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解:修持“不净观”
略解:修持“不净观”
为了放下对身体的执着,小乘行人多数会修持“不净观”的修法。以下略解怎样修持“不净观”。
众生对自己身体的执着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对形色方面的执着,比如我的鼻子高不高,我的眼睛大不大,我的身材好不好;
第二,对显色方面的执着,比如我的皮肤现在是什么颜色,是黄还是白,是暗沉还是有光泽;
第三,对所触方面的执着,触上去是否细腻、柔软,脸上的毛孔是否粗糙、有痘痘……;
第四,对恭敬利养等的执着,希望别人对自己赞叹和心生喜悦,还希望把身体保养得很好,让它多受恭敬、利养,不希望它受到丝毫损害。
总而言之,我们对形色、显色、触感、恭敬利养都有贪心。为了分别对治这四种贪心,不净观有不同的观想内容。
第一种,对治形色方面的贪心,作浮肿想和啖食想。
浮肿想:观想人死了之后放上几天,身体开始发胀,本来非常纤细的手指会肿得非常粗,整个身体都肿胀起来,充满了脓、血。
啖食想:进一步皮肤破裂,流出黄水、脓血,充满了恶臭,里面生出各种各样的小虫啖食、啃咬着这个身体,此为啖食想。如果我们对自己形色方面比较执着,就去观想自己死后就是这样---是不是瞬间就对自己的形色没那么执着了呢?
第二种,对治显色方面的执着,作红肿想、青肿想、黑肿想。如对自身颜色方面有这些执着,就需要修持这三种想。
红肿想:人死后身体肿胀、皮肤发红,周身透着红色。
青肿想:之后开始发青。
黑肿想:最后开始发黑。每个人死亡之后都会出现这三种阶段。我们现在再怎么样贪执肤色白不白、有没有光泽,死了之后它都会变成黑青色,而且伴随着“浮肿”。如果反复观想,自然会消除对显色的贪心。
第三种,对治所触的贪心,作虫啖想和焚焦想。“我希望自己的皮肤摸起来细腻、柔滑,不希望毛孔粗糙……”。如此产生对所触的贪心,就要修持“虫啖想”和“焚焦想”。
虫啖想:思惟死后有无数的虫在啖食、啃咬所执着的每一分所触;每一寸肌肤都成为它们的食品,不再是什么美丽的所触。不要说是人死之后的坏腐之身,就算是一块腐坏的肉,有无数虫爬于其上,你还想去碰它吗?肯定不想了。
焚焦想:你说“我死后一定会火化,干干净净的”,可是,当火焰不断焚烧你的肉和脂肪,身体被慢慢烧成焦糊而发黑时,还会有什么美妙的所触吗?不再有了。
第四种,对治恭敬利养所生之贪心,作不动想和离散想。为了得到恭敬利养,希望别人悦意赞叹、恭敬,我们极其爱护这个身体,进而不断地保护它。此时,就要观“不动想”和“离散想”。
不动想:想想我们死后,所执着的这个身体放在那里,完全不受自己意识的支配——远离意识而变成尸体。
离散想:无论是长时间地放置还是立刻火化,终会离散。例如长时放置后,身体每一个关节都会一点点地坏掉,肢体相互脱离,这时手和胳膊、头和身体全部都分开了。此时,谁还会对它有任何恭敬利养的想法呢?再也没有了。
小乘修行人在最初的修行中,会依靠这九种不净观来断除以上四种贪心,使自己逐渐放下对于身体的执着,开始对出离生起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