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7)
《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中也说:“走上善逝解脱之道的众人,需要伟人指示前进的道路,最能显明笔直道路的向导,乃是尊胜师长的生平传记。”
高僧大德的行持充分显明了圆满教法的心要,使我们明了佛法应该如何学、如何修才能获得证悟。无数大成就者一生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行谊传记是佛法最深刻的写照,对我们最具真实性的启发。通过学习高僧大德们的事迹,可以让我们见功德而生信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
●
白莲花论
Great Biography of Buddha Shakyamuni-the White Lotus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Written by Omniscient Mipham Rinpoche
索达吉堪布◎译
Translated by Khenpo So Dargye
嗡牟尼牟尼 玛哈牟纳耶梭哈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梵施国王太子时,名为嘎西美男。以前世精进修持之智慧串习引发,王子正当青春韶华之时,就对美女等一切能引生贪欲之对境无有丝毫贪执。他还把国王王位当成大过失之源泉,并因此而舍弃自己继承王位机会,前往一寂静山林专修禅定。
一次从禅定中出定后,王子前往山野园林,途中见一美丽非常之人非人美女。美女一见王子,立即就被其相好端严吸引,她便主动跑到王子面前搭讪。
为引诱王子,美女打妄语道:“我有一朋友也为人非人美女,她之美色即便天人见之也难免生贪。今日她见到你后,立刻就倾心于你,我正是她派来传情达意者,希望你也能对她心生喜爱。”
王子不动声色地回答说:“这位美女若与你相较,是比你更端妍,还是与你一模一样?”人非人美女答道:“她当然比我更妍丽。”
王子则平静回答说:“不论你或那位美女,所拥有之美色均会瞬间消失。不管生为人非人还是天人,众生容颜全部短如白驹过隙。
你应谛听:所有众生之躯体无一不是储藏不净粪之臭皮囊,若贪执于它,将来必成感受痛苦之因。”王子将不可贪恋美色之理如是宣说一番。
人非人美女闻听之后即刻熄灭贪心欲火,她也愿意从此精修禅定。而王子则又平静回到自己所居茅棚,继续实修禅定。
世尊如是在因地苦修时,任何美女也无法损害王子清净戒律。后当释迦牟尼成道时,莲花色舞女曾到世尊前极尽展示种种歌舞之能事,世尊同样也为其宣说佛法,并因之而摧毁莲花色舞女之青春倨傲心理,使其获证阿罗汉果。
另外,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对一切论典均精通无碍,对火供等一切事业也娴熟掌握,因而人人对他都十分恭敬。
他后来了知在家诸多过失后便心生厌离,于是就前往一森林中苦行。因其慈悲力感召,有四只动物汇聚到他面前,宛如四位弟子一般。它们是:蛇、鸽子、乌鸦、野兽。
动物经常与他交往,后有一日,野兽对他说道:“大仙人,于此整个世界,恐怖实乃最大痛苦。”
而乌鸦则认为:“饥饿才是世上最大痛苦,不知大仙人有无免除饥饿方便法?”
黑蛇发表意见说:“嗔恨心能焚毁自他所有功德,如有熄灭嗔恨法门,实为稀有、善妙、殊胜。”
鸽子最后说道:“贪欲大火猛烈炽燃,贪心之火一旦燃起,用皎月之清辉或清凉之水也无法浇灭。故而贪欲才为世上最大痛苦,能熄灭贪心方为最佳法门。”
此婆罗门于是对它们因势利导说:“这四大痛苦之根本乃在于无明,如无明灭尽,行等其它苦蕴也会全部灭尽无余。”四动物又说:“既然痛苦之源存在于生,那如何才能断尽生之根本?”
婆罗门则对它们开示道:“欲斩断生死流转,必须戒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诸不善业,这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生之大树。”
四动物闻已均赞叹道:“善哉!”随后便回各自地方,按婆罗门教言努力修持,严守不杀生等戒律。后来这些众生均在死后转生为人,并最终得寂灭果位。
释·迦·牟·尼·佛·足·迹
佛在将入涅槃之前,站在大方石上回头对阿难说:“这是我最后望着金刚座和王舍城方向所留下的足迹了。”
于是在大方石上留下我们眼前这双足迹。这和见到佛是一样的。他脚上的纹饰更让人相信佛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
跟随大德的足迹,愿我们早日找到自己真正解脱之路!
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一个传记圆满刊登结束后,我们将选出3名最积极的读者,送出精美殊胜礼物一份。
此福已得一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