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5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课前开示】
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学习本论,乃至任何一部论典,都应该如此学习,真正领会其甚深意义:
(一)背诵颂词: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令法义入心,如果能够背诵,那么工作生活中遇到很多对境时脑海中会自然浮现颂词,十分有利于调伏自心。
(二)了解科判安立:熟悉科判对于学习一部论而言,至关重要。科判类似于目录,同时也梳理了颂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理解颂词十分必要。
(三) 不看讲义能解释颂词字面意思。
(四) 能总结每一品、每一颂词的要义,进行破析研讨。
结论:学习论典,不能仅是听传承,而是要背诵、遣除疑惑、生起定解,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融入自心,调伏自相续。
【总义归摄】
(一) 第4课宣说了几个主要内容:
1、作者寂天菩萨的第二种稀有传记;
2、论典取名的方式有多种,本论是以意义而取论名的,即这是一部宣讲如何趋入菩萨行的论典;
3、译师的顶礼句,由于此论属于经藏范畴,因此用了“顶礼一切佛菩萨”;
4、对于论义,阿阇黎善天和那波瓦阿阇黎分别有不同的概括方法。
(二) 本课开始进入“论义”部分,首先分析一下大科判,无著菩萨对这部论典是这样划分的:
“入造论之理”:造论的前行(包括礼赞句、立誓句),十分谦虚地宣说学习此论的必要性和利益。
“所入之自性”:本论的1-9品(趋入菩萨行的本体)。包括趋入者(可以理解为学习本论的人)的身心状态;以什么发心趋入菩萨行;以什么方法趋入菩萨行。
“圆满结尾”:本论的第10品(回向品)。
(三)本课宣说“礼赞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重点内容:
1、宣说“善逝”、“法身”、“佛子”各自具有的多层含义,在本论中寂天菩萨顶礼的三宝之含义:“善逝”指具足断证功德的佛陀;“法身”指证法与教法;“佛子”指大乘菩萨。
2、除了三宝之外,还有很多应礼赞的对境,包括小乘圣者、上师阿阇梨及四大圣地等。
3、礼赞之必要性和功德:殊胜对境故,小善因得到巨大果报;顶礼可以遣除傲慢,增上恭敬心与信心。
(四)注意:《入行论广释》的前20课,上师对于每个颂词是逐句讲解《善说海》注释的。从21课开始,上师直接讲解颂词。
发心师兄:定解C05
审核师兄:定解C1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