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亲爱的粉丝们:
正如上师曾在2018年1月4日的微博这样写道:自己所需诸论典,每日之中记一句,如同蜂蜜及蚁窝,不久即将成智者。——《萨迦格言》
我们特别推出新的专题栏目——“智慧相约”来共同学习上师的经典课程,每次音频十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学习,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让你将学习进行到底。
同时,还有配套的课堂笔录、相关拓展资料,让我们一次学习就深入到底!
只要你圆满学习一次课程,就可以在文章末点赞。让我们在虚拟的时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所有动物中,猪的鼻子最灵敏,比狗鼻还灵敏。甚至有警察用猪来进行搜查。同样,有些人的伺察智慧就像猪鼻一样,什么事情稍微提一下,就能马上领悟。但这样的智慧,敏锐也可以,迟钝也可以,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以此引发出很多无义、贪嗔的垃圾。有些人智慧很好,接受能力特别强,无论任何事物,只要稍微点一下,就能马上领悟。但通常,他们也有一个毛病,就是很敏感脆弱。别人的态度或言语稍不注意,他就会马上产生极大的嗔心和贪心。因此,跟他在一起很累。也许是因为他太敏锐了,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子虚乌有的事,他都像吸铁石一样全部吸进来,结果不光自己很苦恼,周围的人也很苦恼。这样下去,他的修行会很困难。有些人说话做事,智慧不错,但太敏感了,什么事情都能马上引起烦恼,他自己也是痛苦得不得了,好几个人劝也劝不住。他开心时,就像天人天女一样,同处的人也感觉很幸福;但他痛苦时,最好不要在群体里,否则,周围人也全都很痛苦。所以,智慧敏锐也可以,不敏锐也很好。有的人就是这样,大智若愚,看起来笨笨的,比较迟钝,但做事情很可靠。90年代有部电影叫《阿甘正传》,很多人都知道。阿甘智商不高,但他的心非常真诚。在面对各种机遇时,他从来不考虑个人得失,事情却往往获得了奇迹般地成功。《阿甘正传》在好莱坞问世后,许多绝望的人因此受到鼓舞而重拾信心,包括有些明星也觉得自己的明星生涯充满了希望。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人有时需要聪明,但聪明人也有他的烦恼,所以不要太敏锐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为了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天天痛苦,这也给周围的人带来烦恼。世间人尚且不应如此,更何况修行人。修行人在任何场合中都应该放松、宽容。在必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还是要怎么做,但更重要的是,要给周围带来一种安全感。所以,我们的“嗅觉”不能太灵敏,不然,所有的东西都品尝到,也会有点累。
学佛是用来观察自己,不是用来观察别人的,要管好自己,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一切外境只是自心的显现。心清净,外境自然清净。
什么是慢过慢?有的人老是跟自己的领导过不去,挑领导的错,认为我就是比他厉害。心里也常常认为:我的这些上级比我差远了,他们怎么会被选上当领导?这真是太可笑了。他心里想不通。这就叫慢过慢。
中国俗语中有一句话——狗眼看人低。狗眼之所以看人低,是因为它处的位置低,眼睛的视角就比较低,所以它看什么东西都是扁扁的。人眼之所以看得高,在于他长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站在低处仰视比自己强的人,他往往会更多地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而一个人站在高处往下看别人时,则会更多地看到别人出色的一面、好的一面。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穷困时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反问:“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那样的仁人廉士,也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孔子。
孔子却说:“我相信颜回之仁已经很久了。你虽如此说,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边必定有缘故。”
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日前,我梦到先人,大概是想启发帮助我。你把做好的饭食拿进来,我将祭奠先人。”颜回对孔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锅里不干净,丢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来祭奠了。”
——法师
犹如夏日渠水之觉受,
增上抑或减弱皆相宜,
莫如孩童追逐彩虹霓,
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夏天下雨时,渠水涨满流溢,若很长时间不下雨,又一点都没有了。我们修行过程中的觉受也是如此。觉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觉受,比如上师现前、本尊加持等;坏的觉受,比如《楞严经》里讲有五十阴魔:有些人能讲经说法、显现各种神通、飞于虚空等,以及一些魔王波旬制造出来的,梦中的觉受和白天的授记等。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困难,及对此境界之误解。

如果你觉受增上,天天都处于明空无念的境界也可以,但即使没有也可以。因为觉受是不稳定的,证悟才是稳定的。我们不应该如孩童一样,追逐那些虚假的五彩缤纷的彩虹。虹霓就是彩虹的意思,霓比较暗淡不太明显,虹比较明显,彩虹中这两个成分都有。我童年放牛时也追过彩虹,从山谷这边一直追到那边。它走我也跟着走,最后快要抓到的时候,太阳一照就没有了,我只好珊然而归。现在有时看到山谷,我也会想起小时候的事儿。小孩子确实有点愚笨,总觉得彩虹很漂亮:“要是能抓到的话,该多好啊!带回去父母肯定很高兴。”在修行过程中,觉受看起来很吸引人,比如诸佛菩萨的加持。但是如果一直耽著的话,那就像小孩追彩虹一样没有多大必要。所以,修行人不要整天讲,我的梦中如何,我的显现中如何……。以前我们去五台山时,有一个和尚说:“我看到了布玛莫扎在那个山顶上,格萨尔王也出来了!”开始我们还算有清净心,想他可能是真的见到了,因为法王也说过,到五台山的人肯定能见到文殊菩萨和布玛莫扎。后来他总是说,布玛莫扎在那里,格萨尔在这里,我们就不相信了,怎么可能布玛莫扎和格萨尔王又在这边又在那边。有时候显现不一定是真的,即使是真的,也没有必要跟别人说。现在的佛教徒稍好一点,八九十年代时,很多佛教徒都说神通,全是怪怪的。现在佛教徒当中,也有极少数这样的人。我希望这些人要守五戒,不说大妄语,如果你受过居士戒的话都知道。即使你真的见到了,你也不要说,自己享受就可以了。如果天天说,不但别人不相信,自己也很有可能被开除。
以前,法王如意宝曾经严肃地教诫众弟子说:“现今在五明佛学院开始出现一些打大妄语者,所以必须清查一下。实在不能调正者,就要驱出学院。如有些人说:看见我的身上有麦彭仁波切,门措空行母的身上有益西措嘉佛母等等。要知道,麦彭仁波切示现涅槃至今将近一百年了,连我都没有亲自见过他老人家,更不用说你们一些青年人了。即使看到我的身上有一尊佛像,你又怎么知道此像就是麦彭仁波切呢?有的说:因为他和学院里供奉的麦彭仁波切瓷像很相像。但是你怎么能把真正的麦彭仁波切和无情的瓷器混为一谈呢?你们的信心还是要增加一点,请不要把麦彭仁波切看作无情之物一般。”
参照法王如意宝的这番话就能知道,修行者对于一些见到异相、亲见本尊、获得授记等等传闻,不能轻易听信,要从见解的角度细致辨别真伪。在自己的修行中,更要注意检别邪正。然而明白此理者甚少,有些人在练习一些功法时,只要自己身心稍微获得一些“灵验”,就觉得“此法不可思议。”有的追求体验玄妙神秘的境界,视其为真实智慧。
——仁波切
总之,这种不稳定的觉受,就像夏天水池里的水一样,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没有稳固性可言,因此不要追逐虹霓般的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