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德育 >> 越来越多的家长正在忽视这种养育方式 Back

越来越多的家长正在忽视这种养育方式



中国古代有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自:《论语·先进篇》,由孔子提出。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可惜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懂遵循古代这种很好的养育方式,千篇一律地跟风,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都出落成一模一样的“成功人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家长们经常会提问:怎么才能让孩子外向。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外向和内向都能生存,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可是有些家长非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外向起来”,不管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用各种方式逼迫孩子“外向”,非要“内向”的孩子在大人们面前活泼爱说话,爱交际爱沟通,有的甚至还为此苦恼。


再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户外运动,家长却嫌孩子坐不住,不爱坐下来学习;有的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家长却非要孩子去练琴;有的孩子喜欢看漫画书,家长觉得没出息,非要孩子看文史类的,有的孩子胆子偏小,家长非要逼迫孩子参加一些激烈的户外活动,还美其名曰“锻炼孩子的胆量”…...


如此这般教育,不但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自己也弄得疲惫烦恼不堪。



明朝理学家吕楠的《泾野子内篇》中有一个名为《西邻教五子》的寓言故事。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者皆不患饮食焉。”


一个家庭里有五个儿子。老大从小就憨厚朴实,能吃苦耐劳,父母就让他学种地,培养他当农民;老二从小就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精明能干,父母就让他学习经商,将来当个商人;老三是个盲人,两眼失明,父母就让他学算卦,算卦不用眼睛;老四从小身体不好,是个驼背,父母就就教他学织布,驼背不影响干活儿;老五是个肢体残疾人,腿瘸,父母就教他学纺线,腿脚不便,可以坐着干活儿。在父母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掌握了一门劳动技艺,学到了谋生的本领。


这对父母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养育方式,首先他们非常积极地接纳了孩子们不同的性格和特质;其次,他们善于观察孩子们的自身特点,抓住孩子的特质进行养育。所以五个孩子在父母的不同养育方式下,长大后都有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有些公司在面试时会让应聘者进行性格题测试,比如大名鼎鼎的九种人格测试。不同的性格适合的岗位也是不同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经常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如果别人强迫你做自己不擅长的或者不喜欢的事情,你是不是会觉得“玩不转”,有种无力感呢?


同样,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爸爸妈妈们能认真仔细观察孩子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拒绝“拔苗助长”,相信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但会很快乐,也更加能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努力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爸爸妈妈们,快快“因材施教”吧~


作者:珊笙箐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兴趣班?失趣班?

你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还是在聚焦问题,发泄情绪!?

你真的想要996.ICU式的生活吗?

@所有人,文化课好的人都在学什么?!

糖衣就是起跑线上的炮弹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



本文文字已获授权,版权由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