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随堂小测|第1课
《二规教言论》随堂小测|第1课
编写师兄:定解B31/定解G07
审核师兄:定解B32/定解B09
01
我们学习《二规教言论》的原因是什么?(单选)
A.课程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学;
B.为了在学佛的同时打好人格基础;
C.为了打发时间;
D.因为上师如意宝讲过很多次。
02
“二规”是指什么?(单选)
A.交规和法规;
B.圆规和半圆规;
C.佛规和人规;
D.弟子规。
03
关于修行佛法与做人之间的关系,那些描述是正确的?(多选)
A.学佛的同时必须打好人格基础;
B.如果法器太低劣了,甚深的法不可能停留在相续中;
C.如果人都没有做好,佛法高深莫测的境界是谈不上的;
D.佛法的殊胜成就必须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如同播种先要有肥沃的良田。
04
《二规教言论》的作者是谁?(单选)
A.索达吉堪布上师;
B.法王如意宝;
C.全知无垢光尊者;
D.全知麦彭仁波切。
05
如何理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单选)
A.不应该出家,因为佛法是在世间;
B.只有在世间才能证悟;
C.只有自己活得快乐,才能开悟;
D.世法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证悟离不开高尚人格。
06
要想迅速获得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圣天)以及世间天尊和世间美德(世德)的方法是什么?(多选)
A.多奉承佛陀菩萨们,祈求得到他们的护佑;
B.在善知识面前听闻教言;
C.如理如法地反复抉择思维;
D.认真思考,对论中所讲的稳重、智慧、信心等十种道理生起深信不疑的定解;
E.进而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真正将这些教义落在实处。
07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出世间高尚的行为?(多选)
A.人文道德;
B.发出离心;
C.修为教养;
D.发菩提心;
E.利益无量众生;
F.行持六度万行。
1、我们学习《二规教言论》的原因是什么?(单选)
参考答案:B
B.为了在学佛的同时打好人格基础
【解析:因为在学《入菩萨行论》的过程中,上师发现学佛的同时必须打好人格基础。不然,尽管《入菩萨行论》讲的大乘佛法非常殊胜,但就像雪山狮子的乳汁只能用金器来盛,注入陶器里一定会裂开的。如果法器太低劣,甚深的法不可能停留在相续中。且不说大圆满、大威德等密法以及显宗中观的般若空性,如果人格不好,即使是出离心、菩提心也生不起来。因此,上师希望凡是学习《入菩萨行论》的道友,必须也要学习《二规教言论》。】
2、“二规”是指什么?(单选)
参考答案:C
C.佛规和人规
【解析:所谓“二规”,就是佛规和人规。将佛教和世间的道理结合起来,以简单的语言教诫世人,就叫做“二规教言论”。】
3、关于修行佛法与做人之间的关系,那些描述是正确的?(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学佛的同时必须打好人格基础;
B.如果法器太低劣了,甚深的法不可能停留在相续中;
C.如果人都没有做好,佛法高深莫测的境界是谈不上的;
D.佛法的殊胜成就必须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如同播种先要有肥沃的良田。
【解析:详见法本,以上说法均正确。】
4、《二规教言论》的作者是谁?(单选)
参考答案:D
D.全知麦彭仁波切。
【解析:作者全知麦彭仁波切祈祷文殊菩萨,加持护佑所有闻思修行这部论典的人。】
5、如何理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单选)
参考答案:D
D.世法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证悟离不开高尚人格。
【解析:六祖也讲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所以,佛法的证悟离不开高尚人格,若抛弃世规而想希求无上菩提,就像寻求龟毛兔角一样不现实。】
6、要想迅速获得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圣天)以及世间天尊和世间美德(世德)的方法是什么?(多选)
参考答案:BCDE
B.在善知识面前听闻教言;
C.如理如法地反复抉择思维;
D.认真思考,对论中所讲的稳重,智慧信心等十种道理生起深信不疑的定解;
E.进而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真正将这些教义落在实处。
【解析:要想如吸铁石吸铁屑般自相续迅速获得这两种美德,唯一的方法就是:首先在善知识面前听闻教言,然后如理如法地反复抉择思维;认真思考之后,对论中所讲的稳重、智慧、信心等十种道理生起深信不疑的定解,进而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真正将这些教义落在实处。】
7、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出世间高尚的行为?(多选)
参考答案:BDEF
B.发出离心;
D.发菩提心;
E.利益无量众生;
F.行持六度万行。
【解析:所谓世间的高尚行为,如古代的人文道德、修为教养,叫做小品的行为;出世间的高尚行为,如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利益无量众生、行持六度万行,叫做圣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