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应该分清楚世间禅修与佛教的禅修
那么寂止和胜观的关系是什么?佛经里面讲,比如说我们点一支蜡烛或者是一盏酥油灯,放在前面,这个空间没有风的时候,这个火焰一动不动地燃烧。那一动不动这个部分就叫作寂止;然后它不但是一动不动,并且在不动摇的情况下燃烧、发光,这个光的部分、明亮的部分就叫作胜观。
我们前面的桌子或者其他东西,用我们的肉眼看,都是一动不动。但是它们没有像灯一样发光,所以它们不能照亮周边。一动不动这样子,这是说如如不动。如如不动的时候,比如说一盏灯,火焰没被风吹动的时候,光是很亮的。刮风的时候,被吹动的时候,这光就不是那么地明亮。同样的,我们打坐时候的这种禅定的心,好比是一盏灯,那么我们的心非常平静,如如不动的时候,这个平静的部分,叫作寂止。但是还没有证悟,还没有智慧,只是心非常地平静。平静下来了以后,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当中,也没有什么动摇,非常稳固,停留在这个状态当中的这部分就是禅定的一部分,这叫作寂止。
如果只有这种寂止的话,没有其他的——没有菩提心,也没有出离心,又没有智慧,什么都没有,只是心非常平静的话,这有没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完全没有意义,也不是,也有一些意义。但是,从佛教的角度,从解脱的角度看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说,这种寂止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达到了四禅八定——从南传佛教到密宗,或者是从小乘佛教到大圆满,它们都讲四禅八定。不但是佛教,外道也有类似于四禅八定这样的禅定。所以禅定不仅仅是佛教,其他的宗教也有的,尤其是古老的印度教,它们有各种各样的禅修,各种各样的寂止。但是我们只修这种寂止,没有其他的,那么从解脱的方面讲的话,那没有什么意义。
当然,比如说我们心情不好、压力很大、情绪非常浮躁的时候,还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心理不健康的时候,用这个禅修的方法来治疗,完全是有帮助的。现在西方非常非常流行的这个禅修,也就是这种寂止,但是它的高度还没有达到四禅八定的高度,连一禅都根本没有达到,更何况是四禅八定。
一禅是四禅八定当中的最基础的、最低层的,那么一禅都没有达到。我们平时讲的西方流行的这种禅修,还有我们有些时候自己去打坐修寂止,这些寂止,属于寂止,但是又没有达到标准的寂止,所以它还不算是四禅的第一禅,还没有达到第一禅。虽然没有达到第一禅,但是这种方法也让我们感觉到心很平静,所以,它也可以调整我们的睡眠、化解压力,这些方面是有帮助的。虽然没有达到四禅八定的高度,但是在这个当中,我们疲惫的心可以休息。虽然还不是标准的寂止,但是,它在这个当中可以感觉到很轻松、很自在,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调整我们的睡眠、压力、情绪,这些方面都是有帮助的。
我们佛教徒一定要把这些分清楚,否则的话,我们自己都迷茫了,最终需要修的禅是哪一种?哪一种是佛教的禅修,哪一种不是?哪一种禅修是跟解脱有关系,哪一种根本跟解脱没有关系?这些我们都不懂。
现在各种各样的所谓的这种禅修越来越多。不久的将来,可能十年二十年之内,这种趋势、这种情况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了以后,一定会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乱。我们到时候都不知道这个是化解压力的禅修呢?还是佛教的禅修?还是大乘佛教禅修?是什么禅修,到时候都不明白,佛教徒不能这样子。所以,我们把这些都要分清楚。
四禅八定的标准我们今天不讲,大家如果想了解的话,我们去学习大乘《阿毗达摩》这个论,还有小乘佛教的《俱舍论》,还有一千多年前的南传佛教的一位法师,他自己写的《清净道论》,这也是非常好的。这个《清净道论》当中,全面地介绍了小乘佛教系列的禅修,印度佛教、小乘佛教里面也有这样的论著。我们刚才讲的大乘《阿毗达摩》,主要是从大乘的角度讲;《俱舍论》是从小乘佛教的角度来讲,然后南传佛教的法师自己写的,就叫作《清净道论》,内容都是一样。
这些藏传佛教里面也有,汉传佛教里面也有;藏传佛教里面有藏文版的,汉传佛教里面有汉文版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去了解,但需要一点点时间,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深入地去学习。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