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称《入中论》| 前言
月称《入中论》:前言
寒冷的季节因你的关注而更温暖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月称
Chandrakirti
《入中论》
Enter the middle
前言
preface
- 入中论.前言 -
宗萨钦哲仁波切.
翻译|西游译文
时间|1996-2000年
地点|法国多尔多涅省香特鹿佛学中心
//////////
FASHION
#前言.佛教的中观见地
- The Medieval View of Buddhism -
在佛教中,对于理论和实修两者来说,见地都至关重要。所有不同的佛教宗派和法道都立足于正确的见地,而佛法之道的果—证悟—无非是对见地的圆满了解或实证。
从上座部僧侣简单且看似世俗的剃发、过午不食,到大乘修行人的茹素、供酥油灯、右绕行走,乃至建造寺院、修持拙火瑜伽等更 为复杂奇特的法道,对于所有种类的佛法修持来说,见地都不可或缺。
见地不仅带给我们修持的理由,也是我们期望通过修持而获得的结果。此外,见地也是一种安全护栏,防止我们在道上误入歧途。
如果缺乏见地,就失去了佛教的所有目的和意义。假如我们希望抵达某个终点,却没有确立前行的方向和目的地,这种漫无目标的前行终将徒劳无果。
同样,除非确立了「见」,否则所有的「修」与「行」都不会产生任何的「果」。
例如,佛陀在教导四圣谛时,教授了最根本的实相,即这个见地:我们不是苦,我们只是有苦。因此,经由了解苦的自性和成因,我们就能依循法道将自己从苦中解脱。
然而,尽管我们有许多人渴望依靠法道将自己从苦中解脱,甚至理解是什么造成自己的苦,却鲜少有人关注这个见地:我们不是苦,我们只是具有苦。
由于不理解这个见地,我们仍然对与生俱来的苦产生执取,因此无论我们做多少修持、用多少方法去终结自己的苦,我们的法道仍然不是一个中道——超越概念执取的中观之道——反而沦为一种极端的道途,一种无法令我们从苦中解脱的分别念之道。
FASHION
#前言.出离心的观念
- In Fashion frontier -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出离心的观念,以及常见的僧人托鉢、剃发等形象。
当佛教的法道教导我们要生起出离心时,我们可能以为这是要我们出离轮回时抱持这样的心态:轮回不完美,充满痛苦和无止尽的徒劳无益,要意识到轮回是苦而出离。
我们大多数人会发现,这样的出离很困难,因为我们会觉得自己错失那些美好的事物——我们向往轮回中那些愉悦美妙的部分,我们仍然相信那些是真实存在的外在事物。
但是基于见地——空性见地——的出离轮回,却颇为不同。
空性见地相信,轮回中让人渴望的部分和徒劳的部分都不过是心的造作。
若是具有空性见地,我们就会知道出离轮回生活不是什么痛苦的事,它真的不是一种苦行或牺牲,因为我们明白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要去牺牲的事物。
FASHION
#前言.《入中论》
-Enter the middle -
《入中论》(Madhyamakāvatāra)受到佛教各哲学宗派和禅修宗派的普遍研习,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月称在这部著作中确立见地的方法是历来最受推崇的方法之一。
如今佛法正在西方扎根,我认为至少我们当中有些人应该关注对见地的学习以及确立见地的方式,这很重要。
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往往对做一件事的方法更感兴趣,而不是为什么要做那件事。
相对于任何人都可以买个坐垫坐在上面,几分钟后就对自己的打坐禅修感到心满意足,学习见地貌似非常枯燥无趣又冗长。
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人们苦于疏离感和缺乏目标,很多人在不断寻求更多的什麽东西。
如此大量的寻求会导致一种危险,专门设计用来缓解暂时性痛苦的道途也许会掩盖能根除诸苦、通向证悟的真正法道。
首先,对正法的兴趣原本就非常罕见,而且这样的兴趣还极其反覆无常。万一我们遇到不具见地之道,可能会变得更加理想幻灭,这会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因为原本是真诚的追寻。
如果缺乏见地,佛教就变得毫无意义,佛教就不再是佛教—通往证悟之道—而不过是一种暂时性的疗愈方法而已。
因此,即使只是为了保险起见,至少我们当中要有人对建立见地有一定程度的关注。
我想要强调,这不是一部终极、完备的作品,但是我相信它可以成为一个起点,作为我们持续完善的基础。
这个课题本身就十分复杂,而且我于 1996 至 2000 年在法国讲解这部论著时,距离我自己学习这部论著已经过了几十年。
此外,甚至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从未感到满意。我没能好好表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我缺乏英语语言能力,而且由于听众程度不同,你会看到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再加上这项教学持续了好几年,你会发现当中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本次教学的成功,必须感谢祖古贝玛·旺嘉(Tulku Pema Wangyal)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及他众多弟子的协助,
仅列举其中几位:John Canti,Wulstan Fletcher,Helena Blankleder,Patrick Carré,还有我神秘莫测的朋友 Jakob Leschly。
这份文字记录及其编辑是出自 Alex Trisoglio 勤奋细致的工作,我希望他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它。
我不相信这种作品有任何功德,但如果有任何的功德,让我们回向能够更进一步理解中观,从而颠覆极端见地之王国。
宗萨·蒋扬·钦哲