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个节气,夏天的第六个节气;从地理上解读,太阳位于黄经120°叫大暑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同时也是洪涝等气象灾害多发期,最近很多人可能对洪水和台风比较有印象。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关于大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下面我们通过古诗,了解一下古人对“酷热”的大暑有什么奇思妙招。
南宋的曾几曾写下一首诗《大暑》,诗中云: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也体验过炎炎夏日的“汗蒸”项目,不过诗人告诉我们即使这样也要珍惜光阴,多读经史子集。
暑热难耐,最烦蚊虫。有人说:“见到蚊子必须拍死,因为在旁边嗡嗡作响,影响睡眠”,也有说:“蚊子传播疾病”或者“咬的身上痒”……
可是我们忘记了经常说的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由此可见,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不仅是人的生命,小至蚊虫、蚂蚁以上的众生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因此,哪怕救一个生命,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乌龟宁死不伤蚊子
无量劫前,世尊还曾投生为一只庞大的乌龟。当时有五百商人去大海取宝,途中遇到摩羯鱼,船只被毁坏,五百商人全部落水,接近死亡。在此危难之际,乌龟以人语112对他们说:“你们全部骑在我的身上,我救渡你们到彼岸!”
于是,所有商人爬到它的身上,因为人数众多,非常沉重,乌龟竭力支撑着向岸边游去。一到岸,把商人全部放下来后,因为疲惫至极,还没来得及游回大海,它就睡着了。
这时,有八万只蚊子一起吮吸着它的鲜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也有这个公案,里面说的是蚂蚁。当时一只蚂蚁看到乌龟后,回去把蚁穴里的八万只蚂蚁都叫来,一起啃食乌龟的血肉。但乌龟因为特别累,一直在酣睡,好像死了一样。最后它皮肤都被吃了,只剩下一片精肉。)
乌龟醒来后,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回到水中,或者就地翻滚,恐怕这些蚊子就会死亡。”于是它依然如故地躺在那里,舍弃了身体与性命。(佛陀在因地时的每一个精彩公案,如果落到我们自己头上,很多可能都令人非常惭愧。)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故事,是否改变了您对蚊虫的态度呢?
我们常说“生活不易”。蚊子们的生活也不易,寿命不过百天,只想吸一点点血,何必要其命呢,您说是吧?不行咱不是有纱窗和蚊帐嘛。
作者:智悲德育
插画:智悲德育微信
注:本文黑色文字摘录自索达吉堪布教言。出处为《2010年地藏共修开示》《前行广释》第一百零三课。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插画已获授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