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三十 | 怎样才能获得出世间快乐? Back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三十 | 怎样才能获得出世间快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Spring comes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现场互动

Q

问:我去过很多汉地寺院,几乎都有被骗买高香的经历。请问,藏传佛教的寺院是否有类似情况?佛教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


堪布:如今,汉地寺院商业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在有些地方,甚至有寺院已经上市。对此,许多人议论纷纷。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佛教确实会面临危机。


不过,最近国家统战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制止寺院“被上市”、“被承包”。如果这些政策能落实,对佛教应该是好事。


到目前为止,藏地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除个别著名的寺院外,绝大多数寺院仍保持着传统特色。


我个人认为,寺院不应该卖门票,否则,就分不清寺院和旅游景点了。作为佛教道场,应该保持清净、安宁,给人带来一种祥和。


Q

问:出世间快乐与世间快乐有何区别?怎样才能获得出世间快乐?


A


堪布:世间快乐源自感官享受,出世间快乐超越了感官享受。


获得出世间快乐,首先要生起出离心,了知轮回是痛苦的之后生起度化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最后证悟万法皆空。若如此,就能获得无法言表的大安乐。


自古以来,无数高僧大德证得了这种境界。只要具足信心和精进,我相信人人都能得到。


Q

问:有世间经历后出家和从小就出家,这两种人在开悟方面有区别吗?


A


堪布:对开悟来说,从小出家还是半路出家不重要,关键要看自己的信心和精进。如果精进和信心不足,即使从小出家,也不一定开悟;若具足了这二者,即使很晚出家,也能迅速开悟。


Q

问:您说,前世的因,造就今生的果。那现在做善事,能否改变今生的命运?还是必须等到来世?


A


堪布:这要看你行持善法的程度。佛法中讲,如果在佛陀、圣者、僧众等严厉对境面前行持广大善法,今生很快就会感召果报。


业果是极其复杂的,只有系统学习,才能通达其中奥秘。简单讲,今生造的业,感果有三种情况:一是今生成熟果报,即现世现报;二是下辈子成熟果报;三是第二世乃至千百世后受报。


就像世间犯罪,有人立即被判刑,有人过几年被判刑,有人这辈子都不会受惩罚。


Q

问:既然诸法是空性,我们何必执著于幸福?

A

堪布:确实一切法是空性,证悟了这种境界,就不必执著幸福,因为你已获得最究竟的幸福,如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肯定已掌握了小学知识。但如果没到这个境界,就必须执著幸福。


万法皆空是就实相而言的,追求幸福是就现相而言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打个比方,以物理学家的眼光观察瓶子,它是由原子等组成,但物理学家不会以此认为瓶子不存在,更不会否认瓶子能盛水。同样,学佛的人也不能以实相来否定现相。


永嘉玄觉禅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趣众生的苦乐就像做梦,但没有从轮回的迷梦中醒来之前,一切感受是无欺存在的。只有完全证达了万法皆空,才不需要追求幸福、逃避痛苦。



Q

问:被人爱和爱别人,哪一种更幸福?

A

堪布:这要看你自己。所谓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不管被人爱,还是爱别人,哪一种让你得到满足,哪一种就让你更幸福。



Q

问:我有一个朋友患抑郁症失去了工作,一个朋友总想自杀,这是前世的业障造成的吗?他们该怎么办?

A

堪布:无论遇到什么,要有面对的勇气,不能选择自杀。生命是最宝贵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没钱、没工作不要紧,这些可以慢慢来。


心理疾病的成因十分复杂。若是前世业力所致,这种比较难以对治;若是暂时非人制造违缘,则可念莲师心咒“嗡啊吽班扎革日班玛斯德吽”,只要经常持诵,就会对治疗有帮助。


藏医认为,在所有的疾病中,相当一部分是非人引起的。遇到他们作祟时,不管你是否信佛,只要念诵莲师心咒,就会遣除一些莫名其妙的心态。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遇到违缘,也可以多念莲师心咒。我自己就是这样,有时候做了恶梦,醒后马上念100遍莲师心咒,心情很快会平静下来。




Q

问:身、口的克制,比如戒杀、吃素,很容易做到,但起心动念较难控制,如何消除不清净的意念?

A

堪布:相对于身、口,心确实更难控制。正因为如此,佛陀才依次说身、口、意,先从调整身体入手,再调整口业,最后才调整心。


若想调伏心,必须有一个过程。若按照佛陀的教言,长期地训练与对治,心就可以慢慢调柔,达到最清净的境界。



Q

问: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可由于自己的力量渺小,有时候无法帮到对方,这反而让我非常难过。既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这种付出有意义吗?还值得坚持吗?

A

堪布:做善事也许会违缘重重,造恶业往往非常顺利。但即便如此,帮人的心也不能退,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有这样一个故事:退潮后,沙滩的水坑中留下很多小鱼,在烈日的炙烤下,它们即将死亡。


此时,有个孩子一条条捞起小鱼,把它们扔回大海。有人问:“这么多小鱼,捡得过来吗?这样做,谁在乎?”孩子一边往海里扔,一边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同样,我们在帮人的过程中,或许能帮到的并不多,而且经常遇到阻碍,但不能就此灰心,因为,总有人在乎。


我认识一位法师,他的寺院有五百多人。在弘法利生时,别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他感觉很为难。一天晚上,他找我谈心,说准备放下一切,不当寺院的住持了。我劝他:“还是继续干吧。如果是为了自己,可能会有痛苦;但若没有自私自利,而是以饶益众生的发心做事,即使事情不成功,也不会有什么。”最终,他听从了我的建议,坚持了下去。


在利他的过程中,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有一口气,一定要帮助众生。



Q

问:在家居士怎样才能保持精进?

A

堪布:如今诱发散乱的因缘相当多。作为皈依三宝的人,对每天的生活要有规划,早起晚睡,少接触令人散乱的环境,尽量挤出时间修学佛法。



Q

问:我是学藏传佛教的,每天都修上师瑜伽。请问,上师瑜伽是否相当于禅修?

A

堪布:禅修有两种,一是观察修,一是安住修


修上师瑜伽时,在自己前方观想上师,把他当作三世诸佛的总集,并且虔诚地祈祷,这相当于“观察修”;之后,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身,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安住在这种境界中,相当于“安住修”。


所以,上师瑜伽就是禅修。



Q

问:每天花两个小时念经磕头,不闻佛法不读佛书;每天花两个小时听闻佛法阅读佛书,不念经磕头,哪一个更有功德?

A

堪布:每天吃饭不吃菜,每天吃菜不吃饭,哪一个更有营养?



Q

问:六道轮回像一台巨大的机器,众生像机器里的部件,慈悲的佛陀站在机器旁边,不断地将苦难众生救拔出来。我想问:谁制造了这个机器?是什么动力使它不停运转?

A

堪布:轮回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机器比喻它,不太恰当。轮回没有一个推动者,众生流转是种自然规律,如同播下毒种会长出毒果,造了有漏业,必定会转生轮回,乃至没有停止造业,就会不断地流转下去。在此过程中,没有一个外在的主宰者。


若想了解轮回,必须学习佛教的四谛、十二缘起。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知道轮回是怎么回事。



Q

问: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追求幸福的心可得吗?

A

堪布:在实相中,三心不可得,追求幸福的心也不可得。如果有了这种境界,就会像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汉地的济公和尚一样逍遥自在,没有任何约束。


但没有证悟这种境界之前,了知幸福的心还是有,害怕痛苦的心也是有,因此,追求幸福并不矛盾。


所追求的幸福有两种——暂时的幸福是满足内心;究竟的幸福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获得圣者的果位。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一起阅读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