篓笼”(གཟེབ།),他们总是被捕获在外境(ཡུལ།)的箱子、罗网、地牢、监狱中。藏文“透”(ཐོགས།)这个字包含的意思不仅是被卡住,还有阻碍的意思。像是如果我们走过的不是这一扇门,而是一堵墙,我们会撞上墙,我们无法穿墙而过,我们被墙所阻挡。因此,每当那些不能理解“事物非实有”的人与世界互动时,无论他们互动的事物是什么,他们都无法走过去、都穿不过去。你看着某个对境,然后认为他、她或它是美的,那你就被它阻挡,你穿不过去,你无法走到超越它的地方。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消失了,不过大约二十年前,藏族人热爱金牙。我不是夸张,很久以前我在拉萨的时候,真的见过一个人几乎把八成的牙齿完全镶成金牙。然后他来我这里请求加持,他说:“请加持我!我现在做得非常好。请加持我,让我成功,我只剩下几颗牙还没镶金了!”他看起来可怕极了,有时候我和他一起吃饭,他笑起来非常吓人,而且他经常毫无必要地露齿而笑,因为他受到“金牙是好的”这个想法的阻挡和缠缚。
其实他的金牙还没有那么糟糕,这世上还有很多其它的阻碍物和包袱:价值观、政治体系、道德观、伦理观念,我们卡在这各种各样的观念中动弹不得,例如言论自由、个人权利等等的这一切。中观学派说,只要你知道它不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没问题;但是如果你忘了它并非实存,这种称为“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就会变成一个问题。例如在过去几十年中,个人权利被大肆炒作,我感觉有时候现代人——尤其是西方人——如此寂寞,人们觉得自己与家庭、一切都极为疏离。而造成这个隔阂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如此努力地争取个人权利,以至于他们现在终于变成单独一个人,因此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我曾经观察一些世交友人的孩子,可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被赋予了极大的个人权利,像是看任何他们想看的电视频道,基本上让他们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现在他们成长到将近二十岁,步入社会,开始结识充满这个世界上的拥有个人权利者,他们不知道如何交谈,他们没有好朋友,因为他们一直都太过投入自己个人的事情——自我。像是很多孩子忘记其他孩子也有感情、也有心思、也有情绪起伏。
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例如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大约十年前有大量关于自尊心的炒作,因为人人都觉得欠缺自尊心,因此到处都在讲自我尊重——如果你去书店,所有的书都是关于提高自尊、建立自信之类的,正如现在大多数书店里都有这么多的领导力书籍。也许你们有些人真的应该写一本关于如何被领导、如何做下属的书。
回到“自尊心”这个话题,我觉得西方人卡在这个价值观里,突然出现了很多自恋的小孩。他们觉得自己是阿诺·施瓦辛格,非常自恋,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我觉得他们很快就会毁灭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自尊太高了。因此,龙树说:这些全都不是真实存在的;“系缚境笼中”,凡夫被束缚在这种牢笼中,动弹不得。
圣者于诸法,智见如影像;
于彼色等境,不堕事泥中。
而圣者与世界互动时,当他们看着色相、听着声音、品尝味道时,因为他们观待一切都是幻相、一切都是缘起,因此无论他们看到、听到、尝到什么,这些对境对他们来说都不是泥沼,都不会抓住、缠缚、捕获他们。
异生贪爱色,中间即离贪;
遍知色体性,具胜慧解脱。
这是一个绝对深奥的偈颂。寺院、佛学院或佛教图书馆的入口应该有一个大匾额或者一面大墙,把这一偈刻在上面或写在上面。
当孩子——或者说无明众生——与世界互动时,他们看见色相,就陷入色相中;他们陷入声音中,他们陷入味道中,他们陷入价值观等等。“中间即离贪”,而瑜伽士、修行者、那些在法道上的人,当他们与世界互动时,毫无贪执。另一方面,圣者是“遍知色体性,具胜慧解脱”。这一偈太美妙了!
或可这么解释:凡夫有包袱,他们陷入认为事物实有的想法中;而道上的修行人尽管没有执著,但是仍有住于道上的包袱,像是“啊,这个不对,这不是真的,这是幻相,如同海市蜃楼……”他们仍然有包袱。然而圣者依然了悟现象的本质——色相、味道、声音等等的本质——他们没有会让自己卡住的包袱,因此也没有试图不执著的包袱。这类似几天前我们谈过的那个甜点小贩的例子。
我用“包袱”这个词可能过于夸张,但是我想这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贪的包袱,离贪的包袱,了知实相之后的没有包袱。了知实相之后,没有什么可贪着的,因此也没有什么要去不贪着的。下一偈是对此的进一步阐释。
执净起贪爱,反之则离贪;
已见如幻士,寂灭证涅槃。
认为某个事物是美的,会让你起贪着;认为某个事物和美丽相反、是丑陋的,会把你从贪着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了知你看到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个幻相、不是真实存在的,你将获得解脱。
倒想起热恼,烦恼诸过失,
通达有无体,知义即不起。
这又是对上一偈的确认。对于受到颠倒见地所玷染的人,烦恼的过患、苦的过患,这些全都会出现。基本上,“倒想”意指把幻相看成是真实的,在此是指错误的见地(邪见、颠倒见)。只要你有邪见,你就会有烦恼,就会有这所有的过患。而对那些理解究竟实相——即缘起、没有真实的有,也没有真实的无——的人,对他们来说,由于他们没有邪见,他们没有烦恼,因此也没有苦。
有住则生贪、及离贪欲者;
无住诸圣者,不贪离贪非。
这又是你必须刻凿在墙上的一句偈颂——我想你的墙可能会不够。或者中国人有写书法、挂在墙上的传统,也许你可以把这些偈颂写下来。
这美妙极了:如果有什么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就会有贪执,就有起贪执的因、有热爱的因;而且,如果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也就有了要离贪的原因。“无住诸圣者,不贪离贪非”,但是因为没有什么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佛或圣者们当然没有贪,而且也没有无贪——他们也不是远离贪。多么不可思议的宣言!他们没有贪执,而且他们也不是离贪者——已经舍弃了贪的人。因此,龙树在这里说的是:佛没有贪,但他也不是弃除贪。
可别忘了这是早在公元一百五十年的教法!各位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因为这些教言是如此的创新、先进、充满活力。这是革命性的讨论,却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被教授了。
诸思惟寂灭,动摇意安静;
烦恼蛇扰乱,剧苦越有海。
那些已经渡过轮回大海者,首先就是因为了知事物并非真实存在的。我们现在在讨论的是道的五个阶段: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还有无学道——虽然我们称“无学”为道,但其实它并不是道,[它已经超越了道。]
在前面的阶段,例如资粮道和加行道,你试图运用分析来检验事物是否真实存在。一旦这个过程在加行道圆成,当菩萨到达见道时,其智慧变得成熟,就连那些在资粮道和加行道所使用的对治也被放下,或者说舍弃。这一点在佛教教法中经常讲到,尤其是在禅修指导中。我相信许多接受过内观指导的人会很熟悉这一点。
基本上我们在说的是,有一个问题要解决,然后我们会讨论解决方案,但是有很多这些解决方法也需要被耗尽。解决方法对应的藏文词语是“对治”(གཉེན་པོ་)——所治和对治(སྤང་བྱ་དང་གཉེན་པོ་),所治指问题、染污,对治是解决方法。接下来讲的是一种非常概括性的说法,因此请不要引用我是这么说的。可以说,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修行人会搜集很多的对治方法,并且善于修持这些对治方法。然而一旦到达初地,也就是见道,当然还有接下来的修道,可以说这些对治就有点变成一个问题了。因为如果你还有对治,就表示你还有问题。因此,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诸思惟寂灭,动摇意安静;烦恼蛇扰乱……”非常粗略的说,有点像是这样:我们目前会思维一切都是空性——“诸思惟寂灭”,这是我们现在的思维: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幻相。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想法,你[在之后的阶段]也需要超越。“动摇意安静”,通过这样,基本上不再有执著。如同杰尊仁波切札巴坚赞所说:“只要有所执著,你就不具见地。”他是这么说的。只有当你超越所有的执著,你才超越轮回大海。其实我应该更忠于原文“渡无尽轮回大海”(མི་ཟད་སིད་པའི་རྒྱ་མཚོ་བརྒལ།།)——渡过存有和各种可能性的海洋。可能性指你觉得可能存在的事,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文的正文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是回向 —— 回向这一切。
以此之善根,回向诸众生;
集福智资粮,愿得福智身。
以此善德——我猜想,从龙树的角度来说,是指他著述或者教授了此文。以此福德,愿所有众生都能积聚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当然了,龙树就是龙树,就连在这最后时刻,他也要阐述一大要点。而且这是他在这里讲述的最重要的要点之一。以此福德与智慧,愿所有的众生都能成就两种圣位——指法身与色身。这是如此令人赞叹!我会说这是他宣说的最大要点,并且他以此完结这部著作。
前几天有人问过这个非常好的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当时没有做真正完整的回答。例如,如果在座的某个人通过积累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而突然证悟了,那会发生什么?你会超越所有的二元分别,不是吗?如果你超越了所有的二元分别,你就不再有“从前当我还不是佛而我努力想要成佛的时候”之类的想法,因为没有了时间的分别。由于缺乏合适的言辞,所以有时我们会用“无始以来”这样的词语,像是“自无始以来即超越了轮回与涅槃”。宁玛传承中甚至会使用“普贤王如来”这样的词汇,非常粗略地翻译就是:始终或者说从无始以来就一直是贤善的,亦即“法身”。
“那是什么情况?因为你不记得任何事情,因为你没有忘记任何事情,所以你变成没有用处了吗?你还会收我们的信息吗?现在你成佛了,如果我们祈祷,如果我们请求帮助,你还会利益我们吗?你成佛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要知道,我们是人类,永远都在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谁在乎你是否证悟、变得超越时空?那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假定现在你成佛了,但是还有那么多与你有缘的众生。不一定是这些众生创造了这个缘结,而是你创造了这个缘结!例如当我们念祈愿文的时候会说“愿一切有情证悟成佛”,即使那听起来很没用,即使你并不真心那么想,你只是因为法本上这样写你就这样念,即使你没有丝毫的菩提心,但你仍然付出了些许努力,因此你创造出与一切有情众生的缘结。这些众生还没证悟,他们仍然有时间、空间、你、我的概念,他们仍然有“很久以前”、“如果我努力就会获得回报”的想法。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会视你为圣者;而如果他们视你为圣者,这将成为他们获得证悟的因。
是的,或许有些人会暂时对你感到恼怒,但是因为这个联系,他们仍然会有那样的连结或境缘。而且因为许多人视你为证悟者,他们会有各式各样关于你的故事可说,就像“两千五百年前在蓝毗尼有个叫作悉达多的人诞生,他前往摩揭陀国,他获得了证悟……”这样的故事。有些人听到这些故事时,会大受启发,他们的佛性会受到某种触动。有些人因为他们的佛性被触动,会变得对轮回生活感到沮丧,会渴望更多的实相。这样的示现便称为色身。而法身和色身的结合即是世尊,即证悟者。
以上是回向。
这是龙树菩萨著述的《六十颂如理论》——我想他是南印度人。后来,在伟大的赤松德赞王的资助下,也可能是在他的胁迫下,由印度学者喜吉祥(Muditashri)和藏族译师日称(尼玛札巴)翻译[成藏文]。
这也是为什么要请各位多生小孩的另一个原因,我们有很多的经论需要翻译。如果各位有多余的小孩,而且如果你真的照顾不了他们,你总是可以来找我。不过,他们会学习翻译,这意味着他们永远不会有很赚钱的工作,所以请记得这一点。
佛陀的教言,以及佛陀追随者的教言,需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佛法依然在中国活力充沛地存活着,就是因为中国过往的大德们将佛语翻译成了中文。
藏族人没有太多事情可吹嘘的——可能藏族人不爱听我这样说,但就连馍馍(藏式蒸饺)都是从中国传来的,“图巴”(面条)也是中国传来的,还有人告诉我糌粑是从阿拉伯传来的。但是藏族人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壮举!将整个国库的财富用来翻译佛陀的教言,王国几乎破产—我想确实是破产了。
我们需要翻译佛陀的话语。佛陀实际的肉身已经逝去很久了,佛陀的意是你们各自能够证得的,可以感知、接触、交流的唯有佛语,因此我们需要维护、保存、翻译佛陀的教言。
有一位现今仍然住世的不可思议的大师,土登尼玛仁波切,当他叫我组织翻译那些中文里没有、但是藏文里有的佛经时,我们很多人心想“谁会阅读呢?没有多少人会读这些。”但那不是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一天,这些文典将会与某人相遇,我们需要的就仅此而已。
我们当中有些人一直在努力翻译佛陀的教言,而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缺乏译者以及与译者一起工作的学者们。因此,我们需要考虑长远的计划。我相信,我现在正在请求各位生养的译者,当他们大多数人成为译者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已经不在世了,但是这没关系。
有时间和精力的人,请考虑成为译者。有很多优秀的翻译培训机构,其中最好的一个就在尼泊尔这里——自生智佛学院,他们也一直和“佛典翻译计划”紧密合作。那些不急着今天就离开的人,如果你正好要去博达那边,如果有时间,可以去那里参访,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并且已经可以开始做你的家庭计划。
如同我一开始所说,这一次的课程,有那么多人请法,尤其主要是来自许多中国学生的请法。就像之前说的,似乎中国人对学习佛法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而学习、听闻佛法是绝对重要的。我个人想要提醒你们许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你们非常幸运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伟大上师。我必须提到土登尼玛仁波切。说实话,他是现今唯一一位会让我感到不自在的人。还有慈诚罗珠堪布和索达吉堪布,你们非常非常幸运能够有他们。因为我是最爱批判、最自大的人,我不那么轻易赞扬别人,我喜欢亲自观察核实,所以这话从我口中说出,你们应该认真对待。
闻、思、修将会保护佛法,别无他法,守护佛法并利益有情众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对佛法进行闻、思、修。
以此,我们完成了这部教文的讲授。
这次教学能够实现是因为少数几位非常慷慨虔诚的学生。在我询问他们时,他们说希望保持匿名,这个行为也非常值得随喜!还有许多其他人肯定为这次教学付出了辛劳的工作。
如果有任何福德,我希望将此福德回向给所有菩萨的长久驻世——那些在做妓女的菩萨,那些在做政治家的菩萨,可能也有在做喇嘛工作的菩萨,愿他们都能长久驻世。也应该将此福德回向给那些[美国]国会山的参议员们,愿他们将会阅读缘起。最后,以此福德,回向你们很多人能够多子多孙。不要担心那个。
- 全 完 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