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 《上师也喝酒?》30 | 三昧耶:维系、毁坏、修护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上师也喝酒?
宗萨蒋扬钦哲诺布
三昧耶:维系、毁坏、修护
你的上师需要节食
从严格的密乘观点而言,如果你将上师视为有体重、有身高的人类,你就毁坏了好几种三昩耶戒,特别是你还具有批判性,例如认为一百公斤实在太重了,上师应该开始节食。甚至如果你认为上师被性别所限,那也毁坏了三昩耶。
如果你很在乎三昩耶的毁坏,那就代表你已经到了成为好修行人的阶段了。在开始时,假装具有净观可能有所帮助,它可以作为自己修心的方法,也可以启发他人。
当上师示现出人类的特质与弱点时,老练而精明的弟子会想:这都是上师无尽慈悲的征兆。他们会因此而积聚福德。但是,对于无法如此调整态度的我们,对于会打喷嚏、会咳嗽、会困的上师,至少会有人类的好感。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对一切现象——无论是桌子、羽毛、山岳或情人——都视为心的诠释,因此也都视为我们独特感知的诠释。但是,如果我们需要对每个人都逐一转化自己的感知来视他们为佛,这种过程太耗时也太复杂。因此,针对一位与我们有特别缘的人来修持净观,是金刚乘教导的方法。因为上师为弟子指出证悟之道而受敬重,所以我们可以从他开始下功夫。
不论上师如何示现,无论是好是坏,我们可以开始习惯“这都是我自己独特的感知”这种想法。我们也可以逐渐将其他现象融入修持,以此对自己的感知建立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对上师的虔敬以及培养净观对我们如此有益的原因。借由这种修行,有所收获的人是我们。
所以,首先我们训练自己接受:一切所遭遇的情况,都是自己感知的产物。逐渐地,我们将一切现象包含进来。最终,我们证得非二元的感知。借由这种习惯的培养,虔敬心的大门就会为你打开百分之九十。
灌顶与三昧耶
灌顶是金刚乘特有的法门。究竟上,灌顶是一种引介或一种揭露。如果你患了失忆症,有个人前来告诉你:你是谁,你的角色是什么,你拥有什么东西。
那么,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讯息是否正确?就非常重要。接受这些讯息好比领受灌顶,而信使就是上师。因此,上师是否清楚他在做什么是很重要的。
长久下来,“灌顶”已经变成“加持”的同义字了。灌顶包含加持,但其核心的目的是去除导致我们无法认识自性的遮障。
遮障的种类很多。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它分为三种:身遮障、语遮障以及意遮障。有趣的是,这三者也被称为“三门”。在金刚乘中,这三者称为不可摧坏的金刚:也就是金刚身、金刚语及金刚意,它们代表身、语、意的究竟实相,是我们需要去揭露、去发现的。
对于那些能够掌握菩提心,受过修心的基础训练,相当了解缘起的弟子,以及对密乘之道具有信心,对上师虔敬的弟子,上师会在适当的时间及地点给予他们灌顶。
密续分为许多不同的层次。在比较普通的密续中,灌顶的方式比较一般。而在阿努瑜伽(Anu Yoga)(或称为无比瑜伽)密续中,就有更深奥层次的灌顶。三种较高的灌顶,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字句灌顶(编者注:又称“句义灌顶”)这三者,可以净化脉与明点的蔽障。
在阿努瑜伽密续中,上师会选择在适当的时间与状况下,将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不以其一般的意义,而以五方佛族来引介给弟子。如果因缘具足,上师在灌顶的过程中,会将弟子的意识、身体、感受等,成就为不动佛、阿弥陀佛、宝生佛、毗卢遮那佛与不空成就佛的事业。为此,上师可能会运用宝瓶、顶冠、金刚杵与铃等法器。
在此末法时期,灌顶的理论与逻辑几乎很难让人们理解。但这跟告知一个乡下人如何在他的新手机中插入SIM卡、如何充电、如何拨打电话等有点类似。教导做这些事的人,只不过是将乡下人已经拥有的东西的功能揭露给他而已。
对我们多数人而言,很难想象汽车的喇叭声或警车的警笛声就是咒语。但是,经由上师恰当的引导,如果因缘具足的话,上师可以让弟子听见一切声音都是咒语。
第四灌是最重要的灌顶,它有很多名称与标签。然而,虽然这是极为深奥的法门,一般人却对它不经意,把它当成内裤一般看待。他们会问别人:“你有没有获得‘指出心性’的指导?”似乎这种教法随处可得一般。
我们通常称第四灌为智慧灌顶。在此处,上师会引介“当下心”就是佛。所谓当下心,它非过去,非未来,而是当下的明觉。上师可以在任何时间给予弟子第四灌,次数不拘。它不一定在上师坐于法座上,香火袅绕、鼓钹争鸣的时刻才会发生。它可能在你跟上师在厕所中并排小便时发生。上师会选择确切的时间与地点,然后做一件事,让你染污念头的火车当下出轨。
如果灌顶给予的恰当,也被接受的恰当,弟子的感知就会产生永远的转移。当这种状况发生时,灌顶就被领受到了。
如果弟子的根器高,那么在他接受第四灌之后,并无三昩耶需要持守。因为根器高的弟子在接受第四灌之后,就已达成其目标。
但我们多数人都尚未达到这种程度,所以我们渴望、赞美与信任法道。我们虽然在智识上理解,但还是不断地跌落于旧有的习气之中;所以从接受灌顶的那一刻起,就要维持对三昩耶清楚的觉知。三昩耶像是警铃或安全扶手,它是规范我们的纪律。所有这些,都是上师非常重要的原因。
完全没有其他的法道,能够提供这些工具。
接受灌顶
那洛巴强烈建议导师,特别在弟子即将领受灌顶之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你能持守三昩耶吗?”这个问题在所有的灌顶法本中都有,但由于现在灌顶已经变得非常仪式化了,因此不幸地,这么重要的部分就常被草率地读过去。
在古代,修行者并不会接受许多灌顶,也许一生只有一次而已,而且他们可能花上好几年才接受完整的灌顶。他们首先皈依,过了几年再接受菩萨戒,然后再过几年后,上师问:“你真的能持守三昩耶吗?”直到此时,他们才接受第一个灌顶,可能就是宝瓶灌。之后,他们还要等待很久之后,才会得到其他的灌顶。
但现在人们不只没有耐心,而且还想要得到更多的灌顶。在这种状态下,就不可执行这种长期灌顶的方式了。
从前,有个小王子被指定要继承王位。有一天侍者带他去市集玩,市集中人很多,他转错了一个弯,就从此找不到回家的路。过了许多年,他成了一名乞丐,靠着偷窃、打猎、钓鱼维生。又过了几年,他遇见一个女人,跟她生子成家。岁月悠悠,他完全忘了以前的身份。
然而,宫廷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寻找他。终于有一天,他在菜市场中被认出来,于是他被带到大臣面前。他们告诉他,他就是王子,他的父王已经逝世,所以要他继承王位。
这就是灌顶时所发生的事。大臣并不是将王室血脉转移给王子,血脉早就存在。但是没有大臣,他就无法知道自己的皇室血脉。他需要有个人来指出他可以继承王位。
帮助我们了解真相的方法
追随心灵之道的目的,是要证得真理。除非我们理解真理,否则就会一直被欺瞒,相信一切幻相为真实。这种相信就叫做迷惑。迷惑制造情绪,情绪滋养无尽的业与业果。这个循环就是所谓的轮回。
任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实相的都是我们的法门。行为规范就是法门。佛法的行为规范是根据见地而来的。像“比丘应该剃头削发”这种状似仪式或文化性的规范,并非由于佛陀对头发过敏而来。
当一位比丘发心要证得实相,决心领受两百五十种戒律时,剃发就成为其中的法门之一。为了要对治虚荣心以及对身体的贪著,他可以借由禅定、阅读、思维等方式来培养,也可以经由实践身体上的规范与限制,例如剃发或穿着特殊颜色的僧袍来达成。
不要说是美是丑,即使只思维你是男人或女人,就已经破毁了金刚乘三昩耶。认为你的五蕴是平凡的,就是违犯了金刚乘三昩耶。看见瑞士琉森(Lucerne)这个城镇,认为它比北京更清净、更美丽,这也破坏了三昩耶。
见一切事物都纯净而无量,是密乘行者的唯一目标。要注意的是,金刚乘“一切皆纯净”的意义,并非指一切就像高山的空气与湖泊,或者像游泳池与莲花池。这些都与纯净无关。持有任何二元分别的想法,都不纯净,也都毁坏了三昩耶。
完好地持守三昩耶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对初学的金刚乘行者更是如此。但是,你也不可能先学会所有三昩耶相关的细节,再去完整地持守它,然后才开始金刚乘的修行。这种状况不存在,因为完美的持守三昩耶,等于就已经圆满了法道。
因为上师之道是金刚乘最重要的特色,因此违犯上师的三昩耶也就成为很重大的毁戒。如前所述,根据你的发心与根器,违犯也有很多不同的等级。与上师在小事上有不同的意见,例如争论汤姆·克鲁斯(Ton Cruise)英不英俊,这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情境状态也是重要的因子。如果你在某个状况下——比如正在修持生起次第时,你理应思维一切众生皆貌美,一切众生皆本尊,这时,突然汤姆·克鲁斯走了进来,那么,你也必须视他为圣者才行。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
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 + + + + + + + + + +
随喜关注
紫莹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微博: http://weibo.com/tangchiieng1001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