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宗萨钦哲仁波切 |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十一】 Back

宗萨钦哲仁波切 |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十一】

宗萨钦哲仁波切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

第十一讲

宗萨钦哲仁波切

尼泊尔加德满都





时间:

2015/10/17


01

Autumn Viewing

·皈依戒与菩萨戒·

···

有很多人请求皈依和领受菩萨戒。由于从密续的角度来说,明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会在明天上午授皈依和菩萨戒。但是我想要告诉

大家,和许多人所想的不同,皈依并不是向某个人类、某个仁波切、某个堪布皈依——基本上不是向某个人皈依,从来不是如此。你皈依的是佛、法、僧。


我真的需要澄清,我拥有的唯一善德就是我的虔心。不过,我的虔心混杂着我对佛陀及其教法的热爱和忠诚,它们全都混合在一起;我的

虔心不是纯粹心灵上的。我为什麽说它混合了对佛陀及其教法非常情绪化的执着或忠诚?因为对佛法的纯净虔心应该使人非常心胸开阔、不带评判等等。但是就我而言,我对佛陀及其教法的仰慕让我确信这是最伟大的法道,而当我听到其他人的道途时,我没有全心全意、心胸开阔地敬重,而是很快会发现自己在寻找这些道途的差错,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征相。


但是无论如何,如果我有任何的善德,我对佛法的虔心便是我所拥有的唯一善德。部分是出自于善良的发心,但部分是出自于我真的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我乐于通过让大家可以接触教法来为佛陀和佛法服务。我乐于看见教法被翻译,我乐于看见人们学习教法,我乐于看见人们修持教法。我想要厘清的是,在我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虽说这是人性,但你可能会对某个人着迷,而不是被法道所吸引,这是你必须小心的地方。


我确实学习了一些佛法,但我不是我这个世代最好的学生,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看《丁丁历险记》上。然而我必须说,相较当前这一代

的仁波切和祖古们,我们那一代做得不错。尽管我们成长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人人都忙于构筑一个栖身之处——我说的可不是什麽奢华的住所,我说的就只是一个有屋顶、能关上门的地方。



02

Autumn Viewing

·学习缘起·


···

尽管我这个世代的成长年 代是那样,但我们真的必须向那些大师们致敬,他们是那么地勤奋努力。我真的想要把龙树、无着、世亲介绍给大家,我希望终有一天能向大家介绍佛陀教法的光辉和伟大。我也想要告诉大家,诸如西藏之类的文化并非佛教。我还想要告诉大家——这是我个人钟爱的抱负,虽然我的年纪可能挺大了,不太适合——我想要告诉世人,你可以一边听摇滚乐,一边修持佛法。这是我真的非常想做的。


这是我以前说的话,但现在我好像已经处于另一个年龄层了。因此,我希望看见更年轻的堪布、祖古或仁波切们能够在介绍佛法的同时,也不排斥摇滚乐、纹身、染发等等。我真正想说而且必须澄清的是,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且我这么说不是为了展现谦逊,我这么说比较是为了自保,这是一个免责声明。


唯一的优点是,我确实拥有想要把龙树等等介绍给大家的喜悦、愿望和发心。但是除此以外,我完全是个迷妄的众生——各位必须知道这一点。如果你知道这一点,你我就可以成为相当好的朋友。但是当然,由于某种业力,我生而拥有某种身分地位和名号,这往往成为与大家沟通的一种障碍。这个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身为弟子的我们当然会想要向老师献上尊敬和供养,但是作为老师的我很清楚自己的真面目。当你们的期望过高,而我知道自己什麽做得到和什麽做不到的时候,这一切就有如一颗定时炸弹,迟早会爆炸。而那种种的藏

族文化也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蒋扬·钦哲·旺波不是一个高阶喇嘛——你务必把这句话写下来。真的,他不是一个高位阶的上师。我说的是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他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社会地位,什麽都没有!我这么说是因为,当你在诸如加德满都等地闲晃的时候,会听到各种高阶喇嘛的名号,名号前面冠上五个 H,三个 H,各种 H24。所以,作为一位蒋扬·钦哲·旺波的转世,所有的钦哲祖古都不是高阶喇嘛!请把这句话写下来。


无论如何,喇嘛是高阶还是低阶,和证悟一点关系都没有。你需要学习的是缘起,缘起会对你有帮助。总之,我想要在举行皈依和菩萨戒

仪式之前,说明这一点。我很高兴成为各位和佛法僧之间的媒人。我更高兴成为授戒者,授

予大家帮助一切众生之戒。还有什麽比这更好的工作呢!但是我有很多真面目是你们当中许多人会发现的。而在你发现的时候,切勿因此让自己远离佛法,应该让你远离的是我这个人。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一点,是因为我确实有尝试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是无法坚持,所以不如和你们明说,我无法循规蹈矩超过两天的时间。


见实得解脱



03

Autumn Viewing

·了义与不了义·

···

接下来讲偈颂,不过我想要先多讲一点了义和不了义的教法。各位所读诵的《心经》、《金刚经》、《维摩诘经》被认为是了义的教法。换句话说,关于空性、无相(藏 mtshan nyid med pa)的教法,几乎都是了义的教法。

总体而言,非常概括地说,可以把佛陀的教法分为三类:首先知晓何为不善,其次了知无我空性,最终完全了证一切见地。有些教法,尤

其是佛陀早期的教法,是为了断除不善的一切。给予这类教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出于当时即刻的需求,因为如果一个众生投生在His Holiness,缩写 H.H.,通常被译作「法王」。


例如阿修罗道或饿鬼道之类的地方,他甚至连对空性感到迷惑的机会也没有,他没有机会对空性产生兴趣。基本上,如果你是一个动物,那你脑子里唯一想的是接下来吃什麽、接下来在哪里坐下或睡觉。动物没有地址,没有可以锁上门的地方——或许宠物狗有地址,但是如鱼、虾等动物,牠们没有可以回去或涉及的

地址,牠们也没有存放物品的储藏室,没有银行,没有保险,牠们只求生存。牠们也没有品德操行,它们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睡觉,我想牠们也和自己的父母睡觉,对吗?因此牠们哪有机会讨论和思维缘起呢?牠们有那么多的痛苦,那么多的不确定性!牠们毫无因、缘、果的概念。


而对于其他的道,即使我谈论他们,你们大多数人也毫无概念,因此也没有必要谈论。谈谈天道可能会比较有趣。他们有自动吸尘器,还有自动的草坪洒水设施。他们的房子里有冰块,啊,还有洗碗机。其中很多人有非常棒

的房间,可以看见非常美妙的景观,当然还有英式花园和下午茶。当然,还有汽车!你们去过圣塔莫尼卡吗?那里的问题也一样,那里有许多人住在有冰块、有冰箱、有各种设施的房子里,他们完全不觉得有必要思虑缘起。众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陷入轮回中。


这就是我说的「即刻的需求」,事有先后,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让他们离开这种散乱。怎麽做呢?藉由「首先知晓何为不

善」,即驳斥并去除不善,因为「不善」或者说「恶」会给你带来这种苦。因此,佛有很多早期的教法以及很多其他的教法都是注重于破除恶念恶行。这些是我们所谓的「不了义」的教法,是出于某种暂时的、即刻的需求。


因此,法道上的行者仍然有更进一步的目标 ;基本上,这第一类教法并不是终点。接着,破斥和断除「我」——包括我执、自我的概念——的教法,这类教法即是我们所谓的「了义」教法的开端。那些破除各种包袱、各种抑制、各种见地的教法,肯定是了义教法。而这种教法变得非常、非常精细微妙的,就连「一切如梦如幻」这样的说法,虽说它是了义教法,但却不是最高深的了义教法。


04

Autumn Viewing

·空性从不否定一切的显相·


···

许诸法缘生,犹如水中月;非真亦非无,不由彼见夺。(45)


当你透过中观见地来检视现象时,一切现象都会被理解为水中映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描述了藏文所谓的「现而无自性」,意思是:尽管现象是可见的,它有所显现,但同时却非本俱的存在。这实际上是对「色既是空,空即是色」那四重空性的直接阐释。「明即是空,空即是明」,这可能有点是密乘的用语。


这个例子是绝对重要的,因为它主张的是从不否认一切的显相。否则,当你听到「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时,会觉得它实在是非常奇怪的说法,因为你看得见你的眼睛!你知道你有耳朵、你有鼻子、你有这一切,人人都有这些。


因此,当各位来此听闻了七天的中观教法之后,各位回家时请至少记得:空性并不否定显相。这含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你没有正确理解空性,会把它误解成一团混乱,然而空性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混乱无序,显相总是完整无损的。「因果业报无欺」,我们说它是「无欺骗性的」。我的意思是,因、缘、果的游戏或本质从来都是无欺的。但是就只因为因、缘、果是无欺的,并不表示因、缘、果就变成实有的。


对此,宗喀巴大师有一妙不可言的教法,尤其是在《三主要道》的结尾部分——这《三主要道》是大乘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三种教法。你照镜子,你的脸会显现于镜子中;你照镜子一百天,你的脸也会在镜中显现一百次。镜子和你的脸的因缘,去照,然后看见,这一切都是无欺的。


每次你照镜子,你的脸都会出现在镜中,从来不会是一根香蕉出现,但这并不令镜中的脸变成是真实存在的。正是因为每天都是如此,正是因为从来不会是一根香蕉出现,[所以说是无欺的。]万一哪天你照镜子时香蕉出现了,那就变得混乱失序了。


轮回和涅槃


05

Autumn Viewing

·显空不二·

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中观学人从不违反因、缘、果的法则,从来不会!——我必须对此做些澄清:除非他们想要教导弟子

「一切皆幻」,否则他们从不违反相对的因、缘、果。例如月称因为挤画中牛之奶而备受赞誉,那又是怎麽回事?那是混乱脱序。又如大成就者毗汝巴拒绝让太阳落山,因为他承诺会在太阳下山时付钱,但他没钱可付,于是他别无选择,只好不让太阳下山。这时你会问「这是怎麽一回事?为什麽月称要挤画中牛之奶?为什麽大成就者毗汝巴能让太阳不落下?」当一个人了知一切事物既有显现又是空性时,就不会陷入大小、形状等等的各种二元分别中,就不会看见有画中牛和真牛等区别。


例如,有眩晕症和没有眩晕症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接近悬崖或高处。象是有些人不怕鬼,而假设你怕鬼,各种声响、各种影子都会让你

感到害怕,你就没法了解那个不怕鬼的人怎麽能够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安然入睡。这是我们所谓的了悟显空不二。总之,中观学人了知:一切显相同时也是本俱不存在的。而这样的

人永远不会因为常见或断见而变得散乱。关于这一点,衮钦龙钦巴有一个非常美妙的教授,谈论众生如何受到这些边见的吸引。例如,你我会受到这朵花的存在所吸引。如果有人说「桌上没有花」,我们不会把这个话听进去。同样地,你和我也受到「没有骆驼在我面前睡觉」这个事实的吸引。


如果有人说「你的面前正坐着一只骆驼」,你不会接受这个话。这是生生世世堕入边见的一种习气。而这种习气变化多端。每次看到西方游客,我总是感到不解。现在比较少了,但是早些年时,每当我看到西方旅客带着大照相机到庙里看到猴神哈努曼时,我总喜欢观看他们的表情,纳闷他们有什么想法?一只猴子是神,他们一定觉得非常惊奇。这就是落入那种边见之中。


这就象是藏族人可以接受马头明王的马头,但是如果我告诉藏族人有一个长颈鹿头的本尊,他们会觉得「不,这种事情不存在。」还有对在座的大多数人,包括西方人在内,如果我说佛陀是白种人,你能接受吗?他是一个白种人,蓝眼睛的雅利安人、波斯人。如果我告

诉你,大部分有着金色头发的密续本尊实际上都是雅利安人,受到高加索人种的影响,我想你会难以接受。例如普巴金刚有金发,有些金刚瑜伽母的头发是褐色的。实际上,大多数本尊都不是黑发,而是金色或褐色头发,还有些是红发。这是落入分别「对」与「错」的习气。


但是有些事情已经变成一种文化,我们甚至不去质疑,象是佛陀坐在莲花上——这怎麽可能?莲花如此脆弱,佛陀一坐上去,莲花就被压扁、挤坏了。但是莲花仍然完好无损,而你不会问这些问题。有时候是莲花和日轮座垫!太阳那麽炽热,莲花会立刻被烧毁才对。有很长一段时间,当我看到中国的佛像时,甚至会感到难以接受——我觉得太胖了。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中国人完全搞错了,要知道观音菩萨可是个男的。真的,我以前真的这麽想。这就是二元分别,这就是落入常断二边。


我会就我的亲身经验告诉大家这个观音是男是女的故事。我第一次知道观音是在尼泊尔,大概是 1970 年代末期。我喜欢看图画书,基本上花一个卢比能买几百本书,非常便宜。在那些中国印行的图画书里,有一本是画得非常美丽的《西游记》白描绘本。那时我的英文很糟糕,但是我能够明白书中多次提到观音菩萨时,说的是天女观音,因此当时我想「当然了,共産主义的中国人,他们哪里懂得什麽观音?他们完全搞错了。」多年后,我在菩提迦耶随侍祜主顶果钦哲仁波切,并且在做供

曼达、绕佛塔等等之类的修持。


这是千真万确的,当你经由供曼达等修持积累福德之后,你会更加理解佛法,这绝对是真的。有一句经文说「随类调化相应相示现,尊圣观自在前敬顶礼」,还有「所显非真宛然

而显现」,这些语句是我从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念诵的,但是一直要到我二十多岁在做这个曼达供养的时候,我已经念过这么多遍的这些话语才突然鲜明地浮现出来。「随类调化相应相示现,尊圣观自在前敬顶礼」——我们顶礼观音菩萨,祂以不同的身相和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人显现。


然后我领悟到「当然如此!我从前认为那些中国人不了解观音,那是完全错误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这句「所显非真、宛然而显现」,这一句非常之重要。正因为它并非真实存在,因此能够以无数种方式显现。


06

Autumn Viewing

·当起贪瞋见·

许诸法实有,当起贪瞋见;受剧苦暴恶,从彼起诤端。(46)


如果你区分显相与空性,如果你将它们分离,就意味着显相变成是真实存在的。换句话说,用我的那个例子来讲,如果观音菩萨的性别和

观音菩萨的真实自性——空性——被分开来,那我们就有大问题了。


大约十年前,我去斯里兰卡参访各个寺庙。在其中一座寺庙外面有一尊男子手持莲花之像,于是我以游客的身分询问导游「他是谁?」导游说,「在佛陀住世期间,有一次佛陀对僧众说法,有一个小男孩深受 གང་ལ་གང་འདུལ་དེ་ལ་དེར་སྟོན་པའི། །བཙུན་པ་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ལ་ཕྱག་འཚལ་ལྟོ། ། ཅི་ཡང་མ་ཡིན་ཅིར་ཡང་འཆར་བ་ལ། 

佛陀教法的吸引, 但因为他是在家人,不能进入和僧众坐在一起。他的名字是莲花手,即观音菩萨。」那个时候,我已经变得可以接受这些了,我的反应是「哇!听到这些实在非常美妙!」如果一个现象是真实存在的,那你就有了产生烦恼(情绪)的一个真实的因。


或许我应该这麽说:如果你执着于某个事物是真实存在的,那麽烦恼就会如雨般倾泻而下。

彼为诸见因,无彼惑不起;故若遍知者,见惑皆蠲除。执着某个事物为真实存在的,这是所有错误见地的因。如果没有那样的执着,就不会有烦恼产生。因此,理解空性是净除邪见与烦恼的唯一方法。



异生执实我


07

Autumn Viewing

·通过缘起了知空性·

由谁了知彼,谓见缘起生;缘生即不生,一切智所说。


现在,如果有人纳闷:「既然理解事物并非真实存在真的能够驱除所有的烦恼,那么要如何获得这种理解?如何才能达到那种了悟?一个

人应该如何趋近或发展这种对空性的理解?」希望理解空性的人应该学习缘起。唯有有通过理解缘起,才能了知现象的真实自性。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了。


有人可能会好奇:「但是,缘起不也是『生起』吗?怎麽能说缘起意味着『无生』?」所以龙树在此又重复说道:当我们说缘起的时候,是在主张某个事物并非真实地生起。我们不是说没有一种宛然的、表面上的生起;确实有外相上的生起。因此,这个「不生」是真正的「不生」。当我们使用「生起」一词的时候,我们谈的是宛然的生起,也就是依缘而起。


这又是几天前我们已经谈论过的:「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若法仗缘说彼空,若了知空不放逸。」27如果一个现象是依因缘而生,意味着这个现象并非真实地生起;凡是依赖因、缘的事物,其自性都是空性;了知空性的人是具有正念的人。这是佛说的。


缘起亦非真实存在

为倒知所伏,非实执为实;执着诤论等,次第从贪生。(49)


那些不了解缘起的人——意指具邪见者之人,或者说那些认为有现象真实存在的人,换句话说,即认为这个现象不是缘起之人,这样的人

不可避免地会贪执或固着于现象。不仅如此,这种认为事物真实存在的思想体系或观念,会令人们认为自己的感知正确、别人的感知错误,从而导致争执。


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一点。中观学人在这一偈和下一偈中说的是:「即使是『缘起』这个用语,也只是为了方便沟通而讲。我们是出于悲

心而使用缘起这个说法。我们中观派并没有说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缘起,因为那是自相矛盾的。是的,我们不主张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空性。」记得我之前说过的吗?相较于执着空性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性,如须弥山般巨大的自我也不算什麽,即便那个执着只有芝麻子的大小。你们如果有人不习惯这种哲学教文,可能会觉得这一偈和接下来几偈太过理性思维,但是它很重要。学习哲学的学生则会觉得这里讨论的内容很有趣。 《无热恼请问经》。宁执我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


这里的问题是,中观学人是否有他们自己的论点或主张?两个哲学家在争论时,通常两方都有各自的论点或主张,然后就此争论。这有点

学术性,所以大家需要忍耐一下。尤其是中观应成派学者,他们会说「自宗无承许」——中观应成派学者没有自己的论点,他们不主张任何观点。而在相对层面上,中观自续派则是有所主张。这有点复杂。所以,中观应成派和对手辩论时,往往是使用对方的逻辑。他们有一些辩论工具,我们不必一一详述,不过基本上,Prāsaṅgika(应成)其实可以翻译成后果——基本上就是说,如果你这么主张,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因此,根本的问题在于,如果你问一位中观应成派学者「缘起是你的究竟见地吗?」他们会说「不是。」理解吗?是的,这有点让人晕头

转向。基本上,缘起并非真实存在,因为它是自相矛盾的!之所以会有关于缘起的整个对话,主要是为了破解相信有一个真实生起的论点或主张。彼诸圣者等,无宗无诤端;诸圣既无宗,他宗云何有。


我们再多讲一个偈颂,几天前我们对此也稍微做过一些探讨。因为中观学人没有他们自己的主张,因此中观派所做的争论不是为了自身的

利益而图谋建立什麽,它主要是为了破斥他宗的主张,而他宗也并非真实存在的。


END

Autumn Viewing

·随/喜/关/注·

图片 | 网络

文案 | 转载©悉达多本愿会

排版 | 阿冉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 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 | 紫莹心连心

有意参与答疑直播,请加义工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