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离幸福很近》学习笔记|14.佛教的未来需要你我 Back

《离幸福很近》学习笔记|14.佛教的未来需要你我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一、    什么是正法

二、    护持正法的人

三、    护持正法的方法

四、    护持正法的功德

五、    普劝护持正法

六、    护持正法需要不断的闻思修行


一、什么是正法

1、 教法:三藏十二部。

2、 证法:心相续当中真正生起佛陀所讲的慈悲与智慧。

二、护持正法的人

1、 总说:发过菩提心的大乘佛教徒,都应以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护持正法。

2、 分说:

1) 教证:《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2) 汉地:出家人、居士都做出巨大贡献。

3) 比喻:一百个人拿灯与一个人拿灯遣除黑暗的难易对比。

三、护持正法的方法

1、 愿立则行有所依

1)总说:护持佛法,首先发愿。

2)原因:人身难得,若不用于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办法面对生老病死。

3)教证:《华严经》、《大宝积经》、《普贤行愿品》、《大般若经》等都记载发愿护持正法有非常大的功德。

4)一定要清楚应该做哪些善事。

(1)依止上师

·       应取: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

·       应舍:来了一位上师就去依止。

·       过患:将来有可能后悔。

(2)修法

·       应取:分次第、分境界去修持。

·       应舍:不分次第不分境界随便做。

 

2、 行立则愿有所成

1)   总说:引用《佛说海意菩萨说问净印法门经》的教证,本经讲了很多护持正法的方法。

2)   详述护持正法的行为。

(1) 把无为法的境界造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或给别人宣讲;

(2) 自己在明白佛教的甚深教义后,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

(3) 为了说法、听法的因缘行于一步;

(4) 呼吸之间专注法义。

四、护持正法的功德

1、  依经典而宣说

1) 教证:引用《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教证。

2) 堪布建议:心中发愿护持佛法如意宝。

3) 详述原因:《华严经》的教证说明佛法非常甚深需要善知识的说明,因此护持正法功德非常大。

2、  不可忽略的时代意义

1) 物质:越来越发达。

2) 精神:因果正见越来越淡化。

3) 状态:心被无明烦恼笼罩,产生各种痛苦焦虑。

4) 解决:人类最需要的是佛教精神,比如高尚的人格、知足少欲、看破放下的智慧,能使疯狂向前奔跑的人类生活变得缓慢,人们也会因此放松和喜悦。

五、 普劝护持正法


1、 总说:护持道场和护持正法的功德,跟发菩提心没有差别。

2、 何为真正的道场?

1)   金碧辉煌的寺庙:没有人修行不一定是真正道场。

2)   居士家里:每天有人修行也是道场。

3、 旁述

1)帮助佛友:否则容易半途而废。

2)此次讲解护持正法的原因

(1)一部分人对护持正法信心很大。

(2)另一部分人担心有得罪人,担心是不是有功德,会不会有不良之处。

(3)解决顾虑:功德大小取决于发心。

4、窍诀:在谈论思维的过程中,也要尽量接近佛法的内容。

六、护持正法需要不断闻思修行


1、  不断闻思修行

2、  何为真正的佛教

1)  诸恶莫作——一切罪业尽量减少乃至不做。

2)  众善奉行——所有的善法尽量奉行乃至圆满。

3、  修行张弛有度:不要特别精进也不用特别懈怠。

4、  窍诀:对修行人来讲长期精进很重要否则没有大的意义。


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

1、护持正法的人:发过菩提心的大乘佛教徒,都应以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护持正法。

2、护持正法的方法:愿立则行有所依、行立则愿有所成。

 

本课难点:

1、居士应兼顾好家庭、工作和修行的重要性。

学佛是一件重要且长远的大事,每日合理的安排时间才是关键所在。若能如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将闻思修行进行到底。

 

2、护持正法需要不断闻思修行。

大家不能得少为足,应不断的提高自己、乃至当地的佛教水平。修行要注意张弛有度,对修行人来讲长期精进很重要,否则没有大的意义。


本课教证

1.  印度的大成就者世亲论师说:“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

意思是:佛法有教法和证法两种,所谓教法就是三藏十二部,所谓证法就是心相续当中真正生起佛陀所讲的慈悲与智慧。实际上,这两者就是佛教的精华,对人类乃至所有众生来讲,就像如意宝一样珍贵。(摘自《离幸福很近》)

 

2.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讲过:“我涅盘后第十百年。吾圣教中戏论坚固。我诸弟子多勤习学种种戏论。舍出世间诸佛正教。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与论义。精勤习诵世间戏论。所谓王论贼论战论食论饮论衣论乘论我论淫论男论女论诸国土论诸河海论诸外道论。由乐此等种种戏论。令诸沙门婆罗门等轻毁退失我之圣教。于我正法毗奈耶中。当有如斯诸恶苾刍苾刍尼等。不善修习身戒心慧。更相忿争谋毁诽谤。耽着妙好种种衣钵房舍敷具。由与诸恶徒党集会。虽经多年守护净戒。于须臾顷悉皆毁犯。虽经多年集诸善本。由多忧恚悉皆退失。以是因缘天龙等众。悲伤懊恼舍不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于三宝所不生净信诽谤轻毁。由是因缘令正法灭。从是已后诸苾刍等造恶转深。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益不恭敬。三宝余势犹未全灭。故于彼时复有苾刍苾刍尼等。少欲知足护持禁戒。修行静虑爱乐多闻。受持如来三藏教法。广为四众分别演说。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复有国王大臣长者及居士等。爱惜正法。于三宝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护持建立无所顾恋。当知皆是不可思议诸菩萨等。以本愿力生于此时。护持如来无上正法。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意思是:我涅槃一千年后,佛教会受到各种染污,佛弟子中有很多人不如理如法行持佛法,后来受到人们诽谤、不恭敬,导致正法衰危。之后会出现许多比丘、比丘尼等,如理如实地宣说佛教的真理,使佛教再度兴盛;还有很多国王、大臣、居士等护持佛法。这些护持佛法的菩萨,前世与佛教有缘,以愿力生于此时而利益无量众生。(摘自《离幸福很近》)

 

3.  如《华严经》第十八卷云:“佛子!菩萨有十种清净愿。何等为十?一愿,成熟众生,无有疲倦;二愿,具行众善,净诸世界;三愿,承事如来,常生尊重;四愿,护持正法,不惜躯命;五愿,以智观察,入诸佛土;六愿,与诸菩萨,同一体性;七愿,入如来门,了一切法;八愿,见者生信,无不获益;九愿,神力住世,尽未来劫;十愿,具普贤行,净治一切种智之门。佛子!是为菩萨十种清净愿。”

意思:其实就是十大愿王。主要的是成熟众生,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疲倦之心,因为利益众生乃至尽未来际,众生无量无边乃至虚空竭尽,众生竭尽,众生烦恼竭尽,我愿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说我们要发这样广大利益众生,无疲厌的大愿。同时要具足殊胜善行,净诸世界,要承事如来,常生尊重,要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等等。(摘自15年法师辅导——妙道堪母)

 

4.  《大宝积经》里面也讲:“尔时,胜鬘夫人复于佛前发三弘愿,以兹愿力利益无边诸有情类。第一愿者,以我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第二愿者,若我所生得正智已,为诸众生演说无倦;第三愿者,我为摄受护持正法,于所生身不惜躯命。”

平时我们也要这样发愿,就是自己的善根愿获得一切种智,获得种智愿为众生说法无量,并且护持正法不惜生命头颅。(摘自15年法师辅导——妙道堪母)

当时,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极其赞叹胜鬘夫人这三个大愿,说恒河沙数的愿都包括在这三个愿当中。(摘自《离幸福很近》)

 

5.  佛陀在《大宝积经》里面讲:“善男子!有四种法,是菩萨道。若能修行,速当得至菩提道场。云何为四?一者,于菩提心永不退失;二者,于诸众生常无弃舍;三者,一切善根求无厌足;四者,护持正法起大精进。”

也就是在修行当中,一定要具足无量无边的广大的菩提心。以菩提心摄持永不退失,并且于诸众生没有任何的厌弃之心。虽然众生也是刚强难化,在我们没有熟悉了知度化他们的方法方便之前,千万不应该轻易舍弃。第三点就是一切善根求无厌足。修行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时时被善根而满足。第四者护持正法,起大精进,也就是永远披上精进的铠甲,勇往直前。如此护持正法才能都得以承办。(摘自15年法师辅导——妙道堪母)

 

6.  《大般若经》云:“天王当知!诸欲供养佛世尊者,当修三法: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天王当知!若能修学此三法者,乃得名为真供养佛。假使如来一劫住世,说此供养所获功德亦不能尽。”

供养如来的功德是不可穷尽,护持正法的功德也是无可言喻。它要超胜于,甚至等于真正供养如来的功德了。虽然末法年代我们没有办法真正接触如来佛陀,但是我们护持正法,护持教法,护持相续当中的证法,如此一来就等于承事佛陀。(摘自15年法师辅导——妙道堪母)

 

7.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中云:“诸佛正法护持者,若广称赞彼功德,正使住寿一劫中,亦不能说其边际。”

意思是说:护持正法者的功德,即使以佛陀的智慧在一劫中宣扬、称赞,也无法说其边际。(摘自《离幸福很近》)

 

8.  《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第13课怎么样学佛也引用过)

意思是:佛法的深广意义没有上师的讲解、开导,光凭世间的聪明才智,或依靠自己的知识,完全想明白,也相当困难。(摘自《离幸福很近》)

 

9.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佛陀说:“若有人于如来所说正法之中,而能受持一四句偈者,是即护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菩提圣法。”又说:过去光明王族中有一具慧王子,有一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给他讲了两个偈颂:“世间财宝聚还散,王官水火贼盗分,诸佛多闻妙法财,多俱胝劫不坏失。常无放逸甘露法,利众生发菩提心,深固寂静心亦然,诸乐根本无所取。”

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于如来所说的正法,能够受持一个四句的偈颂,也就是护持了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菩提的圣法。


具慧王子梦中的两个偈颂意思是:世间当中的一切福报利益,都会被一些违缘损耗,最后变得一无所有。但是修行所获得的圣者七财,这是谁也无法抢夺无法掠夺的。我们应该常行不放逸,守持甘露正法,自利利他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而且行持六度万行,这就是以无我的空性的方式摄持,最终会获得最大的利益。(摘自15年法师辅导——妙道堪姆)

 

10.《念佛镜》云:“世间之中唯有母力,能令其子身得安稳,出世间中唯有诸佛,能令众生出三界苦,得生净土见佛闻法。”

意思是:世间中依靠母亲的力量可以让孩子获得身心安稳;出世间中唯有佛法令众生得离痛苦,能够让众生往生极乐,获得究竟的解脱。(摘自15年法师辅导——妙道堪姆)

 

11.玛吉拉准空行母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

意思是:心既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要做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诸根悠然而住。(摘自《前行广释》)


名词解释


金刚橛

实际上,这一金刚橛法门是莲花生大士亲自所造,是遣除违缘最殊胜的法门。【《法王晋美彭措传》索达吉堪布 著】


法王曾经说:“本来密宗当中有很多遣除违缘的猛修法,比如在八大法行中有金刚橛、马头明王等猛修仪轨,但是如果修行者没有大圆满或者生圆次第的境界,虽然这些法很殊胜,但使用起来不一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以慈悲心念诵《普贤行愿品》。这样的话,修道过程中的一切违缘和障碍全部会销声匿迹。”【《净土三经释》索达吉堪布 讲著】

了义

了义是指诸法之法性真如、法界自性清净、心性光明的密意,也就是自性清净、无有迁变、超离生住灭如虚空般的本体,凡是宣说此本性的所有经论都包括在了义的范围内。【《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索达吉堪布译】


简而言之,了义就是符合实际真理的,比如第二转法轮所宣讲的空性,第三转法轮所宣讲的如来藏自性光明,都是了义法,任何理论也无法遮破。【《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 讲著】

不了义

诸如生、灭、来、去、清净、不清净、蕴、界、处等次第形形色色如梦境般的显现,凡是有法的显现并可以言语思维衡量、假立而表达的一切法均称为不了义,宣说不了义的所有经论都包括在世俗谛中。【《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索达吉堪布译】


在相续未成熟的众生面前,佛陀暂时说“我”存在,就是不了义的。【《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 讲著】

秘密

秘密是指为令有些众生趋入正道,受持真义,而依靠对方所感兴趣的少数名称或能接受的条件宣说,方式虽然与之(意趣)相同,却有言外之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索达吉堪布译】

意趣

所谓的意趣是指在演说佛法的过程中稍微含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也并非是虚言妄说,而是具有特殊的某种必要而宣说的一切法义。【《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索达吉堪布译】

五根

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有色根。【《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 讲著】

发心师兄:定解G04  定解B30  定解B23

审核师兄:定解B21  定解B32  定解B21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