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广解》189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在于“未证悟者空性者生悲心”方面,本课阐述作者对于三有共同过患中,与证悟相违的散乱者生起悲心,首先提出问题:”此生有何法,除灭散乱习?“ 上师帮我们分析了内外散乱的类型,以及消除散乱的因缘,如何断除散乱。作者继续分析了末法时期魔亦勤,邪道多,众生多堕于恶趣,难信正法,通过上师的讲解,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魔众,为什么魔在内心。接下来,观待暇满的人身难以复得,佛出世说法难以再次值遇来说,众生烦恼的相续并不易断除,作者对此生起了强烈的悲心。通过上师在本课的分析,让我们对于“难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对于众生颠倒的执苦为乐,作者再次对轮回的苦以及众生愚痴沉溺于此却毫无察觉而生起强烈的悲愍心。
🔹本课学习第九品“智慧品”胜义菩提心部分中修持或证悟空性的作用:“以智慧所得之事”。前面已经学习了自利方面的“平息世间八法”,现在学习他利方面的“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分为“所缘”与“行相”,“所缘”分为:“今生辛苦维生”、“后世感受痛苦”、“三有共同过患”。现在学习到“三有共同过患”方面,包括“与解脱相违”、“此相违难除”、“颠倒执苦为乐”。本课继续宣讲“此相违难除”以及“颠倒执苦为乐”。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此生有何法,除灭散乱习?
颂词1-1
消文释义
在这一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断除灭尽(无始以来串习实执的)散乱的习气呢?
颂词1-2
本颂重点
重点1. 散乱的分类:
①外散乱(散乱于外境,经不起外境的诱惑)
A. 缘外境之琐事的散乱。
a. 缘器世界的散乱:比如喜欢看电视、看手机,做没有意义的琐事。
b. 缘情世界的散乱:比如跟别人谈话聊天,为没有实义的事忙忙碌碌。
B. 缘外境之正法的散乱。
a. 外散:无法专注。
b. 内收:一听课就打瞌睡。
②内散乱(内心的妄念,经不起各种烦恼的打击):
A. 分别妄念始终干扰行持善法,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解没办法生起来;
B. 实修过程经常出现恶劣的分别念或胡思乱想,心一直不能安定。
重点2. 如何断除散乱?
①消除散乱需要因缘:
A. 因:自己的对治:内心中产生的禅定、智慧;
B. 缘:导师的引导:佛经、论典、上师的窍决等。
(若无因缘,没有遣除迷乱的修行来对治,消除散乱的习气是非常难做到的。)
②如何消除:
A. 从外境上消除散乱:需要福报和因缘,住在寂静地方;
B. 从内心中消除散乱:需要远离世间八法,修持正知正念,修持禅定;
C. 而究竟断除的方法,唯一只有证悟般若空性。
(颂词2)
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
彼复邪道多,难却正法疑。
颂词2-1
消文释义
此娑婆世界值末法时期,五浊横流,魔众也精勤地制造各种障碍干扰我们,诱惑我们堕入恶趣,并且邪师又非常多,难以让我们了却对正法的疑惑。
颂词2-2
本颂重点
为什么说魔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心。
1. 什么是魔众?
所谓的魔众,并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獠牙毕露的凶神恶煞,也可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来改变你的行为,尤其是对修持正法制造障碍时,什么形象都可以化现:有时候以电视的形象,让你的心一直散乱在这上面;有时候以恶友的形象,说一些花言巧语让你慢慢改变。
2. 修道中从取舍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魔在内心。
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讲了六种魔众的违缘,这些均是着魔的现象,修行人务必要励力断除:
(其他论典中对魔障也有不同的分类,可以对照自相续来看。)
3. 有时候福报很大,也可能是魔众加持。
①条件不太好的话,容易知足少欲,诸多功德自然具足;
②但有了施主、财富、名声之后,心就开始散乱,从此没办法行持佛法了。可见,魔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心。自心若随外境而转,即生修行不会成功,来世也必定堕入旁生、饿鬼、地狱。
(颂词3)
暇满难再得,佛世难复值,
惑流不易断,呜呼苦相续!
颂词3-1
消文释义
远离无暇、具足圆满的人身难以再次获得,值佛出世也极为困难,烦恼的相续不容易断除,呜呼可怜啊!这些众生一直不断在受苦而难以解除。
颂词3-2
本颂重点
总结上师在法本中所说的种种难?
1. 本课中的种种难。
①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的人身难(得到人身犹如海上盲龟值遇木轭般难,尤其是信仰佛法的珍宝人身,更是难遭难遇,需要积聚许多殊胜因缘;)
②暗劫久而值佛出世难(在这个世间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无佛出世的暗劫,倘若这时候来到人间,连一声佛号也听不到。“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华严经》)
③佛说法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华严经》)
④值遇佛法难(“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华严经》)
⑤遇善知识难
⑥生起信心难
⑦断除烦恼难
⑧生起悲心难(如果法没有融入心,自己也耽执世间法,对众生生起悲心恐怕比较难。若大乘佛性苏醒,或一旦对空性有甚深的体会和感悟,见到众生的愚痴,见到众生的疯狂举止,见到众生遭受困难,一定会生起悲心的。)
⑨证得菩提难(《佛说甘露经》难得人身,难遇佛法,难生信心,难证菩提。)
2. 参考《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瞋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颂词4)
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
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愍!
颂词4-1
消文释义
轮回虽然如此痛苦不堪,但众生因为极为愚痴的原因却丝毫没有察觉,沉溺在如同河流般的痛苦当中,呜呼,真是太可怜了!
颂词4-2
本颂重点
1. 对于苦的分类,前面已经学习过很多,本段颂词重在提醒我们对于这么多的痛苦,众生却竟然没有察觉,愚痴麻木地沉溺在苦的河流当中,作者为此生起了强烈的悲心。
2. 对于轮回,无论是从三苦之自性的角度,还是从六道的角度来分析,皆没有一丝安乐,对此值得反复观察直至生起强烈而敏感的觉受。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