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言精髓(10)
如果你让念头和感觉自行生起和消融,他们会穿过你的心,如同一隻鸟飞过天际,不留下任何痕迹。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贪执和嗔恨,也适用于禅修时生起的觉受 ----- 大乐,明晰和无念。这些觉受是精进修持的结果,是心本俱创造力的展现。这些觉受如同阳光照在雨幕上所形成的彩虹一般显现。而执着于这些觉受,将如同追逐于一到彩虹,希望能够把彩虹穿在身上一般徒劳无益。只要让你的念头和觉受自由来去,不要执着于它们。
------------- 顶果钦哲法王 (修行百颂)
问:产生各种不好的分别念时,如何是好?
索达吉堪布:我们可能很多人喜欢修行,但喜欢的是心里不产生任何分别念这样的安住,而一旦产生各种分别念的时候,就很难去对付。因为觉得产生的贪心、嗔心等等分别念非常可怕——我怎么办呀?我又产生各种执著、分别念、烦恼了……很多人都比较担心。
其实产生这些分别念在我们凡夫界的时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上一节课我讲到自我慈悲的时候也讲过,一些修行人在自己不精进、产生烦恼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自己的行为当中有些不足也是正常现象。
有些人在禅修的过程当中,表面上看来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进步,但经常认识自己、观察自己,实际上内心的进步不一定马上看得出来。只要自己不放弃,我觉得修行一定会有进步。
不管是对自己的人生,或者是自己的修行、自己的生活,一旦你觉得没有兴趣,甚至还产生厌离心,完全把它抛弃的话,那说明你没有进步。因此,只要不放弃,经常观修,尤其是产生各种不好的分别念的时候,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或正面情绪的时候,你应该去认识它、接纳它。
有一本书叫做《修行次第》,其中讲到我们的心实际上本体是空性的。怎么空呢?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观察的时候,心的本体是不存在的,就像虚空一样,从这个层面来讲,本体不成立,是空性的。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光安住就可以了,而是在安住的时候,在起心动念的时候,要认识心的本体是什么,这个是最关键的。
很多人认为,我的心现在安住下来了,好长时间都如如不动,哇,很好啊!还有一些人认为,我现在随时随地都能觉察到我的心到底在做什么,很开心哪!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藏传佛教中有句名言:虽然知道修行,但是不知道解脱。就是说你虽然会修行,但是你却不知道心的本体是自然解脱的。这种修行跟四禅天或者四无色界天人的禅修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你只知道心会安住,却不知道心的本体是空性的,是自己解脱的。很多修行人在这里会误入歧途。
有些人认为,啊,我一天连续坐几个小时都不起任何分别念,我在坐禅。但是,这不一定很好……我们藏地有一种动物叫旱獭,也叫雪猪子。它冬天三个月不出来,它可以“入定”,但它的境界并不算很高。西班牙有没有旱獭?有?冬天睡觉,春天就醒来了,哇,好舒服啊!我们藏地冬天很冷,如果三个月都睡觉,很舒服的。等它醒来的时候,天气就好了。
所以,我们不管是心在动还是在安住,认识心的本体是很重要的。藏地著名的一个修行者叫华智仁波切,他说:我们的分别念虽然跟以前一样会显现,但认识它的时候就已经解脱了。所以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烦恼,认识它的时候就得到了解脱。自己特别愤怒、特别痛苦的时候,看看这个痛苦的心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心其实不会真正被烦恼束缚,烦恼即菩提。当我们观察自己负面情绪的本体时,发现实际上它没有一个真正的本体。
产生嗔恨心的时候,观察一下嗔恨心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样的?过去的这颗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的种子已经毁完了;未来的这颗心还没有产生,跟石女的儿子一样;现在的这颗心,我刚才讲了,就像虚空一样。我们用心来观察这颗心的时候,确实它是很奇妙的。我们人很烦恼,天天痛苦,但是当你真正去观察自己烦恼的这颗心,其实是很容易认识的。
每一个人观察自己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心刹那都不停留,就像一个三四岁的孩童一样特别顽皮;但当你仔细观察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心的本体是那么简单。
——《动中禅:与生活共舞》网络开示
犹如如意珍宝之暇满,
若未获取无缘修胜法,
已获之时切莫虚空耗,
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1、十八暇满
所谓暇满,“暇”是闲暇,“满”是圆满,远离八种无暇,具足十种圆满,就是暇满人身。八无暇是指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边地、持邪见者、佛不出世和喑哑。无暇就是没有闲暇修法,转生到这些无暇之地,确实是没有时间修行的。但现在的人不是没有时间,是不爱修行,“你为什么不修加行?”“我太忙了,没空”——“没空”只是借口而已。八无暇处才是真的“没空”。常常思维他们的状态,我们会庆幸自己没有转生到那里,进而善用这个人身,自由地修行佛法。八无暇不是藏传佛教的独有说法,《佛说八无暇有暇经》里就有,也叫八难。远离了八难的人身,不要空耗。
特法圆满有十种,五种是依于自身圆满的,叫五种自圆满;五种是依于他身或其他因缘圆满的,叫五种他圆满。五种自圆满所依圆满:修行的所依是人身,没有得到人身,就无法真正修行妙法,所以,生而为人是先决条件。环境圆满:佛法兴盛的中土是修行的最好环境,没有转生到这种地方,就很难值遇佛法。根德圆满: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很可能成为自己修行的障碍,所以,必须具足五根。意乐圆满:业际颠倒的人,就是意乐不圆满,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违背正法。所以要调正意乐,不入于颠倒的业际中。信心圆满:对佛法没有信心的人,就没办法脱离轮回和恶趣的痛苦,更无法解脱。
五种他圆满如来出世:佛陀不出世的劫叫暗劫,佛陀出世的劫叫明劫,如今佛已出世。佛已说法:有些佛出世,一劫中不说法,那时候世间没有正法,但现在佛陀已为我们转了三转法轮。佛法住世:佛陀虽已转法轮,但如果佛法隐没,就与暗劫无别了,幸好现在还有佛法住世。自入圣教:虽然世间还有圣教,但如果自己没有步入佛门,依然得不到教法和证法。所以要皈依。皈依和不皈依有很大差别。师已摄受:即使皈依了,但如果上师没有摄受,就不会懂得总结佛法要领而修行,所以也没有什么收益。以上的八闲暇和十圆满如果全部具足,就称为具有十八暇满的人身。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2、无垢光尊者《如意宝藏论》:十六暇满
此外,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还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不被这些逆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暂生缘八无暇:
一、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们,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被自相续中力量强大的五毒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二、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们虽然已经步入佛门,但对正法的句义一点一滴也不能领悟,根本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
三、被魔所持:如果被宣扬颠倒见行的魔知识所摄受,那么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四、懈怠懒惰:尽管自己渴望学修正法,但是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一味懈怠、一拖再拖而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五、恶业涌现: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六、为他所转:身不由己被他人奴役的人们,虽然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七、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因为害怕其他灾难临头而步入佛门的人,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八、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道貌岸然的那些行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己心里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却有千里之遥。
上述八种人也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
断缘心八无暇:
一、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只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辛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而没有时间去修法。
二、人格恶劣:性情恶劣之人,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备,所作所为始终无有长进。正如古大德的教典中所说:“弟子学识诚可改,秉性下劣实难移。”这种人即便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也很难转向正道。
三、无出离心:对于所讲述的恶趣等轮回过患,或者今生的何等痛苦,如果内心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那么根本不会生起作为趋入佛法之因的出离心。
四、无有正信:如果对真实正法与上师连一丝一毫的信心也没有,那显然已经封闭了佛法的入门,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踏上解脱正道。
五、喜爱恶行:喜好不善恶行之人三门桀骜不驯,远离殊胜功德,拒正法于千里之外。
六、心离正法:对于不具备善法功德与正法光明的人来说,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一样对正法毫无兴趣,结果自相续也就不会生起功德。
七、毁坏律仪:如果进入了共同乘后退失发心、失毁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
八、失毁誓言:如果进入密乘后以上师和金刚道友为对境而破三昧耶戒,那么不仅自食恶果而且也殃及他众,当然也就断绝了成就的缘分。
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妙法,称为解脱灯灭。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那么在当今乌烟瘴气的浊世,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暇满无不齐全,也持有修行人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的大法王、精美伞下的大上师、久居深山的苦行者、云游四海的舍事者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在内,如果已经落入了这些无暇[13]之因的控制中,那么尽管矫揉造作地修法,但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