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哈咕噜的祈祷》-2| 万法与莲师一味
玛哈咕噜的祈祷
宗萨钦哲仁波切
今天继续与大家分享仁波切所传授的《玛哈咕噜祈愿文》的珍贵教法。此教学视频共两集。今天分享第二集,以下是部分节选,请扫码浏览完整视频。微云可以在线看,百度需要下载后学习。
★特此说明:视频版权归悉达多本愿会所有,未经授权,不可擅自转发。
万法与莲师一味
以下内容为部分节选
“尸陀林”无处不在
仁波切说: “寒林山野雪脊等,丰富圆满之所在,祈愿时时恒修持,甚深三昧精要意”,这一偈是对上师的虔诚祈请。希望通过玛哈咕噜的加持,我们能够持续修持正知正念,愿我能够安住于三摩地中,时刻保持这种状态。
在不丹的边远山区有许多修行者。他们按照祈祷文写的那样,常在尸陀林、山上、冰川等与世隔绝之地修行。但我们不应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些地方,“尸陀林”在某种意义上是无处不在的。任何有生命存在的地方,都可以是“尸陀林”。就像你此刻坐在这里,听闻这些教法,你所处的地方,也可以被视为“尸陀林”。因为生命终将逝去,色身终将被舍弃。也许某一天,你就像舍弃一张用过的卫生纸般舍弃掉(色身),与它分离。
当然,真正物理地点上的“尸陀林”,被认为是极其殊胜之地。不过“尸陀林”不仅仅是偏远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它无处不在。甚至在你的房子里,任何一个能让你在几分钟内与散乱、以及其他事物隔开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尸陀林”。
如果你对莲师怀有崇敬和热爱
这比你做十万大礼拜更为珍贵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愿上师的加持引领我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修持之中。但修持什么?我想在这里稍作讨论。
当我们说“修持”时,很多时候指的是数量,比如:“你做了十万大礼拜吗?修加行了吗?你做了九天的内观,每天禅坐九个小时吗?我们总是指某种实际可见、可计数的、身体上的修持。我能理解这种想法,但我们需要非常小心,尤其在益西措嘉面前。
在不丹,如果你对莲师怀有深厚的崇敬和热爱,如果你相信莲师真的能够骑在老虎背上,单单这些想法就非常珍贵,这比你做十万大礼拜或九个小时的打坐更为珍贵,因为这是对莲师真诚的崇敬与仰慕。
对莲师的崇敬与喜爱,会发生什么?
仁波切说:“以所修持之果故,四种事业愿成就天人,罗刹为仆役,佛陀教法祈守护”这句话非常深奥。简单来说,通过修持莲师,你可以成就四种事业:息、增、怀、诛。具体来说,「息」是平息,「增」是增长,「怀」是怀摄,「诛」是降服。现在让我给你一个浅显的解读:通过修持玛哈古鲁,即通过修持和崇敬内在与外在的上师,会带来以下结果:
我们先谈“平息”,当你感到孤独、无助或忧伤时,你可以通过内在或外在上师的加持,帮助你平息内心的这种情绪。
然后我们谈“增长”,当你对内在和外在的上师充满信心时,你会变得更加知足。当一个人知足时,他就已经非常富有,不再需要多余的物质。只有当一个人不知足时,才会觉得自己需要更多东西,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富有,总是想要更多。亿万富翁也常常有这种不满足的心态。
接下来谈谈“怀摄”。为什么我们无法吸引或影响别人呢?因为你看起来很糟糕、紧张,缺乏自信。你的眼神四处游离,不停地整理仪容,总是局促不安、无法放松。在这种状态下,其他人看到你时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他们自然不会信任你。
当你自信时,别人会觉得可以与你交谈。你的神态和神情会让人感到舒适和可亲,就像有些人在房间里,他的状态会让你觉得可以与之交谈,这就是“怀摄”。
至于“诛服”,基本上是要威慑他人。因为你没有其他目的,唯一信任的就是内在的上师,没有其他的意图。在这种状态下,你已经征服了全世界。
通过向上师的真诚祈请
我们能轻松地领悟佛法的精髓
仁波切说:“导师所示诸正法,祈于心续无勤现,掌握殊胜智慧已,愿具真实之了悟”,强调了上师加持的重要性。许多佛法的学生认为,佛法只能通过研读、划线和听闻来理解。虽然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它需要大量的努力。
益西措嘉告诉我们,通过向上师的真诚祈请和上师的加持,我们可以更轻松地领悟佛法的精髓,让智慧自然从心中涌现,最终达到深刻的证悟。
万法与莲师一味
“约之遍轮涅无余,具与上师性无别”,这是一句非常不可思议的总结。无论是涅槃的清净、殊胜,还是轮回的纷扰、不净,愿所有这一切都与上师无二无别。
“三身无有离合之,遍智佛陀祈速证”这两句更是深入地揭示了大圆满的核心教义。因为万法与莲师一味,愿众生都能证得佛的法、报、化三身,从而迅速证得佛果。
学生问:
想要与上师不分离,这不是一种执着吗?
仁波切答:
是的,这是一种执着。有证悟与轮回这样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过失。法道也是一种过失,但我们需要利用法道。正如佛陀所说,如果你想渡到彼岸,你需要乘船,而当你到达彼岸时,你就需要放下船筏。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迷妄的众生来说,我们需要某种方向。如果让你选择与玛哈古鲁永不分离,或者与网购永不分离,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如果你选择与玛哈古鲁不分离,你的压力会小一些,而选择与网购不分离则会给你带来很多痛苦。
学生问:
有什么办法解说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与身语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仁波切答:
在密续中,身、语、意被视为一种“壳”,类似于蛋壳。最外在、最粗重、最可见的“壳”无疑是我们的身体,它有着诸多限制,比如你的鞋子尺码是42号,就无法穿婴儿鞋。接下来是语言的“壳”,这不仅指语言,还包括词句、流动的气与风。而最微妙、最不可见的“壳”则是心意的壳。当这三个壳被打破或成熟时,它们的功用会改变,密续中经常使用“成熟”这个词来描述这种变化。
心意本身是因缘的产物,它容易受到许多外在的影响。
比如你是一个艺术家,喜欢某支铅笔,因为心让你觉得自己是艺术家,因此,铅笔的气味会让你兴奋。这时你的气就在运作。如果你不是艺术家,谁会在意铅笔的气味?但艺术家却喜欢铅笔的气味,还有享受整个过程--削尖铅笔、在纸上画画的感觉、以及画笔在纸上摩擦的声音。
然而,当你的作品被刊登在某个报纸上,如果评论家给了差评,那你的清净心性就开始散乱,你可能会被外界所影响,你就会感到沮丧,这时你想要喝酒,这就是心运作的方式。
我现在讲的是密乘的方式,如果你能克服这一点,利用心的力量,息、增、怀、诛这四种事业立刻就能成办。
玛哈咕噜祈愿文
- 益西措嘉的祈愿 -
出自贝玛林巴伏藏《上师珍宝海》
南无咕噜(Namo Guru)
(在芒域之贡塘隘口时,MAHA GURU玛哈咕汝(伟大的上师莲华生大士)行将离开,前往西南罗刹国土,益西措嘉对之顶礼、绕行, 并顶戴其莲足,口述此祈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