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讲堂 >> 春日苦短 琐事无边 Back

春日苦短 琐事无边



春日苦短 琐事无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滚滚红尘中,

无数人被淹没在没有意义的

世间八法和无穷无尽的

琐事之中。。。

 

安住当下,观察自身,与智同行,如理取舍。

 

 

1

人身难得

很多人说:

佛教常说人身难得,到底有多难得呢?


《入行论》中说:“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假设整个三千世界变成一汪洋大海,海面上有个漂浮不定的木轭,它上面有一小孔。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盲龟并非经常浮出海面,木轭也时时随风飘荡、刹那不停,可想而知,二者相遇必定十分困难,但是凭着偶尔的机缘,盲龟的头也能正好插入木轭孔中。而我们由旁生转为人身比这更为困难。

 

《提谓经》也有一个比喻说:一个人站在须弥山顶,吊下一缕细丝,在须弥山下另一个人拿一根针迎着,中间刮着猛烈的旋风,要想细丝恰好穿进针眼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得到人身比这更难。

 

《涅槃经》云:“壁上撒豆,针尖著芥,如偶值者,尚较得人身为易。”由此可知,得人身有多么不容易。

 


《涅槃经》还记载道: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佛经中也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中般若经》亦云:“转成人身尚难得,何况暇满皆具足?”

 

由于在南赡部洲的人类,大多数行持不善业,以此诸随业流转的凡夫,多半会堕于恶趣。所以,得人身非常非常困难,得一个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就更是难上加难。

 

《忠言心之明点》中说:“难得此身如昙花,超胜万宝具大义。”

 

我们应该了知,真正能够使暇满人身具有意义的,就是救度一切众生,如果这一点做不到,至少也应该为了自己的解脱而努力,切莫使如昙花般难得的人身无义而逝。



2

寿命无常

我们生命是无常,刹那刹那都在变化,

谁也无法确定何时会死。

 

《宝鬘论》中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生缘可谓少得可怜,而死缘却多如牛毛——外在有人与非人的加害、地水火风的灾难,内在有四大不调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由于内外因缘所致,我们的生命很容易受到损害。甚至有些人为了生存而食用饮食、穿着衣裳,结果也是因方法不当而导致死亡。

 

《地藏经》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

 

死亡骤然降临时,令人防不胜防,我们只有一命呜呼。

 

《遗教经》中说:“生命在呼吸之间。”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被狂风吹动的小水泡,绝不会恒常停留,很快时间就会破灭。所以,我们生存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仅在吸气与呼气之间。

 

佛经中说:“三界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观戏。”



器世界的无常就像秋天的白云,一会儿将天空装扮得绚丽多姿,一会儿又消失得无踪无影,没有任何可靠性;而有情世界的无常如同看戏,一会儿这个动作,一会儿那个动作,一会儿扮演饿鬼,一会儿扮演天人,可以说千姿百态、形象万千,没有一个固定的。

 

《佛说无常经》说:“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金刚大地、七座宝山、七大海洋、四大部洲为主的器世界,虽然寿命比我们人类要长得多,可它并不是永久不坏的。按佛教的说法,在坏劫时,七火(七个烈日)会将一切焚为灰尘,然后灰尘被洪水吞没,狂风吹过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3

精进出离

尽管我们与圣者不能同日而语,

但我们也应该尽量抓紧时间精进修行。

 

《因缘品》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明日你是否会死是很难说的,因此,不要“明日复明日”,当下就应该精进,否则,修持佛法不能成功。

  

《法句经》中说:“若人寿百岁,怠惰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励力行精进。”

 


一个人即使活了100岁,但整天懈怠懒惰,一点都不精进,浑浑噩噩混日子,不如一个人只活一天,但这一天中非常精进。可见,没有精进的人,即使住世百年,智慧、功德也无法增上。

 

宗喀巴大师说:“如果最初没有对轮回产生强烈的厌恶心,纵然孜孜不倦地闻思修行,也不会成为超越轮回及恶趣之因。应当将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等高深的法暂时束之高阁,先精勤修持出离心,直至出离心生起为止。”

 

藏传佛教的基巴大师也说:“倘若不能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想超离轮回简直是痴人说梦。”


结语


古人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几十年很快就过了,细思量,每天二十四小时的行为当中,行了多少善,又造了多少恶呢?


春日苦短,琐事无边,何去何从?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脚步,如理抉择吧!


 

本文教言摘录自

《亲友书讲记》

《入行论讲记3》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