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40课-脉络&难点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Fu5a1ZnlcYJRaVUqgWZ_Q
提取码:a56o
JPG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dJUz-zHmcRtTvJ3_bxSSw
提取码:o53q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丙二、(往生修法)分二:一、修炼;二、运用
丁一、修炼
一、劝修往生法
二、平时要反复修炼
三、死时是否用得上,依赖于平时的修炼
丁二、运用
一、何时可以修往生法(总)
(一)总说(原文)
(二)别说:自杀
二、三种隐没次第(分)
(一)总说
(二)分说:五根隐没次第
(三)分说:四大隐没次第
(四)分说:明增得隐没次第
(五)总结
三、运用往生法的最佳时刻
(一)总说:隐没次第开始出现的时候(五根隐没)
(二)分说如何做:舍弃一切专心求往生(自利角度)
(三)分说如何做:助念是我们的责任(利他角度)
(四)让助念成为传统
(五)此时要依此往生法制强性往生
展开分析
丙二、(往生修法)分二:一、修炼;二、运用
丁一、修炼
一
劝修往生法
(一)何时该修此法
(二)名词解释:颇瓦法
1、颇瓦法之说词
2、颇瓦法之释词
(三)修往生法之必要
1、正说:离开世间时,最需要的就是颇瓦法
2、原因:除了修法别无依靠
3、遣疑:(此处遣除了有些人认为颇瓦法不能解决眼下问题的疑惑)
1)疑:平时修颇瓦法,会不会让我快乐、不痛苦呢?
2)遣:理证说明为了远离所有痛苦应学习此法,而不应只着眼于眼前痛苦
二
平时要反复修炼
(一)平时要反复修炼,未出现验相前一直精勤努力
1、总说:(原文)
2、别说:精勤的重要(以世间精勤为例)
3、结论:修出验相之前,一定要精进,反反复复修炼
(二)身心健康时,依靠此法往生有一定的困难
1、正说:(原文)
2、原文解释
3、旁述:应当全部接受《前行》的所有文字
三
死时是否用得上,依赖于平时的修炼
(一)何时才能往生
1、正说(原文)
2、以比喻宣说(原文)
1)比喻:采摘果实
2)比喻对应的意义
(二)往生依赖于平时的修炼
1、略说
● 旁述:以上师自身为例说明说易行难
2、广说
1)反面说:平时未修持,无常到来时无有帮助
2)正面说:以比喻说明平时串习的重要性
3、结论
4、旁述:藏汉往生窍诀对比
丁二、运用
一
何时可以修往生法(总)
(一)总说(原文)
(二)别说:自杀
1、世间人不应自杀
1)现象
2)劝诫:以乞丐为例
2、佛教徒不应自杀
1)智慧的角度
① 行者的角度:佛教徒心态不同(出家人/在家人)
② 佛法的角度:佛教思想拯救了(西方)许多人,有了佛法智慧不必选择狭隘之路
2)后世不能离苦的角度
3)自杀的过失角度(原文)
3、结论:出现死相时才是往生的成熟时机
二
三种隐没次第(分)
(一)总说
1、定义及分类(原文)
2、旁述:如何把握
1)反面说:不会出现隐没次第的两种情况(横死,发觉不到)
2)正面说:生病反而容易把握
(二)分说:五根隐没次第
1、正说(原文)
1)耳根隐没
2)眼根隐没
3)鼻根、舌根、身根隐没
2、如何做
1)自己如何做
① 请求灌顶或请他人直指心性(原文)
② 以比喻宣说直指的必要
2)他人如何做:念颇瓦或助念(原文)
3、消归自心
(三)分说:四大隐没次第
1、肉界融入地大
1)正说(原文)
2)劝诫:精进修行,远离死惧
① 以教证宣说:米拉日巴尊者道歌
② 以理证宣说:与其平淡琐碎过一生,不如趁早求解脱
③ 结论:明白道理并精进修行,一定可以远离死惧
2、血界融入水大(原文)
3、暖界融入火大(原文)
4、气界融入风大
1)分类:五种风
2)正说:气界融入风大(原文)
3)旁述:佛教对死亡的分析是不共的,能准确了解非常幸运
(四)分说:明增得隐没次第
1、明增得
1)总说
2)分说
① 明相(原文)
② 增相(原文)
③ 得相(原文)
● 旁述:每个众生都有
2、近得(基位光明)
1)正说(原文)
● 进一步补充
2)解脱的关键时刻(不经中阴)
① 法报化三身解脱(原文)
② 业力深重者堕入地狱
③ 阿弥陀佛会现前
● 旁述:上师以自身为例,说明得受了窍诀应好好修行
3、法性中阴与转世中阴
1)正说:是正行的支分,没有讲(原文)
2)补充:没有讲的部分应在《六中阴》中了解并实修,《上师心滴》《杰珍大圆满》中也有
(五)总结
三
运用往生法的最佳时刻
(一)总说:隐没次第开始出现的时候(五根隐没)
(二)分说如何做:舍弃一切专心求往生(自利角度)
1、前行
1)忏悔
2)断贪(原文)
① 不必贪恋
② 不必安排(安排就是耽著)
③ 如何断贪:平时经常思维
2、正行
1)自身角度:专心忆念
2)他人角度:请有能力的道友助念
(三)分说如何做:助念是我们的责任(利他角度)
1、利益亡者的角度
1)人类角度
① 略说
② 广说
A、法的角度:仪轨的加持毋容置疑
B、人的角度:
● 反面说:不助念的过失
● 正面说:赞叹助念团队
C、验相角度:很多地方呈现瑞相
③ 结论:应放下自己,把他人的解脱放在心上
2)动物角度:如何做
2、利益亡者身边人的角度
3、总结:不要漠视助念的责任
(四)让助念成为传统
1、略说
2、广说
1)藏地有助念的传统
① 总说:从高僧大德到平常百姓都具有此传统
② 分说:
A、藏地大德
● 旁述:我们该如何做
B、藏地百姓(对家人/对外人)
2)汉地应形成助念传统
① 第一步:习惯性地念观音心咒
A、总说:应习惯性地念观音心咒
B、分说
● 反面说:叹息无用
● 正面说:形成念观音心咒的习惯
C、劝诫:应摈除狭隘观念,学习其他民族优良传统
② 第二步:希望全国形成助念团队
A、正说
● 别说仪轨
B、劝诫:应尽力利益亡者
③ 总结:让我们从念“嗡玛呢巴美吽”开始,将助念形成传统
(五)此时要依此往生法强制性往生
1、总说:必须依靠这一深道往生法教授强制性地往生(原文)
● 别说:强制性往生
2、自身他人应如何做
1)自身:应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
2)他人:提前安排助念,保持安静
3、总结:对往生法要先了解后行持,才能对自他起到真实利益
一
正说
(一)定义
· 辨析:必须是见道的菩萨
(二)超度的时效性
1、最佳时刻:转变容易
· 度者:此时即使是稍微熟练往生窍诀的人也绝对有利
2、过了最佳时刻:有一定困难
· 超度者:必须是对中阴界了如指掌、自心获得自在的人
★ 功德:即使困难,这样的瑜伽士也可将其超度
本课难点
问自己,能否做到随遇而安?
遇到这样能保证我们顺利前往“美丽新世界”的法门,简直比中了百万彩票还要幸运。幸福感爆棚之余,也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以中道、正确的心态才能开启往生之门。
一种情况是太想赶紧走人,地球上的事已经无法面对,以一种速求移民的心态,不用办签证不用花钱,去的地方比美国还爽;另一种是依旧对娑婆世界恋恋不舍,真要走的时候惦记孩子房子票子,各种割舍不下;要知道,活着的时候想早点死,死到临头想多活几天都没有做到随遇而安,厌世和执迷都不是一个真正修行人该有的心态。
“随遇而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活着的时候,积极努力地闻思修行、串习往生法、尽可能地饶益身边众生,却时刻知道自己随时可能抽身而去;面对死亡之时,对人对事对物无有丝毫不舍,满怀信心和把握如同真正的勇士。能够做到如此,对人对已都已经问心无愧。
爱到不自私,就有了铠甲
生活在汉地城市,我们从小遇到家里有人病重亡故,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先不遗余力地抢救、抢救不过来后放声大哭、把亡人立刻推进太平间并尽快安排火化,选骨灰盒选墓地,开追悼会。如果是家里老人去世,兄弟姐妹多的,很有可能戴着黑箍时就暗自盘算着家产怎么分……这些方式虽然是世俗所共许,其实却十分奇葩,没有一种是真正对亡人有利的。即便是真正的心痛不已,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大多数的心痛不是源于考虑对方该往哪里去,更多是考虑对方不在了没有人疼爱自己,自己日后的不便种种……可以说相当自私而习以为常。
学习了大乘佛法,我们已经明白,真正的爱是为他所想,为他的悲伤而悲伤,没有自我的成分。死亡降临时,钱财、地位,眷属都已无用,能够真正利益到他的方法,只有佛法。为了我们的父母,爱人,为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要努力掌握和助念有关的一切知识,以自身为表率,为身处黑暗的亡人带来光芒,为不知取舍的人们注入新观念,不惧怕周围人的眼光。因为,菩萨的意思,就是勇敢的心。
编写师兄:定解B17、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7140-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