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若内心寂静,从身体上也能体现出来 Back

【索达吉堪布】若内心寂静,从身体上也能体现出来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9-12


2017年9月9日-9月15日,药王星开始出现,为期7天。药王星当空的7天内,江河湖海等一切水源皆具药性,用来沐浴,对遣除疾病,身心健康有极大作用。


食时莫满口,

出声与咧嘴,

坐时勿伸足,

双手莫揉搓。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进食时要注意一些威仪,《毗奈耶经》中讲了二十六种威仪,接受食物时也讲了八种威仪。我们平时用餐一定要如理如法,口中的食物不能满满当当,也不要一边说话一边吃饭,否则别人看起来、听起来也很不舒服。尤其中国人跟西方人的吃饭威仪,有着极大差别。原来我在拉萨的一座餐厅里吃饭,当时左边有一群美国人,右边有一群中国人,他们吃饭的威仪迥然不同。美国人吃饭时说话小声、行为优雅,我在旁边看的时候,非常羡慕,而中国人一直大吃大喝,说说笑笑,看起来素质跟别人差很多。虽然这不代表东西方所有的人,但从总体水平而言,凡是去过其他国家的人,这种感觉会比较明显。因此,大家在吃饭时,威仪应当如法,身体应当寂静,这样对心也有直接作用。同时,如果内心非常寂静,从身体上也能体现出来。

 

“坐时勿伸足”,坐在经堂里或者听闻佛法时,应该跏趺而坐,不能伸开双腿,否则的话,很不恭敬佛法和上师。在这些坐势方面,佛陀有很多要求,去年学习《三戒论》时也讲过,大家应该记得清楚。

 

“双手莫揉搓”,洗手的时候,双手不能互相揉搓,应该先洗一只手,然后再洗另一只。如果两只手同时洗,水很有可能溅到别人的脸上、嘴里,甚至碗中,发出的声音也很难听,觉得这个人没有什么修养。

 

当然,这些问题,一方面也不是特别大,不像诽谤佛法、摧毁佛像那样严重,在戒律中只属于恶作罪。如果你是出家人,诵戒时需要忏悔;如果是在家人,也不构成真实的罪业。但我们学了大乘佛法以后,威仪应当尽量如法清净,这样对生生世世的修行都有利益。

 

有位尊者将佛经中的零散公案集在一起,撰著了一本书叫《法句经•真理的宝藏》,里面有个公案说道:在佛陀时代,有位僧人举止寂静安详,从未有过不正当的行为,从不打哈欠、伸懒腰。众比丘觉得非常稀有,将此现象请问佛陀,佛陀说:“不仅今生如此,他的前世是一头狮子时,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告诫弟子:“身为僧人应该如此,像这位尊者一样,身寂静、语寂静、心寂静。”

 

所以,我们在吃饭、走路、说话时,始终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观察“我到底在说什么?我到底在做什么?我的行为如不如法?”这样做真的有一定必要。当然,这些问题可以说跟佛法有关,也可以说跟佛法无关,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自己的行为应尽量让别人生信心。

 

当今的社会,很多人并不提倡讲道德,只要什么东西时髦新潮,大家不经观察,就纷纷去效仿追求。这种行为不太明智。要知道,合理的行为永远也不会过时,不管时代怎么样变迁,我们都应该值得学习。而不如法、没有道义的行为,比如贪求财富、名声、美色等,则应努力舍弃,这不是我们人生的追求目标。

 

关于这一点,孔孟之道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他们的见解,并没有什么可学的,不要说中观、密法的甚深奥义,就连人的今生来世,他们也没有了解到。可是儒家为人处世的原则,应该也有可取之处。孔子曾说:“吃粗淡的饭,喝白开水,以手臂作枕头,虽然生活简朴,但只要有道义,快乐就在其中。”我非常佩服这种知足少欲的精神,不像现在的世间人,虽然物质条件不错,但精神领域特别空虚,只要吃得好、穿得好,丧失自己的道德人格也无所谓。但古人并非如此,吃饭不一定有档次,穿衣不一定是名牌,只要善良的品行不失毁,活在世间就有意义。一旦失毁的话,吃得再好、穿得再好,也如同行尸走肉。因此,平时从吃饭、穿着等小小的威仪上,也可了知一个人的内在如何。

 

有些人可能认为:“行住坐卧等威仪,是针对你们出家人的,在家人没有这样的规定。”其实,尽管佛陀没有将此制定为佛制罪,但我平时遇到一些在家人时,只要跟他交往一个小时,观察他的说话、走路、吃饭,就很容易了解他的德行怎么样。作为学习佛法的人,无论在家或出家,谁都愿意当一个好人,若是这样的话,学这些威仪是相当重要的。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有地位、有财产、有名声,是不是有福报呢?不一定。赚了几百万美金,是不是有福报呢?也不一定。一个人通过闻思对三宝、四谛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才是最大的福报,也是世间中最殊胜的获得。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